一幅曾經被認為粗鄙不堪的畫 ,
如何能出現在奶奶的巧克力盒子上?
一群曾經被嘲弄羞辱的藝術家 ,
何以被人頂禮膜拜?
一群曾經囊中羞澀的畫家,
他們的作品又何以賣出數百萬元的價格?
最為重要的是,
這群男男女女是究竟如何經歷了
這場不同尋常的
印象派藝術冒險的呢?
?繪畫自由主義?
興起的故事
印象派的真實歷史
Impressionnistes
中譯本護封采用藝術紙印制,護封折疊設計,藝術元素滿滿,主圖為莫奈的油畫《在圣-阿黛麗的露臺》,護封背面全彩印制雷諾阿代表作之一《船上的午餐》,可作為裝飾掛畫(見上方效果圖)。
PART 1
內容簡介
《印象派的真實歷史》講述了印象派畫家如何擺脫學院派的藝術規則,在標新立異的過程中,開創了經典畫派的故事。馬奈、莫奈、德加、雷諾阿、高更、凡·高等印象派畫家在這段藝術史中紛紛登場,他們的藝術才華引領著時至今日的審美風潮。
在19世紀的后半葉,這一小群藝術家擺脫了學院派的規則。他們人數不多,遭受著尖銳的批評。他們辛勤創作,毫無懈怠。他們向城鄉風景投去了新的目光。他們熱衷于色彩、光線和運動,專注于輕薄的熱霾和濃厚的霧氣。
從此之后便有了這樣的說法:他們嘗試描繪事物的印象,他們是印象派。
PART 2
著譯者簡介
作者簡介
澤維爾·莫迪(Xavier Mauduit)
歷史學博士,專攻19世紀歷史。他曾撰寫多部關于該時期的作品,備受矚目。他也是德法公共電視臺《28分鐘》欄目的撰稿人,并擔任法國文化電臺《歷史的進程》每日節目的制作人。本書正是源于該節目。
塞德里克·勒馬尼昂(Cédric Lemagnent)
近代史碩士,著有《從長發克洛迪奧到太陽王》。
圖:莫奈《日出·印象》-書中插圖
譯者簡介
汪世超,巴黎高等師范學校歷史學博士,復旦大學歷史學博士后,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會展與傳播學院講師,法國駐耶路撒冷考古研究所青年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藝術展覽、文化遺產、藝術考古等。
余亮,北京大學藝術史學士,輔修哲學。法國高等實踐研究院藝術史與考古學碩士。
PART 3
目錄
印象派大事記
引 言
第一章 印象派的開端
第一節 1834年,威斯敏斯特宮的大火
威廉·透納,印象派的起源
第二節 1846年,德拉克洛瓦的立場
浪漫主義的印象
第三節 1850年,讓我們一起在巴比松亂畫
自然畫派
第四節 1855年,脊背不彎
居斯塔夫·庫爾貝的現實主義展覽
第五節 1861年,批評之火下的消防員
印象派 VS 官方藝術
第六節 1870年,曾經有段時間……
放浪生活
第二章 學院之中無新事
第一節 1856年,馬奈表現出現實主義和獨立精神
馬奈離開庫圖爾畫室
第二節 1862年,找一位老師
格萊爾畫室
第三節 1863年,皇帝也參與其中
拿破侖三世接受落選者沙龍
第四節 1873年,一件小事業
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有限合作公司
第五節 1874年,港口的調色板
《日出·印象》:印象派的標志
第六節 1874年,攝影師家里的一群畫家
第一次印象派展覽
第七節 1876至1886年,當那個詞誕生之后……
印象派畫展
第三章 變革中的繪畫
第一節 1841年,運動的繪畫
畫筆、顏料、折疊畫架和水上畫室
第二節 1867年,圣阿德列斯的周日
莫奈在勒阿弗爾
第三節 1876年,全是水,全是水……
希斯萊和塞納河洪水
第四節 1881年,我們一起去畫牛
鄉間畫家歐仁·布丹
第五節 1883年,畢沙羅對魯昂大加贊嘆
對面大城市的印象派畫家
第六節 1893 年,花園里的樂趣
既是畫家又是園藝師的卡伊波特
第七節 1895年,在這黑暗的國度
馬克西米利安·盧斯發現比利時的工人世界
第四章 震驚的藝術
第一節 1865年,《奧林匹克》的風波
馬奈在沙龍展出 《奧林匹亞》
第二節 1866年,反抗的時期
不滿的印象派
第三節 1878年,愛國的時期
印象派已成名流畫家
第四節 1879年,綠色精靈
印象派與酒
第五節 1881年,她剛滿十四歲
德加展出他的小舞女
第六節 1894年,忠于自身理念的男人
無政府主義者畢沙羅
第五章 印象派畫家真的視友如命嗎?
第一節 1868年,妻子、愛人
貝爾特·莫里索,女性印象派畫家
第二節 1879年,藝術家、模特、情人
印象派畫家和女人
第三節 1881年,畫家之間的競爭,朋友之間的爭吵
卡伊波特和德加之間的爭吵
第四節 1883年,一對畫家知音
莫奈和雷諾阿在普羅旺斯
第五節 1886年,作家視角下的畫家
左拉的 《作品》
第六節 1888年,割耳
高更和凡·高
第六章 莫奈與錢財
第一節 1869年,一段美好而又短暫的友誼
弗雷德里克·巴齊耶,畫家兼印象派藝術資助者
第二節 1873年,一個偉大的收藏家
讓 巴蒂斯特·富爾,歌唱家兼繪畫愛好者
第三節 1881年,對印象派的無條件支持
杜蘭 盧埃爾,畫商
第四節 1882年,股票風暴給繪畫市場注了水
聯合銀行的破產
第五節 1904年,被遺忘的流浪生活
印象派藝術家變得富有
第七章 印象派畫家心系之地
第一節 1875 年,當我們漫步水邊
塞納河畔的印象派藝術
第二節 1883年,如此美麗的地方
克勞德·莫奈來到了吉維尼
第三節 1887年,豐產的克羅藏
克勒茲山谷里的印象派畫家們
第四節 1890年,離開北方,向南遷移,最后定居西部
凡·高從阿爾勒到瓦茲省奧維爾小鎮
第五節 1890年,城墻外的那片綠色
巴黎郊區的印象派
結束語 印象派的遺產及其影響
第一節 1886年,畫布上的點
點彩派與喬治·修拉
第二節 1888年,在印象派畫家中沒有先知……
“納比派”也不是侏儒
第三節 1910年,“洋嘉”的睡蓮
異域的印象主義
第四節 因此,一幅嶄新的畫作是可能的……
《塞尚畫著》的歌詞
第五節 ……藝術探索還遠未結束!
參考資料
PART 4
精彩書摘
第一章 印象派的開端
印象派并非誕生在浪漫主義或現實主義的灰燼之中。與之相反,新一代藝術家急切希望能接過繪畫創新的火炬,并且像上一輩藝術家一樣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英國畫家威廉·透納憑借其對于光線的精妙處理和室外作畫的欲望開啟了新的道路。如果沒有透納的《雨、蒸汽和速度》,又怎么會有莫奈的《圣拉扎爾車站》呢?
浪漫派畫家則將人置于雄偉崇高的風景中間。當德拉克洛瓦在他的畫布上運筆如飛,甚至略顯粗暴的時候,他就已經跟古典主義劃清界限了。如果他沒能放棄描繪歷史場景轉而執著于現實場景,《自由引導人民》和1830年七月革命便不會產生,卡伊波特、馬奈、莫奈和德加又怎能表現當代的題材呢?
在浪漫派之后,巴比松畫派又再次頌揚風景,但是就其更為本真的一面,如果米勒未曾贊揚那些耕種土地、養育城鎮的人的勞動,畢沙羅又能算得上什么呢?
那些關懷描繪社會現實的畫家鼓舞了巴蒂諾爾藝術小組,這是一群現代生活的畫家,他們因時常在巴蒂諾爾大街聚會而得名。居斯塔夫·庫爾貝在1855年的世界博覽會邊上以獨立展廳的形式展示了他的現實主義繪畫,這不是向1874年的第一次印象派畫展指明了獨立于官方沙龍的道路嗎?拋開我們平時稱呼這些藝術家的那些稱謂,他們都是實實在在的個體,用他們的勤奮和天才來喚起人們的情感。
第一節 1834年,威斯敏斯特宮的大火
威廉·透納,印象派的起源
1834年10月16日晚,威斯特敏斯特宮著火了,這座曾經的皇家宮殿當時已是英國上議院。據《泰晤士報》報道,當時“火勢沖天”。來觀望火勢的人中就有畫家約瑟夫·馬洛德·威廉·透納。為了獲取與眾不同的視角,透納揚帆去了外海: 他跟一名友人,海景畫家克萊森·斯坦菲爾德一起乘船到了泰晤士河。他希望借助對水的描繪來表現火勢的猛烈: 他就這晚的火災創作了九幅水彩。次年他一鼓作氣,創作了兩幅表現上議院火災的布面油畫。它使用黃色與紅色,以最細致的差別來表現跳動的火苗,黑色則用來描繪濃煙。在費城博物館收藏的版本中,漆黑的濃煙如同雙腿直立的駿馬,撲向破敗不堪的橋梁。這件作品十分大膽,色彩明亮,筆觸鮮活。這位英國畫家的作品四十年后將會啟發印象派的藝術家們,他是何許人也?
透納1775年生于倫敦,曾在攝影師小托馬斯·莫爾頓手下學習藝術,后者是表現城市、建筑和教堂的專家。莫爾頓教導透納盡可能忠實地描繪其所看見的事物,無論是房子的內景還是成排的正立面都應如此。在1789年進入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之前,認真與關注細節一直是透納所受藝術教育的根本。兩年之后,透納遵循“畫意之旅”的傳統,開啟了他的第一次夏季旅行。“畫意之旅”由德高望重的牧師威廉·吉爾平倡導,其宗旨非常簡單: 旅行并且體會風景之美。“畫意”一詞,在威廉·吉爾平這里意指“悅人眼目”。透納十分贊同這一概念,并將其與伊曼紐爾·伯克原文為Emmanuel Burke,應為筆誤。在《關于我們崇高與美觀念之根源的哲學探討》中討論的觀點聯系起來。在這本書中伯克嘗試去理解人面對自然景觀時所體會的情感。對他而言,崇高是我們在無限、晦暗、山巒不規則的線條、風暴、暴雨和洶涌大海的混亂中才體會到的情感。這不同于純凈的美。美是不完善的,這在當時仍然可能引起人的反感,但即便如此,美仍然是一個被尊崇的概念。
在很多年間,透納游歷了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法國和意大利。他唯一的旅伴就是用來畫水彩的鉛筆和畫紙。他希望能將他涉足的地方、那些他認為崇高的景象定格下來。這是印象派所尊崇的室外作畫的萌芽。透納才能出眾,很快便在藝術界嶄露頭角,作品也一時洛陽紙貴。在1796年至1802年間,他的作品單價從十英鎊漲到了三百英鎊。他的主顧都是大貴族和藝術愛好者: 昂格勒蒙伯爵、布里奇沃特公爵和亞伯洛男爵 都是他的常客。約瑟夫·吉洛特靠鋼尖羽毛筆賺了錢,也時常光顧透納的生意。1804年時,尚不足三十歲的透納就在倫敦的中心地區開了自己的畫廊。此舉并非首創,但畫家的意圖卻使人吃驚: 他想讓此地成為展現他自己榮耀的博物館,因為透納覺得沒有人能比他自己更好地討他歡心。透納為人低調,但又對自身的才能信心十足,因此對競爭之事毫不上心。在皇家藝術學院每年組織的展覽上,其他要展出的藝術家都非常害怕將作品擺在透納旁邊。1832年沙龍剛開幕幾個小時,透納就毫不猶豫地修改了他展出的《烏得勒支》。他在波濤涌動的海面上加了一小筆猩紅色,只為了使約翰康·斯坦布爾在一旁展出的海景畫《滑鐵盧》更加相形見絀。是該強顏歡笑還是火冒三丈?對透納而言,色彩是最為重要的。他簡直對黃色著了迷: 在19世紀三四十年代,他對自身的藝術進行了反思,其間,他不停地使用黃色,創作了多幅作品,包括《勇莽號戰艦》、《格勞克斯和斯庫拉》、《黑奴販子將死者和瀕死者扔在船上》和《上議院的火災》。1844年透納畫了《雨、蒸汽和速度》,這幅畫可以說是他對于運動、形式和光線不斷探索的集大成之作。畫作表現了一艘汽船,高速運行在充滿崇高感的風景之中。這幅畫使得泰奧菲爾·戈蒂耶在其《浪漫主義繪畫史》中評論道:“這可能是一件狂暴不堪的速寫,一筆下來就混亂了天地,這真是荒唐,卻出自一個天資過人的瘋子之手。”
1851年12月19日,這個“天資過人的瘋子”擯棄了光明,重歸黑暗: 他逝世于倫敦,用他自己的話說:“現在我重歸無限了。”他對于印象派一代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但也并非沒有爭議。1885年比利時詩人埃米爾·維爾哈倫寫道:“透納的印象派特征不可否認。自他有意與傳統程式劃清界限之日起,他就堅持不懈,終生研究光線效果。他用棱鏡分解光譜,嘗試利用簡單的色彩組合來還原這些神奇的光學效果,并將之呈現于畫面。”但另一方面,畢沙羅對這一問題區分得更為細致。他質疑了印象派起源于英國的觀點。1902年他在給兒子寫信時說道:“透納和康斯坦布爾對我們幫助很大,但我們確信他們并沒有理解對陰影的分析。在透納那里,陰影的分析只是出于對效果的偏愛,像是個黑窟窿。”盡管如此,印象派正是出自這個黑窟窿。印象派可能誕生于倫敦,就在泰晤士河的岸邊,而非勒阿弗爾或者巴黎。英國的先生們,創作了最早的印象派繪畫。
點擊書籍圖片 即可優惠加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