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20:00,
觀觀將帶來上海買房專場:
上海樓市開啟新周期!
點擊下方按鈕“預約”
馬上預約直播!
上海老房子被“妖魔化”,次新房被奉上神壇。
無論是置換,還是首套剛需,都買房齡新的,樓齡老的一律不看。
買房人對新房的狂熱就跟當年癡迷XQ房一樣。
用房齡推高房價,已經成為各方合力的“陽謀”。
房齡和保值性不掛鉤
追溯下,買房人認為新房保值的觀念是在2021-2022年形成的。
當時限價的新房和二手房成交價,拉開了很大的差距。
“買新房穩賺”的思想,占領了買房人的心智。
即便現在新房比二手房貴了,買房人還沒來得及反應過來。
再加上很多房產自媒體為了帶貨新房,頻繁向大眾傳遞“保值還得買新房,新房又要漲價了,必須趕快入手”之類的信息。
導致買房人越來越在意房齡,要求也越來越高。
難道房齡老了,真的不保值了嗎?
在成熟的香港樓市,房齡70年的獨立屋,還能賣到130萬/平。
建成于1978年的淺水灣詩禮花園,47年房齡,成交單價90萬/平。
在日本,樓齡20年以上的“老破大”反而價格越高。
在倫敦、紐約,1980年建成的都算是次新房。
在上海,2013年的凱德茂名公館竟然算是“老房子”了。
想要房子保值,先理解最基本的選籌原則:
房價=硬價值+軟價值
硬價值就是保值的東西,比如區位、地段、交通、商業配套、教育資源。
軟價值就是不保值的東西,比如品牌、樓齡、熱點等等。
一個成熟、精明的投資客不會過多購買存在樓齡溢價的房產。
他們更愿意把資金投入到像地段這種能夠長久保值的要素上。
如果你預算不夠,在房齡和地段中做抉擇,我建議你優先選地段,放棄房齡。
同樣是購買1000萬的房子:
市中心的價值構成是:700萬地段+300萬樓齡(20年)
外環外次新房的價格構成是:300萬地段+700萬樓齡(5年)
有人可能會抬杠,上輪牛市次新房漲得多,這輪熊市次新房跌得少,難道不能說明房齡越新的保值性越好嗎?
這就有點陷入誤區了。
2015年牛市,漲幅最夸張的是市區老破小、學區房、以及近郊次新房,價格普遍翻倍,甚至透支未來5年漲幅。
而市區高品質次新房、豪宅遠遠跑輸大盤。
2018-2020房價底部時期,品質是不被定價的。
舉個例子,2018年時,國際麗都城(2004年建),單價、總價都高于當時的品質次新復興瓏御(2017年建)。
直到最近兩年,這種觀念才扭轉過來。
但買房人一味求“新”,談“老”色變,并且堅信,次新房還會和老房子繼續拉開價差。
這又屬于矯枉過正了。
房齡新的漲的更多,只是近幾年的特有幻覺。
真正決定樓盤保值性的是價格,而不是樓齡。
我身邊有個朋友,2015年花340萬入手了長寧新世紀廣場168㎡三房,當時這小區租金達到2萬/月,租售比超過7%。
靠著超低總價+超高租售比,該樓盤在2022年高點價格翻三倍。
這個漲幅絲毫不亞于綠城黃浦灣、云錦東方等樓盤。
所以任何時候,價格,才是樓盤真正的稀缺屬性。
以非常便宜的價格,入手一套性價比超高的房子,這個安全性遠好于你花大價錢接盤具備“稀缺”品質的標的。
老房子,不代表居住體驗不好
最近幾年,買房人對老房子的偏見越來越深。
高興花園的雪崩,更是直接把老房子與劣質資產畫上等號。
不好賣,崩盤快,好的居住體驗更談不上。
所有老房子被一棒打死,心中的成見變成了一座大山。
但其實20年前,上海還是造了不少好房子的。
那時候的設計限制少、開發靈活度高,開發商造房子以產品驅動,好房子就可以賣高價格。
2017年上海出臺限價政策,開發商為了節約成本,就在產品上偷工減料。
近幾年不少的新房,交房就維權。
表面的濃妝艷抹,掩蓋不了內里的粗制濫造。
所以10年內的次新房品質并不一定就比15年前的品質好。
比如閔行金虹橋—名都城,這個近30年的老小區,可以刷新你對房齡的認知。
實地去看過的人都知道,小區保養得很不錯。
長寧虹橋—皇家花園,虹橋開發區品質最高的小區,2007年造。
全干掛大理石+雙會所,樓棟管家式服務。
小區涉外氛圍濃厚,內部品質抗打。
放眼全上海1300萬級別的成交房源,盡是地段、品質遠遠落后于皇家花園的。
徐匯衡山路—鴻藝豪苑,2000年賭王何鴻粲開發的品質小區,排面,性價比拉滿。
以上三個小區都是自帶會所、露天泳池、網球場、健身房、兒童樂園。
周邊地鐵學校醫院配套成熟,物業也很強。
市中心有大把1500萬預算的,品質還不如以上這些房子。
這就是典型的被房齡錯殺的“老房子”。
買房買的就是個信息差,高樓齡也不等于低品質。
房子的品質好不好,保養好不好,跟樓齡并不是強相關,跟物業的關系才最大。
如果小區保養得好,25年樓齡和15年樓齡,感受不出多大的區別。
而且房齡和居住體驗并不直接掛鉤,地段、配套、品質才是關鍵。
以上幾個小區位置都不差,但在上輪牛市中被低估了。
如今房齡折舊充分,資產泡沫也相對較小。
免費送你一份
《2025上海樓市重磅資料包》
觀觀詳細分析:
上海的房子是賣是留?
想抗跌,要帶硬核屬性
最后我們來說說,怎么選房才能最抗跌。
現在樓市不景氣,國家推好地、開發商造好房,都開始卷品質。
好房子出臺以后,影響最大的就是次新房,因為老破小已經跌出性價比。
未來存量房怎么拼得過第四代住宅?
核心抓手就是要有絕對的不可替代資源。
無論買新房還是二手,帶強勢真學區可抗衡周期。
但現在學校越建越多,學區水分也越來越大。
真的要選,認準幾個強勢的。
浦東最抗打一梯隊:建平地杰、張集中學、華二前灘。
浦西市中心七區教育都不錯,最強的是徐匯和楊浦。
其次中環,長寧中山公園。
外環,閔行七寶、春申。
帶學區的房子,未來房價就挺得住。
小結
想要房子保值,要看地段和價格。
想要房子舒適,要看內部品質和配套。
想要房子抗跌,要帶學區等硬核屬性。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房齡都不是第一要素。
但是提升房齡在房價構成中的權重,將房子車化電器化,新房銷售可以獲益。
此舉的終極目的,是將地產增值的紅利盡可能多地截留在一級市場。
當房齡被過度定價,你還在為房齡買單嗎?
注:該篇文章僅代表個人見解,不構成交易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