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單欄“精品資源” 免費領取2300套PPT模板
作者丨陳亞冰
來源丨智聯招聘丨ID:zhaopin-com
推薦丨勵職派丨ID:tmp_356139977
“以為是跳出了火坑,結果又進入了另外一個火坑。”
蘇珊在同城HR交流群里委屈地吐槽。群友見狀紛紛安慰,并問及緣由。
原來,蘇珊新入職某電商公司的行政崗位,入職第一天就遇到奇葩老板,恰逢客服崗有人做離職交接,問領導應該交接給誰時。
領導隨便看了一圈,指著蘇珊說:“你先和她交接吧!”并補充:“沒招到新客服前,就由她暫時接手那邊的工作。”
蘇珊氣得想當場走人,但又考慮到自己是第一天入職,怕影響不好,陷入糾結中。
相信不少打工人也有同感,入職第一天,通常是最難適應的一天。
有一部分人發現自己適應不了,會很干脆利落地走人;但也有一部分人,會因為各種原因,在走和不走間糾結徘徊。
頭腦一熱就走人,只是逃避問題
朋友阿明曾跟我吐槽:
他初入職場的第一份工作,是一家檢測機構的技術員。入職的第一天,就被領導分配和一位資歷老、脾氣也比較沖的同事做了搭檔。
兩人剛相處就不融洽,對方不僅總對阿明的工作挑刺,還動不動就發脾氣。
阿明實在受不了對方頤指氣使的態度,覺得工作氛圍太過糟糕,第二天就提出了辭職。
后來,阿明再次入職一家新公司,結果剛入職就要加班,工作量巨大,沒有一絲“人文關懷”。
原以為換一家公司就能時來運轉,結果確實“時來”了,但“運”卻還是那個運,工作氛圍依舊讓他受不了。
事實上,工作氛圍存在很強的主觀意識,以及個體的理解差異。個人追求的工作氛圍不同,對公司氛圍的容忍度和臨界點自然也就不同。
加之新入職一家公司,我們也很容易受到以往工作的慣性思維影響,進而放大了不適應的感受。
這時,如果頭腦一熱就走人,不過是在逃避問題,而不是解決問題。下一份工作大概率會重蹈覆轍,甚至還會影響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
理性分析后,再做決定也不遲
在試用期期間提出離職,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企業,都是一種及時止損的選擇。
但在此之前,我們不妨先進行理性分析,再做決定也不遲。
正如網友@楚楚可樂分享的一段經歷:
她從一線城市回到老家后,在熟人的介紹下入職了一家公司。
入職后,她發現公司的薪酬架構和自己入職前所了解的不一樣。仔細詢問公司人事才知道,介紹自己進來的熟人,也不清楚公司薪酬方面的具體情況,導致比自己的預期少了一大截。
這讓她感到十分膈應,產生了直接走人的念頭。
但理智阻止了她的行為:自己當初選擇入職,看中的是公司的平臺和發展。
最后,她決定留下來,并憑借出色的工作能力,不僅在入職大半年就趕上了薪資調整,領導還內推她到了另一個管理崗。
入職第一天,往往是理想和現實的碰撞,當現實達不到自己的預期時,不要意氣用事。
不妨先按需排序將自己排名前三的職場需求點列下來,再綜合目前公司讓自己最不喜歡的三個點,從理性的角度來權衡利弊。
當天走人必須要做的3件事
如果在入職第一天就發現,實際工作完全不能讓自己滿意,甚至有悖于自己的擇業觀,就一定要及時止損,以免投入過多的沉沒成本。
那么,想要當天合理、合規、無風險地走人,以下3件事必須要做好。
1.做好溝通離職
身在職場,最忌諱的就是離職時“不告而別”,甚至一不小心還會面臨被公司追責的風險。
當我們入職第一天就打算辭職,不論有沒有簽勞動合同,都應該先和公司HR溝通離職。
但兩者也有一定的區別。沒來得及簽勞動合同的,只需當面告知HR即可;
而簽了勞動合同的,就需要以書面的形式提出辭職,然后再與HR協商當天離職。
2.拿回個人資料
將離職意愿告知公司HR后,我們還需要將一些資料拿在手上。
首先是離職資料。哪怕只是入職一天,也要簽解除協議,并要求HR開具《離職證明》,避免影響到自己的下一份工作。
然后是個人資料,如體檢報告、證件復印件等,可連同一起拿回。同時交還工牌、鑰匙等公司財務,并清空電腦里的個人隱私,避免不必要的糾紛。
3.注意文件避坑
當我們提完離職后,有一些不正規的公司會以“7天內離職沒有工資”來搪塞你,甚至讓你簽下《自愿放棄工資》的書面資料。
但《勞動法》規定,工作一天也是有工資的。若上班第一天離職還好,如果是上班多天,可以按規定來爭取自己應得的權益。
職場上,公司和員工的關系,是一種雙向選擇的關系。
面對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與其迷茫糾結,不如積極向前看,大膽朝前邁步。
工作需要人,人也需要工作,磨合得來順利度過試用期皆大歡喜,若磨合不來辭職也是一種及時止損。
作者簡介:本文首發于公眾號智聯招聘(ID:zhaopin-com),轉載請聯系智聯招聘。
(▼點擊圖片直接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