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的當下,電信網絡詐騙層出不窮、變幻莫測。“冒充領導詐騙”、“網絡交友誘導投資”、“快遞丟失退款陷阱”等花樣騙局頻發,嚴重侵害著人民群眾的財產安全。在這場與詐騙分子的激烈較量中,瓜州縣淵泉鎮常樂社區警網攜手、多管齊下,積極構筑多維度反詐屏障,牢牢守護居民的“錢袋子”。
精準“滴灌”:靶向施策筑牢基層防線
“大爺,您看這個視頻,騙子冒充孫子借錢,連聲音都一模一樣!”反詐志愿隊隊員舉著手機,向圍坐在社區涼亭的老人們展示最新的 AI詐騙案例。為破解傳統宣傳“大水漫灌”的難題,常樂社區組建了一支由民警、網格員構成的反詐“輕騎兵”,開展“敲門行動”,針對不同群體量身定制反詐“防護衣”。
老年群體是詐騙分子眼中的“肥肉”。志愿隊精心整理了近百個“養生騙局”“冒充公檢法”真實案例,制作成大字版宣傳手冊,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開設“銀發防詐課堂”。課堂上,民警化身“講師”,通過情景模擬、互動問答,將復雜的詐騙套路拆解成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語”。課后,隊員們還為老人們的手機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開啟預警功能,為居民的“錢袋子”加上了一把“安全鎖”。
留守婦女則是“刷單返利”“虛假購物”騙局的重災區。志愿隊走進居民家中,開展“沉浸式”反詐宣傳。“王姐,您看這個刷單話術,先給小利,再讓您投大錢,這就是典型的‘放長線釣大魚’”網格員小張通過角色扮演,生動還原詐騙分子的話術邏輯。居民王女士感慨:“多虧了社區的提醒,前幾天有人讓我刷單,我一眼就識破了!”
針對學生群體,志愿隊將課堂搬進校園,以“游戲皮膚詐騙”“明星粉絲群陷阱”等貼近青少年生活的案例為切入口,制作趣味動畫視頻,舉辦防詐知識競賽。“原來這些游戲福利都是騙局,以后再也不隨便相信陌生人了!”中學生在參與活動后說道。
立體“聲浪”:多維宣傳奏響反詐強音
常樂社區打破傳統宣傳邊界,構建起“線上 + 線下”的立體化宣傳矩陣,讓反詐知識如春風化雨般浸潤人心。線上,網格微信群變身“反詐云課堂”。社區每日定時推送“反詐小劇場” 短視頻、“一分鐘識破騙局”圖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揭露詐騙套路。“社區發的反詐視頻太有意思了,我每天都追更,還轉發到家族群里!”居民劉先生說。線下,社區的每個角落都成了反詐宣傳的“陣地”。單元門口,色彩鮮艷的防詐漫畫以四格形式,將復雜的詐騙流程清晰呈現;電子顯示屏24小時滾動播放 “陌生鏈接不點擊,個人信息不透露” 等警示標語;社區廣場、超市門口的宣傳欄里,定期更新反詐資訊和典型案例。
長效“守護”:機制創新織密安全網絡
反詐是場持久戰,常樂社區針對常年在外人員,社區通過視頻會議定期推送異地高發詐騙類型和防范技巧,還鼓勵在外居民分享身邊的反詐故事,形成“人人都是反詐宣傳員”的良好氛圍。在線索排查上,社區創新“網格員日常巡查+民警專業研判”的協作機制。網格員在走訪中,以拉家常的方式收集可疑線索,既保護了群眾隱私,又提高了排查效率。同時,每月組織反詐業務培訓,邀請刑偵專家解讀“虛擬貨幣洗錢”“AI 深度偽造”等新型詐騙手段,通過案例剖析、模擬演練,提升網格員的專業素養。
從“精準滴灌”到“立體聲浪”,從“當下防詐”到“長效守護”,常樂社區用“警網聯動”的硬核舉措,織就了一張覆蓋全域、響應及時、技術賦能的防詐安全網。社區將繼續以“守護群眾血汗錢”為使命,讓詐騙犯罪在基層治理的“天網”中無處遁形,全力守護轄區居民的“穩穩幸福”。(張靜 段彩云)
來源:瓜州縣委政法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