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本號:
一、巴基斯坦“拔了頭籌”
二、川普的諾獎情緣
三、高開低走、一落千丈的川普烏戰政策
先說一條題外話題:
川普改變了要求伊朗無條件投降的態度,白宮發言人卡羅琳6月20日稱,川普將在未來兩周內決定是否派兵或采取軍事行動,為與伊朗談判留出時間。川普還駁斥了歐洲在調解中的作用,稱“伊朗不想和歐洲談,他們想和我們談”。
不過,伊朗外長阿拉格希6月20日稱,“以色列停止侵略前,沒有與美國談判的空間。”而伊朗也已經與英法德談了。
川普的伊朗政策很難奏效了,但川普更大的失敗是烏克蘭政策——已經大大損害了美國的形象和影響力,并直接影響川普的諾獎夢。
年度失敗者,名副其實
一、巴基斯坦“拔了頭籌”
世人皆知,川普自戀,喜歡被夸耀。這符合人的天性,但川普卻將這種天性直接與外交掛鉤,甚至無視國家利益與立場,在美俄的烏戰談判與中美貿易的瑞士談判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前兩者利用了川普關于2020大選和喜歡甩鍋拜登的心理,這一回,利用川普念念不忘的諾獎夢,巴基斯坦“拔了頭籌”。
巴基斯坦之后很可能得到某種回報,如鞏固與美國的關系,并在區域(尤其與印度)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
2025年6月21日,巴基斯坦正式宣布提名川普為2026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原因是川普在2025年印巴緊張局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果斷的外交干預”避免了一場可能危及數百萬生命的戰爭。
印度對此表示質疑,否認川普在印巴沖突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巴的提名是“政治操作”。
巴基斯坦此舉迎合了川普好大喜功的虛榮心,川普一如既往地表現出期待而得不到的酸葡萄心理。
6月21日,川普發帖稱,“無論我做什么,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和以色列/伊朗,我都不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無論結果如何,但人們都知道,這對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川普長期對于諾獎評選機制不滿,認為評選存在偏見。既然無意于此,何以一個帖子里出現六次“諾貝爾和平獎”?如上圖所示。
最好玩的結局是,諾獎評選委員會把這個獎頒發給拜登——理由是拜登為援烏抗俄做出了貢獻,估計這樣能要了川普的老命。畢竟,罵拜登是川普的家常便飯。如下圖是最新的一波:
再回顧一下川普的諾獎情緣,川普是被其他發達國家孤立并產生了自卑感,還是掩人耳目的心理戰?
川普對于諾獎懷有獨特的感情。
二、川普的諾獎情緣
川普曾多次表達對諾貝爾和平獎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與期待,認為自己理應得到這一殊榮。
2018年2月,國會18名共和黨議員的聯名提名川普為2019年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因其對北韓的“強硬”政策及推動無核化談判。川普對此稱,“諾貝爾和平獎?我覺得這很棒,但他們可能會給別人。每個人都認為我應該得獎,但我不確定。”
2018年5月,川普準備與北韓金在新加坡舉行首次峰會(6月12日),接受采訪時稱,“如果我解決了朝鮮問題,那可能是值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事情,但我不指望他們會給我。”“奧巴馬(2009年獲獎)什么都沒做就得了獎”。
2019年2月,川普與北韓金舉行第二次峰會(2月27-28日),日相安倍晉三提名川普為諾獎候選人,表彰其對半島和平的努力——川普喜歡安倍與此不無關系。川普對此回應稱,“對此表示感謝,但我不認為自己需要這個獎。我只想讓世界更安全。”“不過,如果他們要給我,我也不會拒絕。”
2019年9月,川普在北卡羅來納競選集會上,提到美朝談判和對ISIS的打擊,稱“我做了這么多,他們卻不給我諾貝爾和平獎。他們給了奧巴馬,但他什么也沒做!”,“如果我得了獎,你們會看到我有多驚訝。”
2020年9月,川普促成《亞伯拉罕協議》,以色列與阿聯酋、巴林實現關系正常化,挪威議員克里斯蒂安·吉德提名川普為2021年諾獎候選人。川普稱,“這是巨大的成就,比許多獲獎者的貢獻都大。但我不會屏住呼吸等著獲獎。”并在Twitter上評論稱“中東和平!諾獎?”
2020年10月,瑞典議員馬格努斯·雅各布松再次提名川普為2021年諾獎候選人,理由是《亞伯拉罕協議》及美朝外交。川普說:“諾貝爾和平獎是個好東西,但他們總是給錯人。”
2021年1月,即將卸任總統,川普提到,“我被提名了好幾次諾貝爾和平獎,但顯然這個獎不是給像我這樣的人準備的。”
2023年5月,川普宣布競選2024年美國總統,在佛羅里達州集會上的演講中提到,“亞伯拉罕協議改變了一切,但我沒得諾貝爾和平獎。他們給了那些不配的人。我不需要獎,但我做了大事。”
2025年2月,川普第二次入主白宮,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川普提到剛果-盧旺達和平協議,稱:“我們在非洲做了大事,可能比許多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做的還多。但我不在乎那個獎,我只想讓世界更好。”
最近一次諾獎提名,就是巴基斯坦了。
一直以來,川普對于諾獎的心態比較復雜,集自豪、諷刺、期待和對評選機制的不滿,堪稱酸葡萄心理,
提名本身不具決定性意義,川普獲得多次提名均未進入最終獲獎名單。
三、高開低走、一落千丈的川普烏戰政策
若川普大力援烏,擊敗侵略者,實現公正的和平,那么川普獲得此獎幾乎確定無疑——烏戰對于世界的沖擊遠高于中東亂局與北韓。
偏偏川普的烏戰政策一塌糊涂——諾獎評委有先見之明,若之前頒給川普,必成諾獎污點——是非不分的烏戰政策,盡管川普早期援烏比較得力。
2017年川普批準對烏克蘭3.5億美元軍事援助,兩年后,因涉嫌以援烏為籌碼施壓烏克蘭配合調查拜登家族,引發彈劾危機,援助短暫凍結后恢復。
2023年10月,川普操縱共和黨反對大規模援烏。援烏法案被擱置半年之久,烏克蘭因此失去阿夫迪福卡。
2024年競選期間承諾上任后“24小時內”結束戰爭,卻從未明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
第二次總統任期開始至4月,川普多次與普汀通話,提出“大交易”和平方案,同時施壓烏克蘭,要求達成協議,否則減少援助,于3月初暫停援烏。烏克蘭因此失去了庫爾斯克地區。
2025年4月下旬至6月初,因俄烏談判無果,與澤倫斯基梵蒂岡會晤后,川普放棄調停,有限度地恢復了對烏援助,承諾若俄不妥協,將大幅增加對烏援助,卻仍未明確支持烏克蘭領土完整,在支持烏克蘭與對俄和解間搖擺。
2025年6月5日,與德國總理默茨會面時,川普將俄烏比作“兩個小孩在公園打架”,“有時讓他們打一會兒再拉開更好”。
此言論完全抹殺了戰爭性質,引發巨大爭議,澤倫斯基回應稱普汀是“殺人犯”。
川普的烏戰政策產生巨大的破壞之后,成為爛棋,并繼續發揮破壞性作用。
烏戰是一面鏡子,人妖殊途,川普與妖同路,若川普不改邪歸正,諾獎注定無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