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10點42分正式迎來2025年夏至節氣。這一天北半球白晝達到全年最長,正午陽光下甚至會出現"立竿無影"的奇觀。老話說"夏至三庚便入伏",今年頭伏就在七月中旬。
但您知道嗎?上午入伏和下午入伏預兆著完全不同的三伏天。農諺講"上午夏至伏穿襖",今年恰逢上午入夏至。
這意味著三伏期間可能出現連續陰雨,往年確實有過三伏天穿薄外套的記載。夏至飲食講究"三吃三忌"。北方必吃過水面,新麥磨的面條拌上芝麻醬,既嘗新又消暑。
江南則要包麥粽,無錫人還要用麥粽祭祖。您家冰箱里備著西瓜了嗎?老北京人夏至必吃冰鎮西瓜,清代文獻記載這是"最是清暑妙法"。
荔枝正當季,但可別學蘇東坡"日啖三百顆"。
餛飩得吃!五紅粥要喝!酸梅湯必備!
這三樣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夏至三寶。紅豆、紅棗、紅皮花生熬的粥最養心,酸梅湯生津止渴比冷飲強百倍。祭祖這事兒可馬虎不得。
周代就把夏至祭祀列為"國之大典",清代仍保持這傳統。
現在簡化了,但擺個果盤上炷香的心意不能少。
大中午的別瞎溜達!
夏至陽氣最盛時紫外線強度是平時的三倍。
老話說的"正午不遠走"真有科學依據,容易中暑不說還傷皮膚。您今天干活悠著點兒!
夏至最忌過度勞累,古人認為這天陰陽交替,身體特別敏感?,F代醫學證明高溫下劇烈運動猝死風險增加47%。
說來也怪,鹿角、蟬蛻、半夏這三樣夏至特產全是中藥材。
老中醫說這時候采的藥材效果最好,您要見著可別當垃圾掃了。
今年三伏天到底熱不熱?
氣象數據顯示近十年"上午夏至"年份中,有六年三伏平均氣溫低于常年。但全球變暖讓老經驗越來越不準。
您發現沒有?夏至面要過涼水,西瓜要冰鎮,連祭祀都要選陰涼地兒。古人這些講究,其實都是在教我們怎么防暑降溫。
現在年輕人過夏至,就知道發朋友圈曬"最長白天"。要我說啊,老祖宗的智慧不能丟,該吃的吃該忌的忌,身體是自己的。
對了,您那兒夏至有啥特別習俗?是互贈香囊還是戴五彩繩?
歡迎在評論區聊聊。這些老傳統要是失傳了,那才真叫可惜呢!最后提醒一句:本文提到的養生方法僅供參考。
您要是有高血壓、糖尿病這些慢性病,該吃藥吃藥,可別光指望喝酸梅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