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單位,從外面看,非常光鮮亮麗,風風光光。
但很多時候,這只是一個表象,甚至是刻意營造的假象。
很多單位,在這些華麗的外表之下,單位內部其實隱藏著嚴重的問題,有些甚至已經到了腐爛的程度。
1. 層級太多,處處掣肘,上傳下達變了形
很多單位組織結構臃腫,管理層級設置過多、過密。
一個指令或信息,從最高層傳達到最基層,或者從基層反饋到最高層,需要經過太多中間環節。每經過一個層級,信息就可能被過濾、簡化、曲解,甚至加入個人理解或部門利益考量。等傳到目的地時,往往已經和原意相差甚遠,甚至完全相反。
層級過多的后果就是,任何事情都需要層層審批、層層簽字。一個小小的決策或行動,可能卡在某個中層管理者那里很久,或者在不同部門間“踢皮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內部流程上,而不是解決實際問題、創造價值。
層級太多還容易導致責任分散。出了問題,大家互相推諉,“這不是我的責任”,“我只是按流程走”,“上面/下面沒交代清楚”。真正該負責的人反而找不到。
此外,基層員工和一線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被繁復的流程和冗長的決策鏈嚴重壓制。他們感覺做什么都束手束腳,干脆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或者只做被明確要求的事情,不再主動思考和創新。
以上弊端導致整個單位像一個關節生銹、行動遲緩的巨人。
2. 山頭主義,團伙內斗,謀取私利
有些單位內部,不是鐵板一塊,大家心往一處使,而是分成一個個的小圈子、小團體(山頭),這些團體之間互相爭斗,只在乎團伙的小利益,而置整個單位利益于不顧。
這些團伙一般是因為某種特殊關系或者利益聚在一起,他們照顧“自己人”,對外排斥“外人”。
各山頭為了自身利益(如預算、項目、晉升名額、話語權)展開激烈甚至不擇手段的爭奪,而從來不在乎整個單位的興衰死活。
為了利益,山頭之間經常做出互相拆臺、設置障礙、散布謠言、爭功諉過的行為,給整個單位造成嚴重內耗。
3. 形式主義,虛假應付,不為單位利益著想
有些單位形式主義之風猖獗,很多人工作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創造真實價值、推動單位發展,而是為了做表面功夫,應付檢查、匯報、考核,滿足形式上的要求。
在工作中,過度強調留痕、填表、寫報告、做臺賬、拍照片。工作做得好不好,不看實際效果,看材料是否“漂亮”、是否“齊全”。
有時你看著單位天天開會,好像很忙很充實,其實只是假象,會議繁多但議而不決、決而不行,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請示匯報為了顯示“成績”或應付要求,夸大成果、掩蓋問題、編造數據、報喜不報憂。基層為了應付上級檢查,臨時突擊造假。
單位里各種口號、標語、學習活動搞得轟轟烈烈,但真正落到實處的、解決具體問題的行動少之又少。熱衷于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單位的公信力和競爭力在虛假繁榮中逐漸喪失。
4. 安逸享受,不思進取,坐吃山空
有的單位,可能目前還處于穩定運行的狀態,管理層安于現狀,缺乏危機感和進取心,貪圖安逸舒適,不愿學習、不愿改變、不愿奮斗,每天消耗著至少的老本。
安逸享受,不思進取的后果就是對外部環境變化(如市場競爭、技術革新、政策調整)麻木不仁。對新事物、新方法、新技術抱有抵觸情緒,認為“以前都是這么干的,沒問題”。害怕改變帶來風險或觸動既得利益。
長此以往,當外部環境變化或積累耗盡時,便迅速陷入困境甚至倒閉。人才流失(有能力的離開),留下的多是安于現狀者,形成惡性循環。最終結局往往是“坐吃山空”,被市場或時代淘汰。
總結
以上的4個問題就像四只蛀蟲,在光鮮的外表下不斷啃噬著單位的血肉。
四個問題彼此關聯,惡性循環,讓單位內部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腐爛不堪。
一個單位如果任由這些問題滋生蔓延,無論外表多么風光,其內部的腐爛終將導致衰敗,難以長久。
看清這些問題,是尋求改變的第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