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語」添福玉器:玉魄承天力,福澤自昆侖!
和田玉的形成,是一場跨越億萬年的自然奇跡,記錄著地球演化的歷史,承載著歲月的沉淀,更訴說著搏擊的勇氣!
在海拔4500米昆侖絕壁間,采玉人徒步四五天穿越斷崖,沒有大型機械,只能靠最原始的工具和雙手,用毛驢馱出僅占產量3%甚至更少的珍稀白玉。每克價值超黃金的背后,是自然與人力共同鐫刻的東方傳奇。
“歷過玉的來路艱險,才懂福的分量千鈞”,每每進昆侖山,穆穰都會感慨萬千。
前往昆侖山深處的礦區,絕非一場輕松壯闊的旅行。進山前需要提前準備物資和裝備,充足的干糧、飲用水以及應急藥品是必備之物。因為在這片號稱“全球十大禁地”之一、人跡罕至的深山中,任何意外都可能帶來難以預料的后果。
添福玉器長期合作的很多玉礦都位于昆侖山深處,有的甚至海拔4000多米以上。每次進礦山,穆穰一行都要在天不亮就出發,因為一個來回需要十幾個小時,若去晚了,只能在山里搭帳篷過夜,山里的夜晚寒冷且危險。
從和田進昆侖山,天氣也會成為巨大挑戰,沙塵暴常常不期而至,狂風裹挾著黃沙,肆虐著大地,能見度僅有兩三米。在這種惡劣的路況下,方向感全憑腦海中的記憶和多年積累的經驗來判斷。
進山的路上,危險也無處不在。沿途裸露在外面的石頭隨時可能掉落,司機必須時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快速通過危險區域。顛簸的山路常常讓人難以忍受,需要下車調整。而行到無路處,則需要人類靠腳步去丈量。
“一頭小小毛驢,二尺趕路短鞭,三伏猶如寒冬,四季不知春夏,五更露宿昆侖,六欲七情拋盡,美玉八方馳名,九死一生誰知......”這是和田地區采玉人都會唱的順口溜,也是許多深山采玉人的艱辛寫照。
而在海拔4000多米的昆侖山深處,大多是挖掘機到不了的峭壁,開采玉礦尤為難上加難!這里的環境惡劣至極,天氣變化無常,上一秒還是晴空萬里,下一秒就可能冰雹加雪。
吃住條件更是簡陋,由于海拔過高,做飯只能依靠高壓鍋,飯菜能吃就已算不錯。礦區送物資的車一個月才上去一次,這意味著工人們在礦區的生活物資極為有限。每一次的物資補給都顯得尤為珍貴,工人們必須合理分配,確保在艱苦的環境中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長期在高海拔地區作業,對工人的身體是一種極大的考驗。為了保障工人的身體健康,添福玉器合作的礦區一般采取輪班制,讓工人定期下山調養身體,這也是昆侖山采玉耗時的原因之一。
玉石挖掘并非簡單的體力活,還是一門技術與智慧的結晶。不僅需要研究玉脈的走向,了解玉石的形成規律,還需要憑借豐富的經驗和敏銳的洞察力,才能從眾多石頭中發現蘊含美玉的礦石。每一次的挖掘都小心翼翼,生怕破壞了玉石的完整性。
自然用億萬年孕玉,人類以性命相搏,方得掌心一寸溫潤。
“山河起昆侖,美玉出和田”。萬山之祖、萬水之源、氣運最旺盛的昆侖山是孕育無盡寶藏的神秘之地。昆侖山深處的玉礦,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珍貴禮物。添福玉器憑借與礦主的長期合作,將這份珍貴的禮物帶到世人面前。
從源頭的精心挑選,到工藝的傳承與創新,再到每一件玉器背后的故事與情感,添福玉器都用心詮釋著對品質的執著追求。
“添福”二字,不僅代表了添福玉器的品牌祈愿,更傳遞著一份來自昆侖山深處的福氣與美好。當您收到來自添福玉器的和田玉,請觸摸它凜冽的潤度——
那是昆侖風雪凝練的骨血
更是人類向險峰探索美好的勇氣勛章
因為懂得玉的來路,方知福的分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