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歷史試題評析(一)
一、試卷總體特點
1.堅持依標命題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的命制,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嚴格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試題命制依托歷史學科主干知識,圍繞歷史課程的基礎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展開,堅持素養導向。
2.突出核心素養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堅持素養導向。試題在歷史問題追溯的立場上,以唯物史觀為指導,從歷史事件、現象的時空聯系中選材,注重史料實證、論從史出的認知方法,關注學生對歷史問題的合理解釋,注重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培養,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
3.落實“兩考合一”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的命制,落實國家“兩考合一”和“雙減”政策要求,注重試題的探究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著重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下,獲取信息、比較、說明、分析和概括等解決歷史問題的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
二、試題突出特點
1.重溫黨的革命和建設歷程,落實立德樹人
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開辟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對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和建設歷程中形成的精神和涌現的智慧進行了追溯。如第11題,通過毛澤東的論斷,深刻認識抗日戰爭,引導學生感受中國共產黨人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第22題,通過對近代中國共產黨重要會議的梳理,引導學生理解會議決策與國家前途命運的關系,也通過中國革命舊址承載的紅色記憶,喚起學生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感受中國共產黨在關鍵時刻抉擇的果斷及高瞻遠矚;第23題,通過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共建“一帶一路”,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建設中擁有的決心和國際視野,引導學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制度自信。這些試題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革命中的浴血抗爭和建設中的孜孜以求,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卓絕的奮斗精神與遠大理想,以此引導學生追尋歷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涵養愛黨情懷,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2.突出核心素養,強化試題的綜合性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堅持素養立意,以課標要求的必備知識為依托,以關鍵能力為抓手,以凝練正確價值為導向,以題育人,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必備品格,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試題在往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綜合性。
一是在試題立意上突出古今貫通,增加情境跨度,高度淬煉主題。如第21題,以鄭州航空港作為國家級經濟綜合實驗區,其“現代化、國際化、世界級物流樞紐”地位不斷增強的現實視角入手,通過梳理古今中原地區商業興盛的原因和作用,引導學生從古今綜合的視角理解河南在當前中國商業貿易發展中的地位;第23題,通過建構中國古代、近代以及新時代共建“一帶一路”相關“開放”的史實,引導學生從貫通古今的綜合性對比視角,理解國家實力與開放的關系,理解現實與歷史智慧的聯系;第24題,以人工智能發展的現實視角入手,通過綜合對比兩次工業革命中重大發明的發展歷程,引導學生獲取當下發展人工智能的啟示,弘揚科學精神。
二是在試題任務上繼續強化原因、影響等聯系性設問的考查力度。如第21題,“古代早期中原地區商業興盛的原因有哪些?”“概括古代中原地區商業發展的影響”;第23題,“共建‘一帶一路’是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大舉措,概括其發揮的作用”;第25題,“說明聯合國成立的原因”等,符合義務教育學業質量標準中對于“了解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各種聯系”的考查。這些試題依托的主干知識均跨越了多個歷史模塊,以大歷史觀為指導,提煉試題主題價值,體現了古今貫通之意,強化了課程綜合性的要求,突出了對學生綜合素養的考查。
3.歷史照亮現實,凸顯試題的時代氣息
克羅齊曾提出:“一切真正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從兩個方面回應歷史的現實性。
一是聚焦周年大事。2025年是《馬關條約》簽訂130周年,中國同盟會成立120周年,新文化運動興起110周年,遵義會議召開90周年,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東方紅一號”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55周年,美國南北戰爭結束160周年,瓦特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240周年,聯合國成立80周年,以上內容在第8題、第9題、第10題、第11題、第12題、第18題、第19題、第22題、第24題、第25題予以了關注。
二是回應當下現實熱點問題。如第21題關注了國家級經濟綜合性實驗區鄭州航空港在國際、國內商業貿易中的交通樞紐作用;第23題探討了共建“一帶一路”作為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重大舉措發揮的積極作用;第24題對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予以了高度關切;第25題回應人類面對的全球挑戰,以謀聯合應對之法。這些試題意在增強學生歷史與現實聯系的意識,引導學生總結歷史經驗,汲取歷史智慧,辨清歷史趨勢,認識歷史規律,以解決現實問題,預見人類未來發展,發揮歷史照亮現實的作用,使試題洋溢著濃濃的時代氣息。
(作者系河南省實驗中學趙勝男)
2025年河南省初中學業水平考試
歷史試題評析(二)
一、試卷總體特點
1.發揮育人功能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的命制,依托歷史學科主干知識,圍繞歷史課程的基礎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綜合性展開,堅持素養導向。試題注重引導學生知古鑒今的歷史意識,啟發學生做人處事的智慧,把立德樹人落到實處,充分發揮了歷史課程的育人功能。
2.保持試題穩定
河南省2025年初中歷史學業水平考試繼續實行開卷考試,試題在題型、題量、分值、難度等方面與往年保持一致。試題命制以學生熟知的歷史基本線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現象為立足點,充分發揮考試評價在服務選才和引導教學上的功能。
3.堅持穩中求新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的命制堅持穩中求新,立足學生課程基礎、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圍繞新立意,選用新材料,創設新情境,設置新問題,引導學生從歷史角度關注時代發展,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
二、試題突出特點
1.立足學科基礎知識,考查學生關鍵能力
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立足學科基礎知識,依托主干知識,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科技改變生活、合作解決國際問題等。試題選材新穎規范,努力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考查內容關聯性強,情境的創設科學且有梯度,設置的問題與新情境高度融合,指向明確,符合初中畢業生的認知水平。如第21題,借助學生熟知的“高鐵鄭州航空港站”相關史料,使學生感受到河南在我國商業貿易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知家鄉、愛家鄉的自豪感。同時,部分試題在情境創設上進行了一些創新性的嘗試,如第22題,改變了近幾年歷史小短文側重圍繞當今國際問題或趨勢進行考查的方向,以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為主要內容進行情境創設;第23題,從古代到近代,再到現代,圍繞對外開放這一發展歷程進行情境創設。這些創新給予了學生更廣闊的思考空間和更靈活的解題角度,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歷史認知的視角,關注學生的歷史思維過程和實踐能力,重點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論證問題、運用多學科知識與素養解決歷史問題的綜合能力。整份試卷既平和穩定,又活潑新穎。
2.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厚植家國情懷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河南居“天下之中”,歷史文化厚重,在中華文明的形成與發展過程中地位突出。彰顯河南鄉土文化,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的又一著力點。如第1題和第2題,通過河南出土的文物,感受中原地區先民的智慧與創造,激發學生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情感,生出文化自信的豪情;第6題和第7題,分別從學者評價和作者編寫的視角,凸顯宋、明兩代科技的成就與特點,感受中國古代科技發展中所體現的創新精神;第21題以古代中原地區商業的興盛及發揮的作用,來看當今河南在中國商業貿易發展中的樞紐地位,同時,引導學生感受河南厚重的商業文化積淀,領悟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貢獻。這些試題關注鄉土歷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學生知家鄉、愛祖國,厚植家國情懷。
3.聚焦人類文明成果,發揮試題育人功能
歷史是一面鏡子,鑒古知今,學史明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鑒歷史是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優良傳統。河南省2025年中考歷史試題聚焦人類歷史文明成果,引導學生從文明成果中汲取經驗和智慧。如第1題、第8題、第19題、第20題、第23題、第25題均關注了“聯合”,從中國原始先民部落之間的聯合,到近代全國各地遙相呼應進行的反割臺斗爭,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到二戰后歐洲的一體化發展,從二戰后聯合國的建立到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攜手以及人類面對全球挑戰,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呼喚,這些試題向學生傳遞著“聯合共贏”“合作發展”“共榮共生”的價值;如第6題、第7題、第12題、第13題、第14題、第24題都凸顯了“創新”,從宋、明時期的科技創新成果到當代中國的科技創新、信息技術發展,從古羅馬建筑材料的創新到兩次科技革命及人工智能的創新發展,這些試題回應了時代發展對創新的關切,突出了以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如第3題、第5題、第15題、第18題、第25題分別探討了戰國時期的選官制度與社會風氣、隋朝的社會秩序重建、中世紀歐洲法蘭克王國文化的恢復和發展、美國南北戰爭后國家的重新統一、二戰后世界和平的維護等問題,均突出了對古今中外社會治理智慧的總結。這些試題通過對人類歷史上“聯合”“創新”“社會治理”等問題的追溯,引發了學生的思考,有助于學生形成知古鑒今的歷史意識,回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確的價值導向,充分體現了試題的育人功能。
(作者系鄭州楓楊外國語學校曹艷鶴)
來源 | 河南省教育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