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說】
分梯子
文/武秋海
曹家洼曹大和曹二是弟兄倆,老母親走后(去世)為分母親的“遺產”還請來了舅舅,說是遺產,其實無什么值錢的東西,都是些生活用品和家俱,鍋盆碗筷什么的,有兩間木頭簡易房,一人一間,兩個盛糧食的瓷大甕一人一個,這算大件,最后只剩一個木梯子無法分。
舅舅說:“一人用了,另一人找給他些錢,誰使了也成用。”
老大說:“那不行,找多少錢呢?少了占光,多了吃虧。”
老二也說:“這個法兒不公平,我們是來分東西,不是拿錢來買東西。”
其實弟兄倆早就有茅盾,街上碰個面誰也不說話,扭扭頭就過去了,兩家不來往,誰也不搭理誰很長時間了。
最早,弟兄倆的茅盾從分家開始。上世紀70年代大集體時,他們的父親曹公社是生產隊三號隊長(生產副隊長),剛剛30來歲,身強力壯,除帶領社員們搞好生產外,還投空摸縫打石頭,用工撥工的方式,把自家的四間土坯房改建成石頭到頂的石頭房。老大結婚早,就把這四間石頭房分給了老大。后來父親向村又申請了一塊宅基地,恰逢生產隊散隊,改革開放,錢也好掙些,在宅基地上蓋起了四大間磚墻到頂的房子,新梁新檁新椽子,屋內明凈瓦亮。老二結婚時,把這四間新房分給了老二。父母沒地方住,就在自家分得的一片靠村邊耕地里搭建了兩間簡易房。老大說父母偏心,偏向老二,說給老二蓋得房子比他房子強,怨恨父母分家不公。自此,不理父母,也不搭理老二。
父親60掛零患病去世,剩老母親一人孤苦伶仃生活,老大不管,老二也不管,也不讓孩子們看奶奶。母親66上,得了半身不遂,行動不便,連飯也做不了,后經舅舅說合才把母親輪流起來照管,一家一個月,不接到家,只是送送飯或幫著買買藥什么的。但沒輪流兩三個月,兩弟兄又吵吵開了,老大說:輪到他那個月是大盡(30天),輪到弟弟老二那個月是小盡(29天),非讓老二再補一天,老二不干。又經舅舅調和,將每家一個月,調換成每家10天。
那年過春節,按說大年初一到初十輪到老大家,老大說什么也不干,說大過年的,為什么全讓我管?又叫來舅舅,最后約定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六一家一天,過后再恢復到一家10天。對老母親誰也不愿意多管一天。
舅舅是本村的,遇到什么事,弟兄倆都來找舅舅。這不,只為分母親留下來不值錢的物件又找來舅舅。
兩外甥一個40來歲,一個30多歲,誰也不讓誰,一丁點的虧誰也不吃。
舅舅蹲在地上哎聲嘆氣,最后問:“你們說這梯子怎么分?”
老大圍梯子轉了個圈,想了想說:“梯子豎著從中間鉅開,一家一半,這樣最公平。”
舅舅倏地站起來,問老二:“這樣行嗎?”
老二說:“行。”
舅舅氣呼呼地說:“很好的一個梯子,親弟兄,誰家用不是用,非得鉅開當柴燒!”
在舅舅的監督下,弟兄倆找來把鉅子,從梯子中間一磴一磴矩開,分作兩半。
舅舅見兩人把梯子鉅開,對倆外甥說:“真是仇人轉弟兄!今天這梯子也分了,咱們舅舅外甥的情份也算做到頭了,往后再有什么事就別煩我了。”話后,甩手悻悻地走了。
(本文系水緣微小說(ID:sy_wxs)原創首發,作者:武秋海)
武秋海:河北靈壽人,河北民研會會員,原石家莊地區文協會員,靈壽縣作協會員。曾在省、原地區、縣文藝報刊發表小說、故事等題材多篇,民間故事100多篇。2022年3月至今,在網絡平臺發表小說、故事、隨筆題材文學作品130多篇,并在全國征文中獲二等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