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國的夏至,法國國家音樂節。在巴黎13區離國家圖書館不遠的歐洲最大的科創孵化中心Station F文化區,由藍書坊出版中心(CLEF協會)組織了別開生面的“時光交匯”演出,邀請中國民族器樂愛好者及法國大學生搖滾樂隊同臺演出,向觀眾介紹中國器樂,成為法國音樂節交響中獨具特色的一章。當天藍書坊還推出了旅法陶藝家鄧欣南作品展“私制神明”,向大家展示了中國傳統陶藝與現代理念碰撞的無聲交響。
音樂會現場。
演出中,有中國傳統的古箏、笛、蕭等,也有現代的打擊樂、搖滾樂。這次音樂會特別邀請了旅法青年笛簫演奏家陳美奇擔任全場音樂統籌。據介紹,這次演出的樂手都是學習各種樂器的業余音樂愛好者。雖然這是街頭義演,但每個人對此都作了非常認真的準備。樂手們也換上了中國民族服裝或演出服。中國傳統樂器部分大家表演了古箏《荷塘月色》、《蘭亭序》等作品,笛子合奏《雨碎江南》、笛簫合奏《權御天下》等,受到觀眾的喜愛。而由5名大學生組成的Radionem樂隊則向大家展示震撼人心的搖滾歌曲,引起粉絲的尖叫。除音樂表演,周春暉和李Julia 組成的“點點”家庭組還為大家表演了歌舞,演唱了《橄欖樹》等。
搖滾樂團在表演。
這場音樂會這不僅在這個夏夜帶來音樂的清涼,更讓大家對中國樂器和中國音樂有了了解,社區觀眾中有些是第一次現場觀看古箏和笛簫演奏,對中國傳統樂器和音樂表現形式感到新奇和歡喜。演出間隙,一些小觀眾受到感染,或坐上琴凳輕撫琴弦,或擊打架子鼓,激起對音樂的向往。
古箏合奏。
陳美奇表示,他們對這次音樂會進行了精心準備,而結果是令人滿意的。中國音樂博大精深,但這些特定的觀眾對中國音樂的認知會停留在對我們的初次印象上。因此,即便是業余演出,我們也要確保基本的質量,不能把觀眾對中國傳統音樂的認知帶低,帶偏。
笛簫合奏。
藍書坊出版中心協會主席Yann Baduel對記者表示,在音樂節之際,我們協會很榮幸能夠為這一場多元、分享與友好的音樂晚會搭建舞臺。這場活動匯聚了多位風格各異的藝術家和音樂人——有年輕的音樂演奏家,愛好者、學生,歌者、舞者,共同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豐富多彩的節目,從中國笛簫到現代搖滾再到古箏,跨越文化與風格的界限,令人耳目一新。今晚的演出還有一個無聲的節目,就是與音樂節同時開幕的陶藝作品展:私制神明,陶藝家鄧欣南的創作手法舉重若輕,端莊而俏皮,她的作品作為今天晚會的一部分同樣承載著“時光交匯”的對話。我們衷心感謝所有參與者不顧炎熱,真誠的付出和分享,社區居民們的熱情反饋證明了大家的成功,感謝他們使這個夜晚更加特別。這也使我們更有信心在未來持續推出面向大眾的文化項目。
Yann Baduel向大家介紹音樂會。
當天的陶藝展出活動也頗受歡迎。據了解,鄧欣南是來自中國的造型藝術家,自幼研習書法,熱愛繪畫、素描與版畫,先后畢業于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及香港美術學院。 她的陶瓷創作深受巖石、山巒、植物等自然形態的啟發,同時,她也從中國古典詩詞、精神哲思以及個人經歷或記憶再現中汲取靈感,塑造出富有情感與象征意味的作品。她傾向于把陶土創作與其他藝術技法相結合,將傳統與當代,東方與西方,生活與藝術糅合在其作品中,體現人類與自然追求“共生”的永恒話題。其作品曾獲香港“茶具設計大獎”(2009年)及“插畫獎”(2010年),其作品在法國及亞洲地區多次展出。其展覽將持續到7月21日。
藍書坊出版中心協會是一家致力于提供多種圖書資源,尤其是聚焦多元文化主題的書籍的協會,通過設立書店、開展出版工作等,促進大眾平等獲取文化資源,支持新興作者的發展,推動跨文化交流作品的創作與傳播。中心同時致力于外來人口融入法國社會,營造積極的多元文化環境,通過開展具有建設性的、和平的文化項目推動“更好共生”(mieux-vivre ensemble)的實現。
(歐洲時報記者黃冠杰巴黎圖文報道)
編輯:一然
(轉載請注明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eastwest8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