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網絡發達,社交媒體上涌現出太多傳授人情世故、“關系學”,乃至“厚黑學”、“權術”,教人走捷徑的“高人”,
身邊也有年輕人,不知是不是受了這些言論影響,一門心思研究人際關系、向上社交,想要無本萬利“走捷徑”。
其實私以為,人如果在涉世未深、根基未牢、“三觀”未成熟時,一味挖空心思抄近道,
很容易像一棵從根子上就沒立“正”的樹,最終只會越長越歪,效果適得其反。
“根不正則木必斜;心不純則路必歧”
職場上,做好向上管理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幫助你擺脫任勞任怨、無私付出,卻始終不被看見、得不到回報的“老黃牛”命運。
然而,若過度鉆研這些,而忽視“向上管理“應該建立在本職工作和自身實力的基礎上,則難免淪為“攀附”、“鉆營”。
倘若不辨黑白、不論價值觀,只為一己之私而挖空心思、不擇手段,淪為“墻頭草”、“馬前卒”,最終更難免被反噬。
見過太多人,看多了自媒體上教授的“門門道道”,卻不知道職場上一切都是以實力為出發點、以價值交換為原則,
為了快速出頭,表現得過于急切、攀爬的心思表現得太明顯,卻不知自己的小九九、小心思在過來人面前形似透明,
反而淪為領導、同事背地里揶揄的對象。
更有不少人,深受種種諸如傳統“關系論”、現實“嫡庶說”的影響,將所有心思放在與領導搞好關系上,
希望在公私不分中將自己與領導綁定,甚至故作神秘地突出自己與領導關系“不一般”,從而獲得更多“面子”和“里子”的好處。
短期內,這樣的人好像混得風生水起、風光無限、左右逢源,但久而久之,他們在這種人格上不對等的上下級關系中越走越遠,
最后要么自己的小心思被領導看穿,上下級之間的互動變得尷尬且被動,因為任何領導都不喜歡熱衷投機、小心思太多的下屬;
要么“跟錯人”,一旦“城頭變幻大王旗”,便被淪為棄子,在單位再無立足之地 。
同樣,他們在同事關系變味兒的岔路上也往往越走越遠,
因為任何人都不會喜歡這樣小算盤、小聰明太多的同事,
一旦ta們這一點被看穿,同事心中立馬筑起200%的心理防線,
最后“左右逢源”,就變成“左右為難”。
“捷徑”往往是最遠的彎路,“慢道”恰恰是最穩的攀升
也有許多老實人,由于職場上受到過不公平的待遇,從此恍然大悟,開始琢磨:“我是不是應該轉向,去研究人情世故?”
然而人情世故這個事情是需要天賦的,
對于老實人來說,規矩人情玩不過G“二代”,精明練達比不過商“二代”,察言觀色、投其所好干不過“天賦異稟”、“家學傳承”者,
硬拗著去學人家精明圓滑、長袖善舞,反而畫虎不成反類犬,自己辛苦,旁人看著也尷尬。
老實人,沒有資源、沒有背景、沒有助力,唯一能倚仗的就是自己的工作能力,還有質樸、可靠的優點,
如果你管過幾個人就會知道,這樣的人、這樣的品質其實稀缺且寶貴,
老實人,實在沒有必要丟掉自己的優勢,硬往別人的賽道里擠。
充分發揮“工作能力”的長板,在此基礎上再去彌補“人情世故”的短板,老實人才不至于東施效顰、左右支絀。
正如曾國藩所說:
“我本來是一個老實人,沒什么心機,但前些年在官場學到一些權術,一方面把自己的心術學壞了,
另外,咱們這些笨人,用權術的時候往往都讓別人看出來,只會讓人笑話,有損無益。”
拙誠勝于巧詐,無論你是哪種性格,在職場上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態位,
與其費勁去學別人,不如真實做自己。
再說了,風水輪流轉,可能這個領導喜歡情商高、會來事的人,換個領導又喜歡踏實穩重、辦事放心的人,
老實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英雄總有用武之地。
真正的人情世故,不是放棄自尊,單方面去討好誰,
而是將心比心、價值交換、人情釋放和回收,
是距離適宜、尺度合宜、知恩圖報、守禮懂分寸,是助人達己,互惠互利,
是盡可能地團結大多數人,達成自己的目標。
真正的向上管理,也不是一味地迎合、攀附,
而是與上級高效溝通、構建信任、價值互惠。
一個人可以走得不那么快、飛得不那么高,但內心一定要有自己的堅持。
放眼周邊,走得最遠的人,一定不是那些慣于走捷徑、一時風光的人,
而往往是那些穩扎穩打、有眼光有韜略有耐心、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人。
商務、咨詢、入群加V:all-for-freedom1202
加知識星球,了解更多國央企規則與生存實操
(送深度咨詢一次+原價299精華報告分享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