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蘭杰
編輯|喬芊
出海短劇平臺間的熱戰已然打響。
7月25日,點眾科技在官方公眾號上發布聲明表示,中文在線關聯公司Crazy Maple Studio,Inc.(以下簡稱“楓葉互動”)旗下的短劇平臺ReelShort未經許可擅自發布、傳播多部與點眾科技享有著作權及相關授權作品基本相同的侵權劇集,包括但不限于:《出走后,兩個竹馬悔瘋了》、《女王》、《尊老愛幼》、《游子歸家》等。
點眾科技CEO陳瑞卿在朋友圈里連發了三條相關動態,并表示,“無論海外維權路多長,代價多大,都要堅定維權到底。”“這是劣幣驅除良幣。”
(點眾科技CEO陳瑞卿朋友圈)
接近點眾科技人士告訴36氪,“原本溝通侵權下架的有8部,最后ReelShort下架的只有3部。”“兩邊老板都見面談過,但是沒用。”
發布聲明和表明態度的不只是點眾科技一家,聽花島、麥芽短劇等國內頭部短劇廠牌也先后發布了相關聲明,指責ReelShort的抄襲行為。
麥芽短劇海外負責人王利還在朋友圈分享稱:ReelShort的法務總監曾從雙方的溝通群中突然退群消失,ReelShort的創始人曾親自簽署不會侵犯麥芽知識產權的《承諾函》但又隨意推翻,“被逼無奈通過朋友圈發聲。”
對此,36氪向楓葉互動詢問相關情況,截至發稿,對方未予回復。
(麥芽短劇海外負責人王利朋友圈)
狂奔的ReelShort,緊追的DramaBox
ReelShort是短劇出海平臺中當之無愧的頭部,且已經保持了近兩年的領先優勢。2025年3月至4月,ReelShort還曾連續位列美區娛樂應用免費榜榜首30余天。
某種程度上,ReelShort領先的原因在于出海時間足夠早,以及一開始就采取了本土化的策略。
2023年下半年,ReelShort就已經憑借登頂美國iOS娛樂榜單的成績,引起國內外媒體的廣泛關注,并讓行業意識到海外短劇市場仍是一片藍海。
彼時的ReelShort針對本土市場推出了“狼人”、“復仇”等當地喜聞樂見的題材,且采用本土演員和攝制團隊進行拍攝。相較于現在占據約50%市場份額的譯制劇來講,更受當地觀眾喜歡,同時也更加適配付費觀看的商業模式。
36氪獲悉,2024年,ReelShort的收入大概達到了3億美元左右,約等于21億元人民幣。
只是本土化策略的另一面是難以提升的供給。
在ReelShort App的用戶評價中,一個被廣泛提及的問題就是更新太慢,相較于在AI技術加持下可以實現月均上百部更新的譯制劇來講,本土短劇的更新數量每月不過十余部到數十部不等。
歐美地區高昂的用人成本和場地費用,使得本土劇的拍攝成本已經拉升到了15萬-20萬美元/部,甚至更高。與之相對應,行業的爆款率卻并不高,不過5%左右,一些成功以小搏大的案例更是稀有。
因此,相較于原創劇本或者收購IP進行翻拍,直接照抄已經在國內市場驗證過成功經驗的內容,是一條高效且風險更低的路徑。如ReelShort被指控抄襲的《冷面小叔寵嫂無度》,在紅果短劇App上有3632萬的熱度,可以算是行業內中腰部的爆款作品。
有過在美國拍攝短劇經驗的導演阿葉表示,抄襲在海內外短劇行業中是極其普遍的現象,將海外爆款的短劇翻譯下來讓國內編劇照抄,或者反過來的情況都存在。以至于現在行業內衍生出了一種風氣——有些短劇演員進了組才知道劇本是什么樣的,“保密到這種程度。”
與ReelShort不同,DramaBox依靠數量龐大且成本低的譯制劇和高頻大手筆的投放手段,迅速打開了局面。此前36氪曾報道過,DramaBox的收入同樣超過20億元。此外,DramaBox在應用商店中的下載量已經達到了1億+,是ReelShort兩倍。
雙雄爭霸下,海外短劇市場頭部效應明顯。36氪獲悉,在海外短劇市場中,上述兩大平臺的市場份額占比分別可以達到近30%,且斷層領先其他平臺。
如今,頭部平臺乃至行業之間的競爭在變得更加激烈。
更加激烈的競爭下,每一份利益都重要
正有越來越多的短劇公司涌入海外市場。據DataEye數據顯示,截至3月,海外市場上的中國短劇App已增至237款,同比去年增長近4倍。包括麥芽傳媒的NetShort,中文在線也推出了Sereal+、UniReel等短劇APP。
另據短劇自習室相關數據,2024年Q3至2025年Q2,海外短劇季度收入平均增速達47.1%,但2025Q2增速顯著回落,增速下降68%,其中主要原因是用戶增長遇到了瓶頸。
加入賽道的選手在變得越來越多,但愿意看短劇的用戶卻沒有同樣的增長速度。于是,更快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成為更加迫切的事情。
今年以來,ReelShort加大投放力度推新劇,素材投放量持續攀升。SenSorTower數據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其內購收入達到1.3億美元,接近去年收入的一半,成為海外短劇應用收入榜和增長榜冠軍。DramaBox則憑借1.2億美元的成績緊隨其后,且一直保持著位居各大出海短劇平臺前列的投放力度。
某種程度上,DramaBox和ReelShort所要走的路線也在變得越來越像。
本土化能力決定長期競爭力,因此,靠翻譯劇起家的DramaBox走過了跑馬圈地的時代,也開始瞄向擁有更高的變現能力和更強的用戶粘性的本土劇,如今已經可以做到每月十幾部的產量,但整體還未能有ReelShort的聲量。
即便短劇出海的全球化趨勢顯著,有更多的短劇公司選擇東南亞作為主攻市場,但這并不能降低DramaBox和ReelShort競爭的激烈程度——根據點點數據,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北美地區的RPD(平均單次下載收入)為4.7美元,歐洲地區的RPD約2.3美元,遠高于海外短劇行業2.0的平均水平,更高于東南亞地區的RPD為0.7美元。
如今,主打本土精品短劇的ReelShort深陷抄襲風波,背后的原因是難以保證的爆款率,和并不順暢的商業化進程——有行業人士向36氪表示,相較于已經能為國內業務輸血的DramaBox,ReelShort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
而包括點眾科技在內短劇公司選擇群起而攻之,除了對于自身版權的維護,或許也包含了對于更加激烈的競爭的焦慮——當賽道變得擁擠,每一份利益都額外重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