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1上午,我與雷冰、翟柏坡、杜愛君四人懷著對歷史的敬畏與好奇,踏上了前往宜陽縣張午鎮蘇羊村的旅途,那里的仰韶文化遺址,正等待著我們前往探索。出發前,雷冰已與當地熱情好客的王希治老師、羅勇學老師取得聯系,他們欣然應允擔任此次旅行的向導。
車子緩緩駛進蘇羊村,一種古樸的氣息撲面而來。一下車,王希治老師便迎了上來,熱情地與我們寒暄,隨后帶領我們開啟了這場奇妙的文化之旅。
踏入蘇羊村,仿佛一腳邁進了歷史的長河。這里被稱為“中國河洛第一村”,有著眾多令人稱奇的文化寶藏。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竹馬旱船”的鑼鼓嗩吶聲似乎又在耳邊回響,那是先輩們留下的熱鬧與傳承;古村落里的每一塊磚石、每一條小巷,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的故事;透過歲月的煙塵仿佛又看到了過去的人們在這里生活場景;而那完整的古寨門“向陽寨”,更是氣勢不凡,門額上“南望華岳”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透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讓人不禁遙想起當年的盛景。
我們終于來到了蘇羊遺址,它就像一座時光寶盒,蘊藏著數千年的秘密。遺址東西長500米,南北寬800米,文化堆積層達6米以上 ,仿佛一頁頁史書,默默記錄著歲月的變遷。二位老師告訴我們,在這里出土了泥質彩陶、泥質黑陶、夾砂灰陶以及大量石器 。而這些都是仰韶文化的生動見證,每一件都承載著先人的智慧與創造力。想象著這些珍貴的文物,我仿佛穿越時空,看到了遠古時期,人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燒制陶器、繁衍生息的場景。
漫步在遺址中,王希治老師和羅勇學老師為我們詳細介紹著遺跡的歷史和意義。那人工環壕,曾經是抵御外敵的堅固防線,如今雖已不再發揮防御作用,但依然能讓人感受到當時人們強烈的安全意識和組織能力;生活區的柱洞和灶址,讓我們想象到數千年前,圓形半地穴式或方形地面式房屋里的溫暖與溫馨,一家人圍坐在灶火旁,分享著一天的收獲與喜悅;墓葬區則是逝者的安息之所,從墓葬的形制和隨葬品中,我們能窺探到當時的喪葬習俗和社會等級差異,感受到古人對生死的敬畏和對靈魂的信仰;而人工湖沼的發現,更是讓我們驚嘆于先人的智慧,它不僅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水源,還可能在農業灌溉、漁業養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面。
百度后我還知道,蘇羊遺址除了豐富的遺跡,出土的遺物更讓世人大開眼界。數以萬計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每一件都是歷史的瑰寶。其中,陶器最為引人注目,它們以紅陶居多,上面繪制著精美的彩色紋飾,因此仰韶文化又被稱為“彩陶文化”。早期彩陶以黑彩為主,圖案多寫實,靈動的魚、可愛的蛙、神秘的人面紋和簡潔的幾何紋等,栩栩如生,仿佛在訴說著當時人們對自然的觀察和崇拜;中期彩陶在黑彩的基礎上,還出現了紅彩、白衣彩陶等,圖案主要由幾何紋構成的花卉形圖案,線條柔美流暢,達到了史前藝術的巔峰,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藝術創造力;晚期彩陶則以紅彩為主,圖案趨于簡單,有條紋、網格紋、折線、圓點等 ,反映了文化的演變和發展。這些彩陶不僅是實用的生活器具,更是藝術的杰作,它們見證了當時人們在物質生活和精神追求上的雙重進步。
浩瀚的網絡資料更讓我知道了蘇羊遺址還是多元文化交流的重要實證。在這里,仰韶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紅山文化等多種文化的因素匯聚交融 ,宛如一個史前文化的大熔爐。不同文化的碰撞與交流,不僅豐富了當時人們的物質生活,更促進了思想、技術和藝術的傳播與發展,為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格局奠定了基礎。據說遺址內還發現了玉器等少量高等級遺物 ,這些珍貴的玉器,在當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們的出現,表明了蘇羊遺址在當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大膽的推斷一下,或許這里應該是一個區域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參觀完遺址,我們在村里漫步,和村子里的人們交談溝通,感受著這里古樸的氛圍。腳下是石板鋪就的小路,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歷史的記憶上;路邊的老井,井口的繩索痕跡訴說著歲月的滄桑;還有那一座座保存基本完好的清代民居,以四合院為主,青磚灰瓦,雕花門樓,無不體現著豫西傳統建筑的獨特風格。我們走進一戶人家,院子里的上馬石和拴馬樁仿佛在訴說著往昔的繁華,主人熱情地為我們講述著村子里的故事,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這片土地的歷史和文化的厚重。
不知不覺,天色近午,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離開了蘇羊村。這次蘇羊之行,讓我對仰韶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它不僅是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核心文化,更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 。通過對蘇羊遺址的探索,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與數千年前的先人進行了一場對話,感受到了他們的智慧、勇氣和創造力。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處遺跡、每一件文物,都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記憶,它們是我們與歷史對話的橋梁,是我們民族精神的寄托。
相信,隨著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和研究的不斷推進,仰韶文化這顆璀璨的明珠將綻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為我們揭示更多關于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精彩篇章。而蘇羊村,這個充滿魅力的地方,也將永遠留在我的記憶深處,成為我心中一段難忘的時光之旅。
作者簡介:董宏偉,洛寧縣特殊教育學校退休教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