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乒壇的耀眼星空中,孫穎莎無疑是最為閃亮的那顆。回顧巴黎奧運會,她身兼女單、混雙、團體三項,這段經歷不僅是她職業生涯的高光時刻,更是她對責任、榮譽與奧林匹克精神深刻理解的生動注腳。
身兼三項,意味著高強度的賽程與沉重的責任。從巴黎奧運開幕戰至閉幕式,孫穎莎全程參與14場比賽、61局對決。在最疲憊的7月28日,她單日兩賽,上午單打、下午雙打,精神集中度的消耗遠超體力。但她扛下了這一切,肩負著混雙沖擊歷史首金、女單守半區且外戰全勝、女團決賽一單位置零封對手的三重使命,最終收獲兩金一銀的優異成績。她視兼項為榮譽與責任,坦言這是為國而戰的使命。正如侯英超等專業人士指出,兼項是頂尖實力的體現,需要極強的技術、體能及抗壓能力,而孫穎莎用行動證明了自己。
巴黎奧運的經歷,讓孫穎莎對奧林匹克精神有了全新的理解。混雙決賽后主動邀請外國選手合影、閉幕式代表亞洲運動員與巴赫同臺,這些場景讓她深切體會到體育作為 “促進和平的力量”。她認識到,競技場上的奮力拼搏與場下的團結互動,共同構成了奧林匹克精神的完整內涵。同時,她也更加堅定了個人夢想與祖國榮譽緊密相連的信念,即便兼項導致訓練時間碎片化,她仍將集體目標置于首位。
在兼項背后,是孫穎莎長期的付出與不斷的調整。巴黎周期,她連續三年高頻兼項,2023年累計超160場比賽,甚至經歷過 “7小時四賽” 的極限日程。為應對巨大的體能消耗,她借鑒男選手訓練思維,強化體能儲備與傷病預防,嚴格控制體重,巴黎奧運后更是坦言需要多睡覺恢復,日常靠喝茶放松。面對戰術切換壓力,她專注于 “一場場準備”,通過自我對話與搭檔的及時鼓勵穩定心態,以豁達的態度看待單打銀牌的遺憾,認為問心無愧即是自己的冠軍。
展望未來,2028年洛杉磯奧運會新增混團項目,若規則允許,她與王楚欽或許需身兼四項。她笑著展望未來,也明確表示會堅持熱愛、專注當下,更注重身體可持續性。作為多哈世乒賽衛冕冠軍及奧運閉幕式亞洲代表,她還希望以自身經歷激勵青少年參與乒乓球,推動乒乓球全球化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