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張嘴吃飯都像在拆盲盒,咔啦一聲響,臉頰酸脹得像被針扎!”28歲的廣告策劃林小姐最近陷入焦慮——她發現只要稍微張大嘴,右耳前就會傳來清脆的“咔嗒”聲,嚴重時連說話都像在“啃石頭”,甚至出現太陽穴突突跳痛。直到醫生用MRI檢查出她的顳下頜關節盤已移位變形,她才驚覺:原來“臉疼”不是小事,而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
顳下頜關節位于下頜骨兩側后上端,是人體最復雜的關節之一。它由髁突、關節窩、關節盤及周圍韌帶組成,承擔著咀嚼、說話、打哈欠等日常動作。這個關節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僅需要旋轉運動,還需配合前后滑動,類似汽車變速箱的精密齒輪。一旦關節盤移位、韌帶松弛或肌肉痙攣,就可能引發“咔咔”彈響、疼痛甚至張口受限。
林小姐的經歷并非個例。據統計,全球約70%的人一生中至少經歷過一次顳下頜關節障礙,好發于20-40歲女性。醫生分析,她的病因可能源于長期“三宗罪”:
- 精神壓力:連續加班導致夜磨牙,咀嚼肌持續緊張;
- 不良習慣:偏側咀嚼+愛吃牛肉干等硬食,關節負擔過重;
- 冷刺激:夏季空調直吹耳前區,誘發肌肉痙攣。
其他高危行為還包括:
- 長時間大張口(如唱KTV、吹奏樂器)
- 牙齒缺失未修復,咬合紊亂
- 吐舌、咬唇等口腔副功能運動
若出現以下癥狀,需警惕顳下頜關節障礙:
? 疼痛:耳前區、臉頰、太陽穴鈍痛或刺痛,咀嚼時加重;
? 彈響:張閉口時關節發出“咔嗒”“咯吱”聲,可能伴隨疼痛;
? 功能障礙:張口受限(正常應≥3.5指寬),或張口時下頜偏斜;
? 關聯癥狀:頭痛、耳鳴、頸肩僵硬。
顳下頜關節障礙若不及時干預,可能引發髁突吸收、關節強直等不可逆損傷。徐筱醫生強調:“早期通過MRI確診,90%的患者可通過保守治療恢復功能。若出現持續疼痛、張口受限超2周,務必到口腔頜面外科就診。”
你的關節健康,值得被溫柔以待。從今天起,改掉偏側咀嚼、大口啃硬物的習慣,給疲憊的顳下頜關節放個假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