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是一個讓人敏感的數字。有人說是人到中年的分水嶺,有人說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夾心階段。而對于很多男性來說,40歲更像是一面鏡子,照出發福的肚子、偶爾刺痛的膝蓋,還有對青春體能的懷念。但你知道嗎?騎行,恰恰是這個年紀開始改變身體的最好方式。
為什么說你不是太老,而是太久沒動?其實,中年并不是身體狀態的終點,而是你重新開始鍛煉的黃金時期。騎行,這項看似溫和的運動,正是許多中年人逆齡的秘密武器。
一、心肺功能回來了,很多事情都輕松了
很多中年人一開始騎車,最大的感受就是喘不上氣。這是因為隨著年齡增長,心肺功能逐漸下降。你可能過去三層樓都要歇一下,現在騎個十公里更別提。但神奇的是,堅持一段時間后,騎友們發現:原來自己不僅能騎得更遠,上班爬樓也不喘了,甚至打籃球、爬山都更輕松。
這是因為騎行是一項典型的有氧運動,它能穩步提高心率,讓心臟變強壯,讓肺部的供氧效率提升。尤其是規律騎行6周以上,心率穩定下降,血壓趨于正常,身體也不再那么容易疲勞。
二、肌肉在增長,脂肪漸漸退場
很多中年人第一次騎行后,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屁股疼腿酸,但別小看這種酸——它其實是肌肉重新工作的信號。長時間久坐讓下肢肌肉萎縮、核心力量下降,但騎行可以逐步激活大腿前側、臀部、核心肌群。
更重要的是,騎行不像跑步對膝蓋沖擊大,屬于低沖擊運動。尤其對于體重偏高或膝蓋已有隱患的中年人來說,這種運動形式既安全又有效。堅持幾個月后,不僅褲腰松了,連站姿都挺拔了不少——這不是減肥,而是肌肉力量在回歸。
三、精神狀態更好了,情緒更穩定了
很多40歲左右的人,白天忙工作,晚上愁家庭,焦慮、失眠成了常態。而你或許想不到,騎行也是一劑天然的情緒穩定劑。
人在運動時會釋放內啡肽,這是一種可以讓人愉悅、緩解焦慮的快樂激素。騎行半小時,就像幫大腦洗了個熱水澡,心情輕松了,思路也清晰了。
不少騎友分享說,自己最放松的時候,就是清晨獨自騎行那段路,看著陽光透過樹葉,風從耳邊掠過,那種自由和寧靜,是任何社交軟件給不了的。
四、生活節奏變了,人也輕盈了
很多人從騎行開始,不只是改變了身體狀態,甚至生活節奏也變了。以前早上是被鬧鐘轟醒,現在是為了早點出發自覺早起;以前周末是沙發和外賣,現在變成約騎和補給站。騎行慢慢在生活中扎了根,也幫你把我好像不再年輕的焦慮,轉化成我還能再進步的動力。
更難得的是,這是一項可以堅持很久的運動。它不像打球需要對手,不像健身需要高強度意志力。你可以一個人騎,也可以一群人騎;可以20公里,也可以200公里。它不是搏命式鍛煉,而是陪伴式的習慣。
40歲以后,開始騎行,不是為了重回20歲的模樣,而是為了用新的方式活得更自在。你不是太老,你只是需要一次重新啟動。而騎行,剛好是那把鑰匙。
別再說我這個年紀不行了,你可以從一公里開始,從一圈公園開始,慢慢地,身體和心靈都會告訴你:你,還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