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比賽的“蘇超”贊助商價碼升級到300萬元,就連國際品牌都紛紛重視的時候,常州一家名為“ 東哈·東北街邊燒烤 ”的燒烤店,卻因為老板“低價”贊助10萬元?,意外獲得廣泛關注,而火出了圈。
據了解,“ 東哈·東北街邊燒烤 ”也是“蘇超”常州賽區22塊廣告牌中唯一的個體戶贊助商?,老板表示,贊助的動機源于家族對體育的熱愛。她的侄女在 常州市體校 練體操,希望通過贊助表達對這座城市的感謝和支持?。
這次贊助不僅讓常州這家燒烤店一夜之間收獲了全網熱搜,客流量暴漲了300%?,更成為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尤其是吸引不少外地網友對于江蘇乃至江浙滬長三角營商環境的羨慕。
在低價甚至免費舉辦“蘇超”系列足球體育賽事的背后,這種自信的底氣正是來自江蘇的“鈔能力”。
通過市場化運作機制,構建公平競爭的商業生態,蘇超聯賽的招商過程直接體現了這一特點:雖然對贊助商資質嚴格審核(如餐飲類需提供食品安全許可證并核查網絡評價),但對企業規模不設門檻,最終 18 家贊助商中有 13 家民營企業,東哈燒烤作為唯一個體工商戶拿下兩塊內場廣告牌。這種 “英雄不問出處” 的競爭環境,讓小微企業能憑借市場表現獲得資源。
對比中西部地區,江蘇在中小微企業政策執行中的 “規模偏好” 顯然明顯太多。例如,某中西部城市 2024 年新增企業中,小微企業獲得銀行貸款的比例不足 30%,而江浙滬這一比例超過 60%。這種差異源于江浙滬更注重市場評價而非行政干預,使小微企業能通過真實經營能力獲得發展機會。
常州這家燒烤店老板也提到,當地執法部門 “不搞突擊檢查,遇到問題先指導整改”,這種柔性執法模式使商戶能專注經營而非應對行政干擾。
穩定的法治環境增強了企業長期投資信心,2024 年前三季度,江蘇規上小微工業企業增長 10.7%,增速比全部規上工業高 2.8 個百分點,對規上工業增長貢獻率近 50%。
在江浙滬,小微企業主普遍形成風險可控、機會可及的心理預期。常州燒烤店老板娘在贊助蘇超后也曾表示:“原本以為這種機會只屬于大企業,但常州讓我們看到,只要合規經營就有出頭之日”。這種心態轉變激發了創新活力,2024 年江蘇民營工業投資增長 12.7%,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 3.1 個百分點。
更多的數據表明,江蘇對于民營小微企業的重視,不只是停留在表面:
2024 年,江蘇新登記個體工商戶 207.7 萬戶,同比增長 59.4%,市場主體總量達 1189.1 萬戶,占全省 96.1%。
經濟貢獻度:江蘇民營經濟增加值占 GDP 比重達 56.8%,對 GDP 增長貢獻率超 60%,其中小微企業貢獻了 70% 以上的城鎮就業。
區域對比:浙江小微企業成長指數連續三年超 140 點,杭州、金華、溫州位列前三,而中西部省份平均指數不足 120 點。
政策效能:江蘇 “蘇科貸” 等產品 2024 年引導銀行向科創企業發放貸款 21.5 億元,財政貼息資金撬動金融資源比例達 1:67。
常州東北燒烤攤的案例揭示了營商環境優化的深層邏輯:通過制度創新打破資源分配的規模歧視,通過市場機制激活微觀主體的創造力,通過法治保障構建穩定可預期的發展環境。這種范式不僅體現在賽事贊助等顯性事件中,更滲透在行政審批、融資支持、人才服務等日常治理細節中。
對其他地區而言,江浙滬的經驗表明,營商環境建設不能僅停留在政策文本的 “供給側改革”,更需通過理念革新、機制創新、執行落地的三維聯動,讓小微企業真正感受到 “機會平等、規則公平、發展可期”。
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從 “政策紅利” 到 “發展紅利” 的轉化,培育出充滿活力的市場經濟生態。(圖片來源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