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的會場里,以色列的代表多次拿出《圣經》作為證據,企圖想證明巴勒斯坦本身就屬于他們的領土。
那些支持以色列的人面對“以色列忘恩負義鳩占鵲巢”的說法,也總是會搬出一個觀點:巴勒斯坦地區最早先是有以色列人,后來被侵略驅趕了出去,才會到處漂泊。這種觀點企圖將以色列人包裝成“受害者”,包裝成正義的一方,以博得大伙的同情和信任。
只不過,這種觀點沒有任何實際的證據,更多是一些猶太人贊助的機構學者,強行做出的論斷。以色列的支持者馬上就將這些論斷作為證據去證明,令人哭笑不得。
實際上,不僅僅“巴勒斯坦地區屬于以色列人”這一說法沒有史料依據,就連以色列人的起源目前都還是個爭議。
今天就跟大伙聊聊這個問題。
被以色列官員拿來在聯合國上當證據的《圣經》中這樣記載:希伯來民族創始于亞伯拉罕,地點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吾珥,后來從吾珥遷移到哈蘭,再到迦南(也就是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在那兒上帝應允他說,他的后裔將統領這塊土地。這項盟約傳給了他的兒子以撒,再傳給以撒之子雅各(傳說中以色列人最早的先祖)。雅各有12個兒子,其中的約瑟做了埃及宰相,因此他們族人也被埃及人接納了。但隨著他們人口的膨脹,統治者出現了不滿和恐懼,不久以色列人便被罰做苦役。最后,一位名叫摩西的英雄從奴隸階層脫穎而出,以神對神,挑戰不可一世的法老。埃及多神論的虛假偶像不敵摩西的唯一真正的上帝,這位以色列的英雄凱旋般地引領他的人民走出埃及,前往得到應允的迦南地。40年后,以色列人進入他們新的家園,用武力從土著居民手中強行奪取了土地。
遺憾的是,除《圣經》外,沒有絲毫證據能印證上述說法。
畢竟除了基督教徒外,《圣經》本身就是個神話故事,毫無可信度。
于是乎,猶太人資助的《圣經》研究家們又提出了三種說法,用來解釋以色列人對迦南的統治:
一、“征服說”,認為外來的以色列人征服了該地
二、“和平殖民說”,堅信以色列人是一批一批到來,定居在人煙稀少的中部高地,之后發展壯大
三、“農民起義說”或“社會革命說”,主張是以色列人領導反抗壓迫,獲得了這塊土地。
這三種觀點看似有分歧,本質上都是為了符合《圣經》的敘述,支撐著實際上的共識——在希伯來人的君主制度以前,以色列人是閃米特部落聯盟中的一員。這些學者們還認為,在以色列人統領迦南之前,在公元前12世紀或11世紀,至少有部分希伯來人遷移埃及,在充滿敵意的環境中生活。
但,哪怕如此,依然沒有具體證據能夠認定這些移民就是以色列人。
關于公元前13世紀以前的以色列歷史,我們只有《圣經》的敘述,但那是靠不住的。當然,也有一些所謂學者,固執地認為《圣經》源于業已散失了的上古原始資料,認為屬于真實史料地一部分。
好吧,姑且讓我們退一萬步,允許這種可能性地出現。接下來就該分析這種可能性有多大了:
現代的學者們公認,留存下來的《圣經》的書卷最早編定于公元前7世紀之后,或還要晚幾個世紀,因為現存的《圣經》文本沒有早于公元前3世紀的。
即使我們承認,但它所講述的事件距離經文的寫定仍有一千余年,在那些古老的年代里,人們幾乎沒有歷史著述的傳統和正確的判斷力,這段歷史充斥著神話、傳奇和流言,它們充塞于《圣經》的字里行間——雖然有幾個民族在公元前2千年、3千年和4千年前就已有文字資料,可以成為現代歷史學家著書立說的基礎,但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以色列人曾躋身其列。
一個族群公元前6世紀生活的地方、使用的語言以及他們關于本族一千年前歷史起源的說法,如沒有客觀證據的話,并不能證明該族群一千年前生活在何地、本來使用何種語言以及在其形成年代里發生了何種事件。
所以,圣經是沒有任何真實依據的。
如果拋開《圣經》,我們如何能知道以色列人是先生活于巴勒斯坦,然后再到埃及的呢?為什么沒有任何關于公元前13世紀以前的以色列或希伯來人的考古記錄呢?為什么就沒有除《圣經》之外的任何證據,能將某些閃米特部落認定為希伯來人呢?為什么所謂十個遺失的支派在歷史上竟無影無蹤,絲毫不見有關它們曾經存在的考古遺跡呢?
所以,以色列人最早定居于巴勒斯坦是子虛烏有的。
甚至關于以色列人的根——起源于哪來,目前都無從考證,沒有定論。所以才會流傳著新的說法:
法老阿肯納頓是第18王朝的第9代國王,在公元前14世紀中葉統治埃及達70年。在這位統治者的眼里,只能容得下太陽神一神,其他的一律被滅,他派遣官吏遍及四方,取締其他神的寺廟,從墻垣、墓碑、雕像和銘文中刪除其他神的痕跡。
阿肯納頓有個得力的追隨者,名叫摩西。
這個人物是真實存在的,也是猶太人支持者們將顯示與《圣經》故事強制關聯的唯一突破口。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摩西與一神教》中推測摩西是一位埃及貴族,一位埃及地方長官,對希伯來人的困境充滿了同情,后來成了閃米特人(也就是猶太派學者口中的希伯來人的前身)部落的首領
托馬斯·曼的小說《供養人約瑟》更是直接認為阿肯納頓就是擢升約瑟為埃及宰相的法老,而約瑟就是摩西。
有意思的是,近年,阿肯納頓被許多埃及學家將他貶為酒色之徒、弱 智者以及瘋子之后,猶太學派又斷然否認阿肯納頓與摩西之間有什么關聯。
后來一位名叫霍倫希布的將軍發動了反對阿肯納頓的運動,大約在阿肯納頓死后14年繼承了王位。之后開始清洗阿肯納頓的追隨者,這時摩西只能逃離埃及以避殺身之禍?;魝愊2妓篮螅胤蛋<?,發動了一次軍事政變,企圖恢復太陽神教的至尊地位。他煽動阿肯納頓的追隨者、霍倫希布的反對者、以及無家可歸的埃及難民,打造起一支軍隊,在埃及發起內戰。
但很快,一項休戰盟約化解了對抗,盟約保障義軍安全地撤離國境。
這次休戰和安然撤離埃及的事件就是“出埃及”,也就是被挺猶者們堅定認為迦南地區之前屬于以色列的重要證據。
有意思的是,“出埃及”這一事件,哪怕是在《圣經》的記載里,都是矛盾的。
例如《出埃及記》12:40-41說,“出埃及”是在以色列人最初遷居埃及(從雅各到來開始)的430年之后,而《創世記》15:13-14卻說,從以撒降生到以色列人擺脫脫奴役共有400年。這兩種說法不可能同時是真的:雅各在以撒60歲時出生,直到130歲才到埃及。如果以色列人在埃及逗留了430年,那么,“出埃及”就必定發生在以撒出生620 年之后。另一方面,如果“出埃及”發生在以撒出生400年后,那么其逗留就只能持續210年。
綜上所述,目前沒有任何真實的證據可以證明以色列先于古埃及人成為巴勒斯坦地區的主人,甚至沒有任何證據證明猶太人的前身來自哪里,哪怕將其列為出現較早的希伯來人或北閃米特人分支,也只能從非史料的《圣經》上得到認可。
當然,一個民族,哪怕是一直流浪地球的民族,它的誕生肯定有根,或許這個“根”不光榮,或許這個“根”不利于保護當前得到的利益,所以“知根知底”的人只能編造出一個故事去將其覆蓋,為了這個故事,哪怕拿出《圣經》作為唯一證明。
本文就跟大家分享到這里,歡迎點擊關注!
原創作品,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