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女子花1980元洗臉,最終被誘導消費兩萬多元”的新聞引發熱議。
更令人揪心的是,這筆錢原本是患者家屬的“救命錢”——丈夫的父親突發腦梗住院,急需用錢時,才發現妻子早已在美容院“稀里糊涂”刷走了兩萬多元。
“1980元體驗”如何變成“兩萬天價賬單”?
據河南民生頻頻報道,當事人孫先生的妻子原本只是去美容院做一次1980元的“洗臉套餐”,包含有水光和全臉提升等四個項目,結果第二天就被帶到另一家醫療美容機構——河南美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美浠醫療)。
在封閉的房間里,孫先生的妻子被輪番推銷8萬多的項目,甚至被告知“不交錢,之前的1980元就作廢”,而且被拒絕見其同行的嫂子。最終,打過折后刷了23800元。該項目包括眉頭、淚溝和鼻基底三個部位,但并不知道打了幾只(針),打的是什么針劑。
更諷刺的是,當記者追問“為什么1980元會變成兩萬”時,美浠醫療人員竟回懟:“這不是你要操心的事情。”而面對輿論壓力,美浠醫療最終“出于人道主義”與消費者達成協議,進行了退款(可能并非全部)。
若真問心無愧,何必退錢?
值得關注的是,美浠醫療對記者稱有打美容針的資質,但并未提供。此外,美浠醫療自始至終都沒有解釋1980元包含哪些服務項目,為什么最終又變成2萬多元。
多名消費者稱遭遇同樣套路
清揚君搜索發現,有消費者在社交媒體自述:2024年11月7日,在淅川縣上九路艾美美容院做身體護理時,老板娘以一位剛做完微整容變漂亮的女顧客為例,誘導其去鄭州美浠醫療整容醫院。消費者心動交錢后,15號被拉到醫院,在獨立包房等候時,又遇到一位大談整容好處的精致女人,隨后被引導與店員拼單,被騙1萬元(店員未實際繳費)。做完后,臉部發癢、皮膚發紅、雙眼皮下垂,還出現4眼皮,且所謂的面部儀器輕盈術毫無效果,總計消費13280元。該消費者提醒大家慎重選擇美容機構,希望引起監管部門和民眾重視。
對于該網友的自述,有2位網友表示遭遇了同樣的套路。
此外,在黑貓投訴平臺,還有3名消費者對美浠醫療進行了投訴。
網友一投訴稱,美浠醫療欺詐、誘騙消費,非本人意愿。術前未告知藥品信息、未提供病例、價格不透明、未主動開具發票。2024年12月25日,被對面美容院老板誘騙體驗抗衰儀器,期間遭遇多重套路,最終掃碼購買3280元基礎卡。2025年1月4日到醫院,又被誘導參與10萬打包價活動,掃碼付款5萬元。手術過程疑點重重,事后面部未見效果且出現下垂凹陷,聯系售后無果,上網查詢后才意識到被騙。
網友二投訴稱,美浠醫療采用欺詐、誘騙手段誘導消費,且術前未告知藥品信息、未提供病例、價格不透明、未主動開具發票等問題。2024年12月1日,被附近美容院約去做抗衰護理,期間遭遇多重套路,掃碼購買3280元內部價卡。12月13日到醫院,又被誘導參加優惠活動,掃碼付款4.99萬元。手術過程疑點重重,術后出現嚴重身體不適,經檢測為肉毒素中毒,住院治療。美浠醫療未明確告知所用藥品,再三詢問才得知使用了多種藥物。
網友三投訴稱,美浠醫療欺詐、誘騙消費,且術前未告知藥品信息、未提供病例、價格不透明、未主動開具發票等問題。2024年11月25日,被對面美體減肥店老板約體驗抗衰儀器,26日到店后被套路購買3280元基礎卡。28日到醫院,又被誘導參加兩人同行減半活動,掃碼付款3萬元。整個過程疑點重重,事后上網查詢才意識到被騙。要求全額退款并提供藥品信息。
有意思的是,網友一和網友三似乎與美浠醫療達成了某種協議,他們最終都終止了投訴。網友三還發布了“關于美浠醫療投訴的澄清聲明”,稱經過與美浠醫療的深入溝通以及對相關情況的全面了解,發現此前存在互相誤解。因此,網友三決定撤銷之前在黑貓投訴平臺發布的投訴內容,并對美浠醫療表示誠摯的歉意。
企查查顯示,美浠醫療成立于2018年6月,其股東為持股70%的中西匯通(河南)健康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和持股30%的姬曉稱。不過該公司于2025年5月27日更名為河南璞悅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美容行業的“圍獵式營銷”該管管了
本案并非個例。近年來,美容院“低價引流—高價推銷—強制消費”的套路屢見不鮮:
1、“封閉式話術”:將顧客單獨帶進房間,利用信息差和疲勞戰術施壓。
2、“恐嚇式營銷”:聲稱“不繼續做會爛臉”“之前的錢白花”。
3、“醫療擦邊球”:生活美容機構違規開展打針、填充等醫療項目。
監管部門早已明令禁止此類行為,但部分機構仍頂風作案。消費者維權難、取證難,往往只能吃“啞巴虧”。
消費者如何破局?
1、警惕“低價陷阱”:美容院常以“體驗價”“限時優惠”吸引顧客,但后續往往捆綁高價項目。消費者需明確需求,拒絕沖動消費。
2、查驗資質:選擇美容機構時,務必查看其《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涉及醫療美容項目時,需確認《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醫師資質。
3、留存證據:消費前簽訂合同,明確項目內容、產品信息、價格明細;保留付款憑證、聊天記錄、宣傳資料等,以便維權。
4、理性維權:若遭遇強制消費,可撥打12315投訴,或向衛健委、市場監管部門舉報。必要時,通過法律途徑維權。
清揚君點評:
當美容院將“信任”異化為收割消費者的鐮刀,當“變美”淪為“負債”的遮羞布,醫美行業的口碑崩塌早已埋下伏筆。孫先生妻子的遭遇撕開了“美麗經濟”背后的殘酷真相——這不是個案,而是行業系統性失范的必然結果。
值得深思的是,在此事件中,商家最終“出于人道主義”退款,恰恰暴露出其心虛本質——若真合規經營,何須妥協?這種“媒體曝光才解決”的維權模式,正說明常態監管的滯后。當消費者的救命錢都需要靠輿論壓力才能追回時,我們該反思的不僅是商家的道德,更是整個行業的監管效能。
美麗不應是場豪賭,更不該成為吞噬救命錢的黑洞。如果不能讓失信者付出遠超收益的代價,很難重建這個行業的公信力。否則,今日雖退兩萬,明日還會有新的受害者。
注1:本文圖片來自河南民生頻道、知乎。
注2:本文為清揚君自媒體原創內容,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或抄襲,違者必究。轉載合作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