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一邊嘴上強硬表示要減少對中國稀土依賴,一邊身體卻很誠實,派出部長級高官訪華。
最近,印度放出一個重磅消息:將投入500億盧比,也就是大約40億元人民幣,用于發展本國稀土加工產業,最遲14天內就要敲定計劃。這被不少外媒解讀為“印度版稀土獨立宣言”,矛頭直指中國—畢竟全球80%以上的稀土精煉都來自中國。
消息源自印度工業和礦產部的一項計劃:為盡快掌握稀土加工能力,印度政府決定投入500億盧比,鼓勵國內企業開展從稀土礦分離、精煉到加工的一整套技術研發。這項計劃將在兩周內獲批,目標是“逐步擺脫對中國稀土的依賴”。
印度為何如此著急?從表面看,這似乎是一項產業升級計劃,但深層邏輯卻遠不止于此。美國前車之鑒仍歷歷在目。在中美關系日趨緊張、貿易摩擦不斷加劇的背景下,美國雖然擁有一定的稀土資源,卻始終難以擺脫對中國的稀土產品依賴。中國在國際稀土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使得“稀土牌”成為具有實效威懾力的戰略工具。印度自然不愿重蹈美國的覆轍,早早就開始謀劃如何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除了安全考量,還有發展焦慮。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這些當下最熱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幾乎都離不開高質量的稀土材料。印度想要在未來全球科技格局中分得一杯羹,自然不能在核心材料上受制于人。芯片離不開高純稀土,電動汽車、風電設備同樣如此。在全球高科技產業鏈中,稀土的地位不言而喻,而印度顯然意識到,誰掌握了稀土,誰就握住了未來產業的命脈。
理想很豐滿,現實卻潑來一盆冰水。印度雖然是一個稀土儲量豐富的國家,但“有礦”和“能產”之間,隔著的是一整套極其復雜的產業體系。光靠40億元投資,遠遠無法填補這個鴻溝。從技術層面看,印度在稀土分離、提純、深加工等關鍵環節幾乎是空白,缺乏成熟的工藝路線,也缺乏足夠的技術積累。就算資金到位,依然缺人、缺設備、缺標準,缺的遠不止一點半點。
對比來看,美國的稀土資源儲量比印度更多,資金實力也更雄厚,但在多年的努力之后,仍然未能在稀土產業鏈中擺脫對中國的依賴。這已經足以說明,稀土不是一個砸錢就能“砸”出來的產業。印度想要迅速建成稀土加工體系,談何容易?
更棘手的問題還在后面。即便印度未來真的突破了稀土加工技術瓶頸,市場競爭也不容樂觀。中國稀土產品不僅技術成熟,而且價格優勢明顯。一旦印度新建的加工產線進入投產階段,中國只需適度調整出口政策,印度的成本優勢就會被徹底擊穿。技術水平不如、規模不如、經驗不如,還要面對更低價格的沖擊,新項目的經濟性將面臨巨大考驗。
此外,印度在基礎設施領域的短板,同樣制約著稀土產業的發展。從礦山到工廠,再到港口運輸,需要的是完整而高效的配套網絡。印度礦區多位于偏遠地區,電力、水源、交通等條件都不理想,稀土加工對環境的高敏感性也要求極高的環保標準,而這些恰恰是目前印度最難突破的短板。
面對這些困難,印度似乎也意識到,短期內想要真正“擺脫”中國并不現實。于是,在項目正式批準之前,印度悄悄做了一件事情。他們派出高級官員前往中國,希望在關鍵時刻“坐下來談一談”。據相關渠道消息,印度總理莫迪已決定派出國防部長在最晚6月27日前抵達青島,與中國方面就相關問題進行重要會談。
這次訪問非同尋常。中印邊境緊張局勢仍未完全緩解,敏感議題持續存在,印度防長近年來罕見訪華,此舉顯然不是簡單的禮節性拜訪。更像是一次實質性的政策接觸,意圖在中印關系未完全恢復正常之前,尋求某種程度上的緩和和對話通道。
或許印度此舉也釋放出一個信號,那就是在稀土問題上不能過于激進。稀土是戰略物資,更是關系國家安全與科技發展的命脈資源。印度不可能在沒有穩定供應鏈的前提下,貿然切斷對中國的進口依賴。保持對話、爭取穩定,至少在新項目成型之前,是印度不得不做的務實選擇。
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地位,絕非偶然形成。幾十年的技術積累、完整的產業鏈條、豐富的工藝經驗、嚴格的環境標準,這些都不是一時一地可以復制的。中國的稀土出口不僅影響著全球產業鏈,也成為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工具。面對印度這種一邊放話脫鉤、一邊派人面談的“試探式操作”,中國的立場不難判斷:合作可以談,前提是尊重事實,尊重現實,也尊重中國的國家利益。
從這次稀土風波可以看出,印度也許真的想在未來的AI時代中搶占一席之地,但如果缺乏長期戰略眼光和務實外交姿態,想“拋開中國搞高科技”,最終可能會發現:一拍腦門,拍的是自己的腳。但還是那句話,美國都無法擺脫對中國稀土產業依賴,印度拿什么搞稀土自主產業鏈?印度應該明白,口嗨嘴硬改變不了事實,印度如果想走得更遠,就必須看清方向,拿出真正的誠意。當然最關鍵的是認清現實,有自知之明,否則始終對華有錯誤認知,再好的合作機會也會錯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