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300多年前,有一群女性自愿梳起長發,終身不婚,被稱為“自梳女”。
現代,也有很多女性害怕吃婚姻的苦,躲避著,不愿走入婚姻,成為了“不婚族”。
自梳女,處于當時的封建婚俗中,無力反抗,只能默默地選擇不婚以示抵抗;
而現代,對于女性不結婚包容性更強。同時,也集結了更多地復雜多樣的緣由。
千人百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理,都可以按照自己心中所想去生活。
但一路走下來,所遇所得,皆是一半由命、一半由己。
那么,一輩子不結婚,晚年生活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有一位過來人周奶奶,說出了大實話。
68歲的周奶奶整個人精神整潔,身材富態,頭發梳的一絲不茍。她很淡然地,談起了自己的人生:
“我覺得,自己這輩子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自己的孩子。結不結婚的,反而無所謂。
不過孩子這事,也就糾結過一陣子,現在早就看淡了。這都是自己的命。”
周奶奶20歲出頭的時候,可是個美人。她最討厭總有人說她是花瓶,但凡做成點什么,就有人說她依靠的是樣貌,不是本事。
為了置這一口氣,周奶奶愣是把自己變成了女強人的人設。
可生活還是在大環境下按部就班,周奶奶進了工廠工作,家里的門檻也快被媒人踏平了,但周奶奶就愣是一個也沒看上。
周奶奶說,自己當時一是想做出一番成績,不想被婚姻束縛了手腳,二也確實是有些眼高于頂了。
后來,周奶奶開始下海經商,也確實闖出了一條路子。不過,她轉眼間也過了30歲。那個時候,這就算大齡剩女了。
但周奶奶不在乎,她一心追夢。過程中,也曾有一個男人打動過她。
但是相處下來,周奶奶覺得戀愛、結婚這件事太累。男人也嫌周奶奶不顧家、不賢淑,后來就不了了之了。
周奶奶的商路走得還算順,有過低谷,也走過去了。現在不說大富大貴,但晚年生活在經濟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當然,晚年生活,不止是金錢。沒有子女、沒有伴侶,獨居于空蕩蕩的大房子里,周奶奶也會感到孤獨。
這種孤獨,是那種兒孫繞膝的人,永遠也體會不到的。但與此同時,周奶奶也沒吃一點照顧家庭、伺候丈夫子女的苦。
別的同齡女人,在圍著鍋臺轉的時候,周奶奶在和閨蜜逛街、購物、旅游;
別的同齡老人,還在照顧孫輩的時候,周奶奶在公園散步、老年大學進修。
這世上事,有得必有失。往年逢年過節時,周奶奶會和姐姐一家一起聚聚。熱鬧,卻依然會感到落寞。
前兩年,親姐姐去世了,周奶奶就養了一只小狗,開始一個人過節了。偶爾,也會約上志同道合的單身老友,吃個飯、打打牌。
不婚不育的人,通常年輕時瀟灑,晚年或多或少有些后悔,但周奶奶說:
“那些結婚了的人,不一定過得比我幸福。我生性不喜熱鬧,這輩子能掌控著自己的生活,能全然做自己,不需要背負許多身不由己的壓力和無奈,足夠了。我想得開,不必勸我。”
林徽因曾說:
“其實結不結婚,都會后悔。巷子里的貓很自由,卻沒有歸宿;圍墻里的狗有歸宿,卻終身都要低頭,人生怎么選擇都有遺憾。”
結婚與否,都不必美化未走過的路。結不結婚,從來都不是非對即錯的判斷題,而是一道權衡利弊的開放題。
婚姻啊,就是一座圍城。城里邊的人想出逃,城外邊的人想進入。
想逃是因為經歷過,也被折磨過;想進是因為沒有經歷過,總想去試一試。
可生命只有一次,那些重生的戲碼,過癮卻不真實。
這唯有一次的生命如何抉擇,早已在你當初面對這個岔路口邁出第一步時,定下了方向與基調。
“如果當初……”無論你設想的多么美好,那也只能是“如果”。
婚與不婚,都會有后悔。但這份悔,不是因為婚姻本身。而是因為“未可得”。人這種生物,終究是難以滿足的,得不到的反而向往。
可人生如棋,落子無悔,自由與牽絆,終難兩全。既然無法悔過重來,莫不如淡然接受,放過自己。
世界那么大,感謝你,可以看到我!
【文|唯唯安:筆有溫度、為情發聲,一個熱愛文字的不典型寫作者,邀請你共同感知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