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引言
繼首日盛大開幕后,2025神經纖維瘤病(NF)大會繼續深入探討NF領域的前沿議題。NF作為復雜的罕見遺傳病,其診療突破始終是國際醫學領域的焦點。2025 年全球 NF 大會上,中國學者與患者組織以多維度創新成果引發國際關注。從MEK抑制劑的療效、安全性到傳統醫學與現代科技的跨界探索,從分子機制的基礎研究到患者生存質量的系統性調研,中國團隊正在為全球NF診療體系注入獨特的東方智慧,此外還有多位學者針對叢狀神經纖維瘤(PN)的體積分析進行了深入探討。今日會議熱點速遞將繼續聚焦中國學者與患者組織在國際舞臺上的精彩呈現,為全球NF領域注入全新動力。
NF1-中國之聲
在全球NF研究不斷突破的進程里,中國學者始終以創新成果占據重要席位。此次NF大會上我國學者持續發布最新成果,既是國際學界透視中國科研實力的重要窗口,更彰顯了本土專家在NF1診療難題攻堅中的獨特智慧。從分子機制的基礎探索到臨床療法的創新實踐,中國團隊以嚴謹的科研成果與國際前沿議題形成深度對話,以下4項代表性研究尤為值得聚焦。
標題:司美替尼治療中國西部NF1合并PN兒童患者的療效觀察
?作者:王智,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
?研究背景:PN可導致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礙,而目前NF1相關癥狀性PN既往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司美替尼是一種MEK抑制劑,通過靶向調節由于NF1基因突變導致的RAS/MAPK通路失調狀態,從而抑制腫瘤成長。
?研究目的:探討司美替尼治療中國西部癥狀性NF1-PN兒童患者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
?研究方法:該項回顧性隊列研究納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納入17例診斷為NF1-PN(伴有癥狀、不能手術的、引起疼痛或顱面畸形的腫瘤)的兒童患者,將其分為司美替尼組(接受口服司美替尼25 mg/m2每日兩次治療+定期隨訪)和對照組(n=7,僅臨床觀察)。療程為12個月。
評價標準:1. 咖啡牛奶斑(視覺評估量表色素減退≥1級)和直徑減少≥20%;2. MRI評估的PN瘤灶的體積縮小(三維體積縮小≥1/3);3. 安全性評價(不良反應)
?研究結果:
1. 在治療組中,咖啡牛奶斑視覺評估色素減退率為85.7%(6/7),直徑縮小有效率為71. 4%(5/7),對照組均無明顯改善(P<0. 05)。
2.在治療組中,MRI顯示PN體積平均縮小28. 6%,最大瘤灶縮小33%,而對照組無明顯變化(P<0. 01)。
圖1 司美替尼組與對照組咖啡牛奶斑和PN體積變化情況
3.治療組出現2例輕度腹瀉和1例皮疹,但均未導致停藥。對照組未發生藥物相關不良事件。
?研究結論:司美替尼可顯著改善中國西部地區NF1-PN患兒的皮損,減少瘤灶體積,安全性可控。建議早期應用靶向治療以改善患兒預后。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569
標題:MEK抑制劑在NF患者中的應用
?作者:Xu Chen
?引言:NF主要分為三種類型:NF1、NF2和神經鞘瘤病,其中NF1最為常見,由NF1基因突變引起,臨床多表現為皮膚神經纖維瘤和PN;NF2則由NF2基因突變導致,特征性表現為雙側前庭神經鞘瘤。盡管外科技術不斷進步,NF的治療仍面臨挑戰。近年來,MEK抑制劑作為NF1-PN的潛在治療方案顯示出良好前景。
?病例報告:本研究報道了3例使用MEK抑制劑治療的NF患者(2例NF1,1例NF2)。
?病例1:1名14歲男性NF1型患者。4年前發現右腘窩腫塊并逐漸增大,伴關節活動受限及疼痛性跛行。MRI提示NF。MEK抑制劑治療1周后出現面部、前胸及后背皮疹伴瘙癢。皮膚科會診考慮面部真菌感染可能,軀干皮疹疑為藥物疹。持續用藥4個月后腫瘤質地變軟,疼痛減輕。
?病例2:1名10歲男性NF1型患者(母親有NF1病史)。3年前發現右頸部皮下腫塊進行性增大伴疼痛。MRI提示PN。MEK抑制劑治療4個月后頸部腫塊質地軟化,疼痛消失。
?病例3:1名19歲男性患者,因顱內多發腦膜瘤和椎管內腦膜瘤接受3次手術。基因檢測發現NF2 p.Tyr150Ter突變,MRI顯示雙側內聽道及Meckel腔多發強化結節,確診NF2型。患者自愿接受MEK抑制劑治療,用藥8個月后自覺聽力改善,未出現其他不良反應,目前仍在隨訪中。
圖2 3例患者的MRI影像學結果
?討論:MEK抑制劑在縮小腫瘤體積和改善臨床癥狀方面顯示出療效。然而其對NF1型患者的長期療效及安全性仍需進一步驗證。此外MEK抑制劑在治療NF1中的應用潛力尚未明確,有待更多研究探索。這提示需要持續開展靶向治療研究以優化NF的臨床管理。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844
標題:金針埋藏術:傳統醫學與現代科學在NF1治療中的交匯
?作者:張松,杭州師范大學附屬杭州市兒童醫院神經外科
一名符合NF1診斷標準的14歲男性患者表現為兩大核心特征:
嬰兒期即出現的≥6處牛奶咖啡斑伴腋窩雀斑;
持續11年的右下肢進行性肥大。肥大的肢體表面皮膚完整,無紅斑、潰瘍或壓痛,主訴右足底間歇性感覺異常。
既往治療包括聚多卡醇硬化治療與病灶內博來霉素注射。2024年2月,患者在韓國某傳統醫學診所接受未經證實的“金針埋藏術”治療。
全身1.5T MRI顯示T2高信號多發性結節病灶廣泛分布于全身,以右下肢為主。PET-MRI融合成像發現右腘窩肌間隙2.1×2.1cm結節(SUVmax 12.9)。超聲引導下空心針活檢病理證實為PN,未見細胞異型性。經上海第九人民醫院NF1專家中心病理復核確認組織標本無壞死及核分裂象。
圖3 患者MRI及PET-MRI檢查結果
根據Mosteller公式√[身高cm×體重kg/3600]計算體表面積,起始司美替尼40mg每日兩次治療。最近一次隨訪(用藥18周后)顯示右下肢明顯變細,腫瘤持續縮小。治療期間未觀察到顯著治療相關毒性(CTCAE v5.0標準)。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593
標題:受體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表達下調促進NF1-PN中施萬細胞上皮-間充質轉化
?作者:王智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
?研究背景:PN是NF1常見且嚴重的表型,具有高致畸率與惡性轉化潛能。PN的生長與復發源于NF1基因缺陷的施萬細胞的異常增殖與遷移。受體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PTPRS)與酪氨酸激酶共同作用調節細胞信號傳導過程中的細胞增殖、凋亡、存活、遷移和侵襲等過程,該團隊此前研究表明PTPRS通過profilin 1在NF1相關的惡性周圍神經鞘膜瘤(MPNST)中調控上皮-間充質轉化(EMT)過程,從而致使腫瘤復發和轉移,但其在NF1-PN中的具體作用尚未闡明。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PTPRS在NF1-PN中的臨床意義及生物學效應。
?研究方法:
(1)表達水平與臨床相關性:
TCGA數據庫:腫瘤中PTPRS的差異表達;臨床相關性分析;生存分析;
PN組織微陣列:免疫組化(IHC)檢測蛋白表達水平
NF1相關腫瘤的新鮮病理樣本:蛋白質表達差異的免疫組化分析
(2)生理學功能:
建立穩定的PTPRS敲除細胞系
基于細胞測定法檢測細胞增殖(EdU檢測、流式細胞術)、遷移(劃痕實驗、遷移實驗和單細胞超分辨率分析)
(3)RTK(受體酪氨酸激酶)潛在作用機制分析:
通過蛋白質印跡(WB)、免疫細胞化學(ICC)驗證,通過基因敲除和基于抑制劑的實驗進行功能驗證。
?研究結果:
(1)PTPRS在PN中顯著低表達
在其他腫瘤中腫瘤組織與正常組織間的PTPRS表達未發現顯著差異;
與正常神經組織相比,神經纖維瘤中的PTPRS表達出現具有統計學意義的顯著降低;
PN中的PTPRS表達明顯低于皮膚神經纖維瘤(cNF);
在NF1-PN及散發性PN中均存在PTPRS的表達水平顯著低于正常神經組織和神經膠質細胞現象。
(2)PTPRS表達水平與PN復發相關
大多數PN組織(62.9%)的PTPRS表達呈陰性或處于較低水平,37.1%處呈現中等或較強表達;
對PTPRS染色評分與局部復發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后發現兩者間存在微弱的負相關關系;
圖4 PTPRS表達與PN復發相關
(3)PTPRS表達水平與細胞和PN的遷移能力有關
在體外實驗中發現,敲除PTPRS可增強施萬細胞的遷移能力,PTPRS過表達則可通過調節EMT(E-鈣黏蛋白表達升高,N-鈣黏蛋白表達降低)抑制PN的遷移。
(4)PTPRS通過調控EGFR通路發揮作用
PTPRS表達降低后EGFR表達量和磷酸化水平升高,在PN樣本中72.9%顯示EGFR中等或較強表達,在PN組織微陣列中EGFR表達與局部復發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r=0.2414;P=0.0369),PTPRS陽性評分與EGFR陽性評分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r=-0.5304;P=0<0.0001)。
EGFR參與了由PTRS調控的EMT過程:EGFR能夠促進PTPRS在ipNF05.5和ipNF95.11BC細胞中的過度表達,并增強細胞的遷移能力和隨機移動能力。
?研究結論:研究結果表明原發性神經纖維瘤中的PTPRS表達顯著降低,其表達下調可作為腫瘤復發的預測指標;PTPRS在體外通過影響EGFR的表達及磷酸化,調節了施萬細胞的遷移及EMT過程。基于此本研究推出PTPRS在PN中可能起到腫瘤抑制作用,有望為未來臨床干預提供潛在靶點。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5688
NF大會亮點:中國患者組織研究進展與臨床意義
在國際NF診療與患者關懷的議題中,中國患者組織的實踐探索同樣成為大會關注的焦點。當全球目光聚焦于科研突破與臨床進展時,中國患者組織攜多年積累的本土化服務經驗登上NF舞臺,既展現了中國在罕見病患者支持領域的實踐成果,也為國際 NF 患者關懷體系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東方方案。其在患者權益保障、疾病科普教育與醫患協作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探索,正成為連接科研成果與患者實際需求的關鍵紐帶。
圖5 中國患者組織在NF大會現場
標題:中國NF1患者的疾病經歷、治療和生活質量:來自全國患者調查的見解
?作者:李林國,中國罕見病患者組織高級研究員
?研究目的:基于迄今最大規模的患者主導數據集,系統分析中國NF1患者的診斷路徑、治療模式及生活質量特征。
?研究方法: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包括:1)451例NF1患者的在線問卷調查;2)7例患者/照護者及4位臨床專家的深度訪談;3)基于EQ-5D量表的生活質量評估與臨床數據分析。
?研究結果:
(1)臨床特征:咖啡牛奶斑檢出率:兒童94% vs 成人91%;PN患病率:兒童58% vs 成人42%;骨骼異常(以脊柱側凸為主)發生率:25%
(2)診療現狀:平均診斷延遲:兒童4.3年 vs 成人10年;誤診率:33%;疾病進展率:PN兒童患者90% vs PN成人患者87%(其中約30%呈快速進展)
(3)治療模式:PN成人患者:36%接受≥2次手術,復發率58%~64%;PN兒童患者:60%使用MEK抑制劑(主要為司美替尼),成人因政策與經濟限制可及性低
(4)生活質量:EQ-VAS評分:兒童67.7 vs 成人61.2;患者普遍存在疼痛、焦慮及社會歧視問題
?研究結論:本研究首次系統揭示中國NF1患者的臨床表型譜與治療差異,凸顯了三大核心問題:1)診斷存在瓶頸;2)治療選擇的年齡依賴性差異;3)生活質量嚴重受損。研究結果為MEK抑制劑療效評估、疾病自然史建模及區域診療規范制定提供了關鍵基礎數據。
2025 Global NF Conference Abstract Book;P7888
NF大會上關于“PN體積分析的挑戰和未滿足臨床需求”的研討會解讀
PN因其形態復雜、邊界模糊,使得傳統1D/2D測量方法準確性不足,而3D體積分析雖被REiNS指南推薦為金標準,卻面臨耗時、專業門檻高及結果可比性差等難題,針對這些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如何建立統一、可操作性強的評估標準?在臨床實踐中,如何將這些標準與患者的個體化治療需求有機整合?在本次NF大會上的一場衛星研討會中多位專家聚焦于“NF1-PN體積分析”的技術瓶頸與臨床需求進行了熱烈探討與交流。
標題:Satellite Meeting: Challenges and Unmet Needs for Volumetric Analysis in NF1 Plexiform Neurofibromas.
?講者:Shivani Ahlawat, Frank Buono, Randolph de la Rosa Rodriguez, Eva Dombi, Gordon Harris, Christopher L. Moertel, Sébastien Perreault, Inka Ristow.
?技術進展與局限
Ahlawat博士強調,3D MRI(如MIM軟件結合BICR)能更早檢測腫瘤變化,但其應用受限于資源與操作者經驗。多機構研究顯示,盡管不同團隊絕對體積測算存在差異,但對趨勢(如20%~28%的體積縮減)的判斷高度一致,提示臨床中動態監測比單次測量更有價值。
?未滿足需求與標準化之爭
Dombi博士指出,分割技術的變異性(尤其是AI工具對模糊邊緣的處理)和影像參數差異(如分辨率、切片厚度)顯著影響結果。討論環節中專家呼吁REiNS細化技術標準與培訓方案,但現實困境在于目前尚無統一平臺,且醫保未覆蓋體積分析費用。Moertel博士建議臨床試驗應平衡測量可行性與癥狀導向,而Buono博士則倡議建立開放影像庫以促進數據共享。
?臨床意義與患者中心視角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會議上專家們一致認為體積變化需結合臨床解讀——20%的閾值雖用于試驗,但Ristow博士指出,可視化重建能幫助患者理解治療效果;Buono博士則指出患者更關注疼痛緩解而非數據。這凸顯了PN管理中“精準測量”與“個體化治療”的辯證關系。
未來推動PN體積分析的普及需解決三大壁壘,包括開發高效分割工具(如優化AI)、制定操作規范、探索醫保支付路徑。跨學科協作有助于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真正的臨床獲益,讓PN患者從“數據精準”邁向“治療精準”。
結語
2025全球NF大會上的中國聲音,既彰顯了我國科研團隊在NF發病機制與創新療法中的突破能力,也揭示了罕見病診療中精準診療與人文關懷的平衡之道。從司美替尼在兒童患者中的療效驗證,到PTPRS作為潛在治療靶點的機制探索,再到患者組織推動的診療現狀調研,中國正以臨床實踐與基礎研究的雙向聯動推動NF診療不斷突破。未來,隨著跨學科協作的深化與全球數據共享體系的完善,NF領域創新成果終將轉化為惠及全球患者的診療方案,為罕見病領域的樹立新模式。
醫學界兒科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