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任子行發布證監會對其處罰的公告。
內容比較多,星空君用DeepSeek總結了一下核心內容。
任子行于2015年3月啟動對北京亞鴻世紀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收購,至2017年7月完成全資控股。被收購方保持獨立運營。
2018年起,北京亞鴻作為聯合體成員中標創新項目后,通過虛構無商業實質的購銷合同虛增業績。具體造假金額為:
2020年:虛增營收3695.13萬元(占比4.21%),虛增利潤1940.69萬元(占比85.93%)
2021年:虛增營收4843.54萬元(占比6.97%),虛增利潤3731.74萬元(占比70.03%)
2022年上半年:虛增營收2692.96萬元(占比10.81%),虛增利潤1656.09萬元(占比30.79%)
違法后果:導致2020-2022年定期報告及2023年2月14日披露的《募集說明書》存在重大虛假記載。
處罰決定:
對公司:責令改正、警告,并處500萬元罰款。
對責任人:董事長景曉軍、董事兼副總經理林飛,警告,各罰款250萬元;財務總監李志強、北京亞鴻財務經理馬萍,警告,各罰款100萬元。
這不是任子行第一次被處罰。
2019年12月,任子行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證監會的處罰決定書,且2014年以來歷任四任財務總監均收到證監會的警示函。
任子行的財務總監們表示,這都是毛毛雨啦。
一、網安行業的迷茫
近年來,網絡安全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很多網安企業的營收規模確越來越低。比如,任子行。
數據來源:iFind
2024年,公司總營收4.72億元,同比下降22.42%,主要受客戶需求遞延、項目驗收不及預期及市場競爭加劇影響。
歸母凈利潤虧損3962.44萬元,同比減虧68.05%;扣非凈利潤虧損5007萬元,同比減虧59.58%。
虧損收窄得益于降本增效和應收賬款催收力度加強。經營現金流凈額1.24億元,同比增長123.28%,主因人力成本管控和銷售費用下降(銷售費用同比減少44.37%)。
星空君已經深耕IT領域多年,對網安行業有一套自己的認知和理解。
包括網安在內的軟件業,都不得不面臨一個轉型:從賣產品轉型到賣服務。
當然了,這里的產品和服務是星空君定義的,具體展開說。
產品的本質是什么?
標準化。
服務的本質是什么?
定制化。
這和胖東來的經營理念也非常接近,胖東來三分之一的營收和一半的利潤來自于自有品牌。自有品牌的內核,就是定制化。
中國的經濟已經發展到了傳統理論無法解釋的階段,無論是C端用戶,還是B端用戶,都不再熱衷標準化的產品,而是定制化(個性化)。
中國的企業家也成長起來,有了自己的成熟的經營哲學,不再迷信西方管理學。
企業家認為,我的經營理念是獨樹一幟的,你不要用麥肯錫埃森哲那一套忽悠我,也不要拿那些標準化的產品來糊弄我,你要根據我的需求搞定制化。
二、核心業務的萎縮
公司核心業務包括網安和網資。
1、網絡安全業務
2024年收入2.14億元,同比下降25.69%,占總營收45.36%。
其中,公共安全方面,服務于公安系統,提供警務大數據智能化解決方案,覆蓋網絡犯罪治理、反詐平臺建設等;工業互聯網安全方面,承建工信部及20多個省級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平臺,服務數百家大型工業企業;企業網安方面,面向企業客戶提供數據安全、零信任架構等解決方案,覆蓋金融、能源、醫療等領域。
2、網資管理業務
2024年收入2.41億元,同比下降23.54%,占總營收50.94%。
其中,IDC/ISP管理方面,協助工信部建設國家-省-企業三級技術體系,市場占有率前列。
通信資源安全方面,為三大運營商提供網絡資源安全監管服務,覆蓋云、域名、專線等場景。
一方面,公司核心業務市占率很高,服務全國90%省級公安網監系統,參與國家多部委重大網絡安全工程(如反詐平臺、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連續5年保持超40%市場份額,深度參與三大運營商網絡安全體系建設。
另一方面,這個市場是萎縮的。公司核心業務以G端客戶為主,近年來G端客戶的現金流壓力很大,導致需求釋放遞延、項目驗收不及預期,再加上奇安信、深信服等巨頭加大推廣力度,市場競爭加劇,積壓了公司的市場份額。
為什么不轉型C端市場?C端市場被360用免費方式做爛了。當然了,也不完全是360的鍋,C端用戶體量越來越少,大部分都去刷手機了。
三、風險情況
可以預見的是,G端市場會越來越萎縮。而公司的轉型趨勢并不明朗。
除此之外,公司還有幾個大的經營風險。
一是市場需求波動。政府項目受預算周期影響顯著,2024年部分項目驗收延遲導致收入下滑;企業客戶資本支出趨于謹慎。
二是研發投入壓力。研發費用同比下降19.83%,可能影響技術迭代速度,尤其在AI、量子加密等前沿領域需加大投入。
三是行業競爭加劇。頭部企業(如奇安信、啟明星辰)通過生態合作與資本擴張搶占市場份額,中小型企業聚焦細分領域(如工控安全)形成差異化競爭。
四是現金流與債務管理。投資活動現金流凈流出8.18億元(購買理財為主),短期借款增加導致財務費用增長53.56%,需平衡償債壓力與研發投入。
最后劃重點,在財務造假這個賽道上,公司搞了十幾年,這應該是投資者最關注的地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