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疾病是人類醫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在種類繁多的罕見病當中,約有80%是基因缺陷導致的,具有遺傳性。近年來,基因療法通過基因替代、基因修改等創新方式,促使人體基因正常表達,實現了更好的治療效果。
GEMMA Biotherapeutics(以下簡稱“GEMMABio”)是一家專注于開發治療罕見病的基因療法公司,致力于為更多罕見病患者帶來希望。
此前,GEMMABio宣布完成3400萬美元(約2.5億元)的種子輪融資。本輪融資由Double Point Ventures、Bioluminescence Ventures和Earlybird Venture Capital共同領投,并得到Savanne Life Sciences的額外支持。這筆資金將推動GEMMABio的運營擴張和創新基因治療項目。
迄今為止,由其創始人James M. Wilson帶領的團隊獲得多項矚目成就:3款FDA批準的基于AAV的基因療法、40多個正在開發的項目、95項基因治療相關技術專利,以及15種不同疾病的首例患者研究等。
(創始人James M. Wilson博士,圖源:GEMMABio官網)
01
擁有近40年基因治療領域從業經驗
James Wilson博士是GEMMABio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在基因治療領域有近40年的從業經驗。
1993年,Wilson博士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創建了首個基因治療學術項目,并成功在2004年發現腺相關病毒(AAV),為后續基因治療工作的推進打下基礎。此外,Wilson博士還積極推動這些新型基因治療平臺的商業化開發,并創辦了八家Biotech。
Passage Bio這家公司就是其中之一,總部位于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及其基因治療項目(UPenn-GTP)開展研究與合作,并擁有部分專利許可協議。Passage Bio負責該協議下的基因治療藥物臨床開發、臨床申報、監管和商業化活動。UPenn-GTP則負責開發基因藥物,并推動基因藥物的IND申報等臨床前工作,二者形成緊密聯系,由此來加速推動基因治療藥物的成果轉化。
May Orfal博士是GEMMABio的首席醫療官,擁有30多年在腫瘤學、傳染病以及罕見病和孤兒病等領域的臨床開發和醫療事務方面的經驗。在加入GEMMABio之前,Orfali博士曾任Sigilon Therapeutics的執行副總裁兼首席醫療官,這是一家專注于急性和慢性疾病的生物制藥公司,于2023年被禮來收購。
憑借團隊豐富的行業履歷,GEMMABio獲得多家海外資本青睞。2024年10月,GEMMABio與巴西衛生部下屬的公共衛生研究機構Fiocruz基金會達成合作,獲得1億美元的資金,用于其臨床研究和生產。雙方合作目標在于降低罕見病的治療成本,并以巴西公共衛生系統可以承受的價格惠及患者。
02
三款聚焦于嬰幼兒罕見疾病的AAV基因療法被獨家授權
據悉,有三個處于臨床階段的兒科溶酶體貯積癥項目已授權給GEMMABio公司,包括用于治療GM1神經節苷脂病的PBGM01,用于治療Krabbe病的PBKR03,以及用于治療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的PBML04。
Passage Bio總裁暨執行長Will Chou表示,本次將多項兒科產品線授予GEMMA后,將有助于他們更專注研發用于成人神經退化性疾病的PBFT02。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產品雖針對不同的罕見疾病,但它們的共同點是,都是一種都聚焦于嬰幼兒罕見疾病的AAV基因療法。
腺相關病毒(AAV)是一類載體,在基因臨床治療中起著封裝、保護和遞送的作用。在所有載體中,腺相關病毒(AAV)被認為是一類理想的基因治療載體,具有安全性好、靶向性較強、穩定性佳等優勢。AAV載體攜帶的治療基因進入細胞后,能夠將轉錄翻譯為功能蛋白,從而達到治療目的。
第一款產品PBGM01用于治療用以治療GM1神經節苷脂病。GM1是一種罕見且嚴重危及生命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治療原理是,通過小腦延髓池注射給藥,利用AAVhu68的病毒衣殼,將編碼β-半乳糖苷酶(β-Gal)的功能性GLB1基因輸送到大腦和外周組織,增加β-Gal的活性,以減少有毒GM1神經節苷脂積累,逆轉神經元毒性,從而恢復患者發育潛力。
已有臨床試驗數據表明,PBGM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據Passage Bio官網披露的試驗數據,在3至20個月的隨訪中,沒有觀察到與治療相關的嚴重不良事件(SAEs),所有治療相關不良事件(AE)的嚴重程度均為輕度至中度,整體安全性良好。
第二款產品PBKR03用于治療克拉伯病(Krabbe病)。克拉伯病是一種由半乳糖腦苷酯酶 (GALC)基因突變引起的罕見性遺傳性兒童溶酶體貯積病。最嚴重的嬰兒型Krabbe病的預期壽命僅為兩年。
PBKR03利用專有的AAV衣殼,經顱內注射(ICM)給藥,將GALC基因遞送至腦脊液。2022年3月,Passage Bio開啟了PBKR03的GALax-C的I/II期臨床試驗。
第三款產品PBML04用于治療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MLD),并于2022年6月獲得美國FDA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
MLD是一種罕見的致命遺傳性疾病,導致硫酸鹽在大腦和身體其他部位的積累,進而引起神經損傷和發育退化。在最嚴重的情況下,嬰兒雖發育正常,但在后期會迅速失去行走、說話和與周圍世界互動的能力。這些兒童最終可能會惡化為植物人,需要24小時重癥監護。
在美國,每10萬活產嬰兒中大約1例MLD患兒,晚發嬰兒型和早發青少年型患者從發病起5年內死亡率為50%,10年內死亡率為44%。MLD尚無有效的治愈方法,治療通常側重于支持性護理和癥狀管理。
此次授權有助于加速三款產品的臨床開發和商業化,幫助Passage Bio的基因療法更快惠及患者。
03
我國已有多款基于AVV載體的基因治療產品進入III期臨床
基因治療填補了難治性疾病治療手段的空白,為遺傳病、癌癥等難治性疾病提供了全新的治療理念和思路,已成為全球創新藥領域競爭的熱門賽道之一。
全球基因治療市場增勢明顯。根據BCC Research,全球細胞和基因治療市場預計將從2023年的72億美元增長到2028年底的233億美元,在2023年至2028年的預測期內,復合年增長率(CAGR)為26.4%。
在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患者需求帶動下,我國在細胞與基因新療法布局企業增多。尤其在基于AAV載體的基因藥物研發領域,我國已有多家Biotech進入這一賽道。從適應癥來看,目前獲批及在研的基因治療藥物已覆蓋眼科疾病、血液疾病、遺傳性疾病及罕見病等領域。僅在今年,就有信念醫藥、華毅樂健、錦籃基因等企業的AAV基因療法產品取得了較大進展。
據了解,4月10日,信念醫藥的波哌達可基注射液獲批上市,用于治療中重度血友病B(先天性凝血因子IX缺乏癥)成年患者。這是國內首個獲批上市用于血友病B的重組腺相關病毒(AAV)基因療法,填補了國內血友病B基因治療市場空白。
4月22日,華毅樂健的GS1191-0445注射液,其臨床III期試驗的全國首例受試者用藥于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順利完成。這也意味著該藥物臨床III期研究正式啟動,該項目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5 月,錦籃基因針對2型脊髓性肌萎縮癥(SMA)的GC101腺相關病毒注射液,其Ⅲ期關鍵臨床試驗主中心啟動會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七醫學中心成功召開,這標志著 GC101注射液的臨床研究邁入Ⅲ期關鍵階段。
AAV載體憑借高轉導效率、強組織與細胞靶向性,以及低免疫原性等顯著優勢,在基因治療領域脫穎而出,成為應用最為廣泛的基因遞送工具。同時也要看到,在國內基因治療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基因療法的療效、安全性、支付方式以及適應癥布局等都是函待解決的問題,未來,隨著遞送技術的不斷優化,AAV基因療法有望在更多適應癥中取得突破。
* 文章參考:
1. https://www.passagebio.com/our-science/our-approach/default.aspx
2. https://www.gemmabiotx.com/
3. 馮雪嬌、衡超、于新語、王俊姝:《基因治療行業市場分析及展望》, 《中國生物工程雜志》,2023年第43期第6卷。
4. Leaf,《中國首款AAV基因療法獲批上市,從質粒到轉染如何破局AAV規模化瓶頸?》,醫麥客,2025年4月15日。
如果您想對接文章中提到的項目,或您的項目想被動脈網報道,或者發布融資新聞,請與我們聯系;也可加入動脈網行業社群,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好友。
聲明:動脈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動脈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文中如果涉及企業信息和數據,均由受訪者向分析師提供并確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