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光緒八年(1882年),當年為壬午年(馬年),在6月24日的中午,也即馬年馬月馬日馬時,位于紹興小皋埠的馬家,一個男孩出生了。
馬寅初
鄉人認為他“五馬齊全,必定非凡”,如果參考唐伯虎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所以叫唐寅,那他應該叫馬午,但家人為他取名元善,成年后他起了字叫寅初。
而他的一生也確實非凡。他是我國經濟學家、銀行家、教育家和人口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央研究院院士,原北京大學校長,原浙江大學校長,1982年5月10日,馬寅初因病逝世,終年101歲。
?學貫中西的大家馬寅初?
人物生平
1882年6月24日,馬寅初出生在紹興小皋埠。
早年接受私塾教育,中學就讀于上海“育英書館”。
1903年,以優異成績進入北洋大學,學習冶礦專業。
1907年,獲得官費留學資格,進入耶魯大學學習。
1910年,獲文學學士學位。同年9月底,進入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
1911年6月,通過題為《中國的公共收入》(Public Revenues in China)的碩士論文,取得文學碩士學位。
1913年,完成題為《紐約市的財政》(The Finances of the City of New York)的博士論文。
1914年,通過答辯,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這篇論文也被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院立即出版,成為當時的暢銷書,也被哥倫比亞大學列為一年級新生的教材。
1916年回中國后,任北京大學經濟系教授,后兼任經濟系主任。
1919年,擔任北京大學第一任教務長。
1920年,赴上海考察工商業,幫助東南大學校長郭秉文創辦東南大學。同年任浙江興業銀行顧問兼交易所所長。
1921年9月28日,上海商科大學成立,被聘為教務主任,并教授經濟學。
1922年,被中國銀行聘為鈔券主任。
1923年,聯合由清華留美歸國的經濟學者劉大鈞、陳長蘅、陳達等人與燕京大學教授戴樂仁(J. B. Taylor)共同發起成立了“中國經濟學社”,并擔任社長。
1927年—1936年,先后擔任浙江省政府委員、國民黨經濟委員會委員長、財政委員會委員長等多項政府職務,并在南京大學、交通大學、東吳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任教。
1938年初,擔任重慶大學商學院專任院長兼經濟系教授。
1940年12月6日,因抨擊國民黨政府經濟政策被蔣介石逮捕,直至1942年8月獲釋。
1946年9月,在上海私立中華工商專科學校任教。
1949年8月,出任浙江大學校長,并先后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49年7月5日,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委員會全體常務委員合影
第二排左起第二位為馬寅初
1951年5月,被任命為北京大學校長。
1954年9月,被選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1955年,提交自己的研究成果《控制人口與科學研究》至第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浙江小組討論。
馬寅初陪周恩來視察北大
1957年7月5日,馬寅初在經歷1953年的新中國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后,首次在《人民日報》上全文發表了他的《新人口論》,提出要控制人口增長,但隨后遭到毛澤東、康生等人的反對。
1958年,“新人口論”遭到全面批判。此后兩年的時間里,長期蟄居寓所,撰寫初稿約100萬字的《農書》,在文化大革命中,被付之一炬。
1960年1月,因發表《新人口論》被迫辭去北京大學校長職務。
1979年9月,被平反,擔任北京大學名譽校長,并重新當選為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委會委員。
1981年2月27日,當選為中國人口學會名譽會長;3月29日,當選為中國經濟學團體聯合會第一屆理事會顧問。
1982年5月10日,因病逝世,終年101歲。
1993年,馬寅初被追授“首屆中華人口獎特別榮譽獎”。季羨林先生曾表示,馬寅初是他最佩服的新中國成立后的知識分子之一。
新人口論
1935年12月,斯大林就蘇聯每年凈增人口約三百萬表示,“這是好現象,我們歡迎它。”
1953年,蘇聯國家政治書籍出版局出版了波波夫的《現代馬爾薩斯學說是帝國主義仇視人類的思想》一書。
共和國成立之初,毛澤東表態反對計劃生育。1952年《人民日報》發表社論《限制生育會滅亡中國》。同年12月,政務院文教委員會批準衛生部《限制節育及人工流產暫行辦法》。
1953年11月,衛生部通知海關禁止進口避孕藥和避孕用具。1953年11月1日,國家統計局發表第一次全國人口調查登記結果公報,全國人口總數超過六億,人口增長率達千分之二十。
1954年12月27日,劉少奇主持召開中央第一次人口與計劃生育座談會,劉少奇在講話中稱,“現在我們要肯定一點,黨是贊成節育的。”
1955年3月1日,中共中央批轉衛生部黨組的報告,發出《關于控制人口問題的批示》指出,“節制生育是關系廣大人民生活的一項重大政策性的問題……我們的黨贊成適當地節制生育”。
1956年,毛澤東主持制訂了《全國農業發展綱要》,提倡有計劃地生育。同年召開的中共八大有關決議中,也體現了這一觀點。“生育方面加以適當控制”首次被納入國民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中。
1957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談到要逐步實現計劃生育。
位于天津大學的馬寅初像
1955年,馬寅初在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浙江組的會議上,表明了實行計劃生育的必要性,但贊成者很少,馬寅初認為時機不對,乃主動將發言稿收回。從1920年代起,馬寅初在各種報道中,對中國的人口増加表示憂慮。1954年至1955年,馬寅初三次到浙江省實地調查,為構建理論進行準備。1957年2月,在最高國務會議上,馬寅初提出計劃生育政策的提案,獲得多數贊成。同年6月的全國人大一屆四次會議上,馬寅初作了“新人口論”的書面發言,正式提出計劃生育的提案,7月5日在《人民日報》發表《新人口論》一文。
但馬寅初被詬病的是,他本人有一妻一妾,他和妻子育有一子三女,其中兒子夭折,和小妾育有二子二女。
馬寅初和七個子女舊照
其妻名張團妹,其妾名王仲貞。1917年王仲貞在嵊縣與馬寅初結婚。小學畢業的王仲貞與馬寅初的女兒馬仰班同歲,比馬寅初小22歲。
愛喝可口可樂
馬寅初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書期間,養成了喝可口可樂的習慣,杭州解放后他仍保持著這一習慣,有人對此議論紛紛,說“馬教授崇洋媚外,水都要喝外國的”,“他吃了洋面包、喝了洋墨水還不夠,還要喝洋飲料,過的是資產階級生活方式”。
這些議論傳到浙江省委書記譚震林那里,他感到好笑,并嚴肅地說:“真是少見多怪,人家喝點飲料,全憑個人的生活習慣,怎么能扣上‘崇洋’的帽子呢?實在是淺薄之見。”
1949年6月,馬寅初(站立者)在譚震林召集的民主人士會議上講話
不久,他利用到浙江大學師生中作形勢報告的機會,風趣地點道:“馬寅初教授喜歡喝那種怪味的可口可樂,是他在美國養成的習慣,只要他能買到,他又有錢買,那就聽其自便。不要以為你喜歡吃茶葉,人家就得跟著你吃茶葉,你不喜歡可口可樂那種怪味道,人家就不喜歡。不要亂給人家扣帽子,干涉別人的私人生活。總有一天,可口可樂多了,你愿意喝多少就喝多少,誰來管這些閑事!”幽默的語言,引得全場師生哄堂大笑。
編輯 | 臥闌聽魚
文獻資料 | 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