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同志,你這張照片可比一個師的兵力還管用!”1979年3月5日清晨,許世友將軍在南寧指揮部握著年輕攝影干事的手,眼里閃著贊許的光芒。這張后來被稱作《攻克諒山》的戰地照片,不僅戳穿了越南當局的謊言,更成為共和國軍事史上最具戰略價值的影像之一。
1979年2月17日清晨,廣西邊境的薄霧還未散盡,李永安就背著相機沖到了163師政治部主任面前。這位26歲的山東漢子操著濃重的鄉音:“主任,俺要上前線!”政治部主任望著這個平時文質彬彬的年輕人,眉頭微皺:“戰場上子彈可不長眼,就算你是搞宣傳的......”話沒說完就被李永安打斷:“俺參軍五年,等的就是這一天!”他用力拍了拍胸前的海鷗相機,“這玩意兒就是俺的槍!”
諒山戰役打響后,李永安的身影總出現在最危險的陣地前沿。2月28日,他跟隨突擊連沖鋒時,越軍突然打來一輪迫擊炮。炮彈在距他不到十米處炸開,氣浪掀起的泥土瞬間將他活埋。當戰友們七手八腳把他刨出來時,他第一反應竟是檢查相機有沒有進水。這種近乎偏執的敬業精神,讓很多老兵都豎起大拇指:“這秀才比咱們當兵的還不要命!”
3月4日清晨的奇窮河畔,晨霧中混雜著硝煙味。李永安貓著腰穿過彈雨紛飛的鐵路橋,膠鞋底在沾滿露水的鋼軌上打滑。突然,一串機槍子彈掃過身旁,三名戰士應聲倒地。他本能地翻滾進彈坑,額頭被彈片劃開一道血口。鮮血模糊了視線,他胡亂抹了把臉,舉起相機繼續拍攝沖鋒的戰士。這天上午,他拍下了15張珍貴照片,其中就有那張后來震驚世界的《攻克諒山》。
有意思的是,當李永安在諒山省政府大樓前按下快門時,越南河內的廣播電臺正在播放“中國軍隊深陷叢林泥潭”的虛假新聞。照片上兩名持槍戰士身后的紅旗,像一記響亮的耳光抽在越南當局臉上。更絕的是,李永安特意讓戰士挺直腰板站在臺階高處,這種極具象征意義的構圖,讓西方媒體驚呼“東方紅太陽升”的視覺再現。
這張照片的傳播速度遠超預期。3月5日清晨,當許世友將軍在南寧看到《人民日報》頭版時,開懷大笑的聲音震得指揮部窗欞發顫:“這個李永安要記頭功!”參謀遞上戰報補充道:“越南駐聯合國代表今早突然改口,說愿意接受調停。”誰都明白,那張照片在國際輿論場投下的震撼彈,比任何外交辭令都管用。
戰爭結束后統計,李永安在23天里遭遇9次險情,帶傷拍攝了207張戰地照片。163師師長曾感慨:“全師能活著拿到一等功的就兩個人,一個是帶兵穿插的李副師長,另一個就是這不要命的照相兵。”更難得的是,李永安的照片既有宏觀戰場景象,又捕捉到戰士們的細微表情。他鏡頭里那個給傷員喂水的衛生員,后來成了全軍學習的模范典型。
2005年軍事博物館舉辦對越作戰專題展時,83歲的李永安站在自己拍攝的照片前久久駐足。當年輕解說員介紹“這張經典照片的作者就在現場”時,參觀人群爆發出熱烈掌聲。老人摸著展柜玻璃輕聲說:“真正的英雄是照片里的人,他們很多都沒能回來......”話音未落,已是老淚縱橫。
從戰場歸來的海鷗相機至今陳列在軍博展柜里,快門按鈕上的磨損痕跡清晰可見。這臺記錄過槍林彈雨的機器,連同它定格的歷史瞬間,仍在向世人訴說著那段鐵血歲月。而照片中那面獵獵飄揚的紅旗,早已成為一代人心中永不褪色的精神圖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