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陽曲縣的麥田宛如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風拂過,麥浪翻涌,似在低吟著一首關于豐收與希望的贊歌。在這片充滿生機的土地上,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里,一位身形瘦削卻精神矍鑠的女性正俯身查看剛下線的雜糧禮盒。她的指尖輕輕拂過“珈綠”商標,那專注而熱忱的目光,仿佛在與每一粒糧食對話,訴說著三十年如一日的堅守與執著。
她,就是趙玉娥,一位從機關大院毅然轉身,投身商海并扎根黃土地的“實心女”。三十載光陰,她在黃土地上書寫了一部關于誠信、擔當與大愛的傳奇,用汗水與心血澆灌出鄉村振興的絢麗花朵。今年五月,趙玉娥榮獲第九屆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這一殊榮不僅是對她個人成就的高度認可,更是新時代女性在鄉村振興征程中綻放芳華的生動寫照。
趙玉娥經常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破繭:從“鐵飯碗”到“實心女”的誠信底色
1986年,當趙玉娥捧著大學畢業證書走進機關時,沒人想到她會在6年后做出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1992年,我國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看著街頭日益熱鬧的商鋪,趙玉娥內心的熱血開始沸騰:“體制內的安穩不是我想要的人生,我想試試自己能走多遠。”
從機關走向自主創業,路遠比想象中艱難。趙玉娥從擺地攤、開小食品商店做起。生意雖然不大,但她秉持誠實守信、童叟無欺的經營原則,很快在生意伙伴、顧客中贏得良好的口碑,在太原市小食品行業被人們稱為“實心女”。
經過多年的摸索,點滴的積累,趙玉娥成立了山西綠得食品(總匯)有限公司,從事糧油貿易、商超供貨。
隨著生意越做越大,趙玉娥的目光投向更廣闊的市場。她敏銳地發現,山西豐富的小雜糧資源在全國市場上還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小米、紅豆這些寶貝,不該只躺在黃土高原的糧倉里。”趙玉娥說。
帶著這樣的信念,趙玉娥踏上考察之路。2012年,她又在太原市陽曲縣投資建廠,成立了山西綠色山區農副產品銷售有限公司,趙玉娥從此成為一名黃土地上的耕耘者。從事農業產業,趙玉娥把糧食安全放在第一位,并以質優價廉取信于民。“我們就是要做有良心的人,要產有良心的糧,為維護有良心的市場盡我們的一份力量。”這句話經常掛在趙玉娥嘴邊。
她的企業也越做越大,先后在東北、內蒙古、新疆及省內建立30余個無公害、綠色、可追溯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從土壤、肥料、種子的管理到生產加工,建立一整套綠色生產標準管理制度。
多年經商的經歷,讓趙玉娥認識到誠信經營的重要性。在實際工作中,她始終把誠實守信作為企業的通行證,品牌的試金石,發展的驅動力。趙玉娥為企業制定了26項標準,確保源頭、運輸、生產加工各個環節的質量安全,并相繼通過了國際、國內食品質量安全管理體系ISO9001、ISO22000、HACCP認證及SA8000社會責任體系認證。為了確保糧食安全,她投資200萬元建立質量管理體系,從土壤檢測到加工包裝,制定了26項企業標準。
“有人說我太苛刻,但食品安全容不得半點馬虎。”趙玉娥指著車間里的檢測設備說,“每一批糧食都要經過十幾道檢測工序,不合格的寧愿倒掉也不流入市場。”
這份近乎偏執的堅持,讓公司旗下的“珈綠”品牌逐漸嶄露頭角。沃爾瑪采購團隊第一次走進工廠時,對她的企業標準化生產流程留下深刻印象:“在雜糧行業,很少有企業能做到這樣的品控水平。”
正是這份堅持,讓企業產品敲開了國際連鎖超市的大門。
企業會議室墻上懸掛著各種榮譽牌匾:“山西省扶貧龍頭企業”“山西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山西省勞動模范單位”“太原市巾幗創業創新創優示范基地”“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太原市十佳農產品營銷大戶”……
“送溫暖、獻愛心”活動
深耕:黃土地上的鄉村振興“領路人”
陽曲縣曾是省級貧困縣,溝壑縱橫的黃土坡上,貧困像沉重的石塊壓在鄉親們肩頭。趙玉娥把企業建在這里,就是要“把工廠變成脫貧車間,讓雜糧成為致富金豆”。
陽曲縣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后,趙玉娥主動找到縣扶貧辦,簽下一份特殊的“軍令狀”:“我來負責5個行政村279戶660人的脫貧,不完成任務絕不收兵。”
扶貧過程中,她以高于市場價格收購糧食,提高扶貧對象收入;吸納剩余勞動力,優先安排貧困婦女上崗,為貧困家庭開源增收。在她的企業,員工月平均工資3000元以上,遠高于當地平均收入。
依靠傳統的種植方式,當地農業生產效率極低,她幫助農民組織成立10個農業合作社。同時,為了提升農戶的種植技術,趙玉娥多次登門拜訪山西大學食品科學專家王常青教授。
“一開始去,王教授以為我是來推銷產品的,直接下了逐客令。”但她不氣餒,又帶著自己企業的檢測報告和種植戶的困境資料再次登門,“我對教授說,您教的是學問,我做的是實事,咱們都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份誠意終于打動了教授,此后幾年,王常青團隊定期到陽曲縣開展種植培訓,1300多名農戶掌握了科學種植技術,糧食產量提升了35%,為當地精準扶貧、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及農戶增收做出突出貢獻。
憑借扶貧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她的企業先后榮獲山西省“千企幫千村——精準到戶”扶貧先進民營企業、“三晉巾幗脫貧示范基地”、中國婦聯“全國巾幗脫貧示范基地”“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酒香也怕巷子深。有好的產品,還必須有好的銷路,開拓廣闊市場,企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
為宣傳推銷山西雜糧產品,趙玉娥帶領團隊跑遍祖國的大江南北。但萬事開頭難,無數次的“閉門羹”,讓趙玉娥病倒在他鄉。躺在醫院病床上,她仍然放不下業務,不時召集企業團隊商量市場開拓方法。
經過不懈努力,趙玉娥把山西百余種不同規格的小雜糧推到沃爾瑪平臺,并成為國家外交部的小雜糧供應商,同時還是永輝、美特好、淘寶、京東、阿里巴巴等100余家大型連鎖商超、知名網絡銷售平臺的供應商。
趙玉娥的企業也逐步發展為省內農業產業和食品行業領軍企業之一。“珈綠”牌產品先后榮獲“山西省十大特產暢銷品牌”“我最喜愛的山西食品品牌”“陽曲縣十大放心農產品品牌”等榮譽稱號。
她把山西小雜糧的知名度打到全國,使小雜糧成為山西的一張名片,為全國消費者認識山西、了解山西、投資山西起到了積極作用。
綻放:由“企業家”升華到“道德模范”
企業越做越大,趙玉娥的“朋友圈”也越來越廣,但她始終記得自己的根在哪里。在陽曲縣,老百姓都知道有個“趙大姐”,誰家有困難,只要她知道了,準會搭把手。
她始終把駐地當故鄉,經常深入田間地頭,與鄉親們拉家常,了解村里每家每戶的生活情況。遇到有困難的群眾,她都會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她捐資助學,為駐地小學的孩子們送去學習用品和生活用品。一名經濟困難的老人突發心臟病,她第一時間聯系醫院醫生,資助1萬元,讓老人得到及時救助,并陪護一天一夜。老人身體好轉后,熱淚盈眶地感謝趙玉娥,說她比自己的親閨女還親。
趙玉娥每年都要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為工廠駐地村365戶農戶及周邊5個行政村的貧困戶、孤寡老人、老黨員、老軍人送去米、面、油等慰問品。陽曲縣大盂鎮景莊村一位老人動情地說:“閨女,你是好人啊,年年來家里慰問,真是太感謝你了。”
為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她出資20余萬元修整了工廠駐地的文化大院。十余年來,她向當地累計捐贈100余萬元。
曾有一段時間,市場原糧、運費等成本出現上揚。面對不斷虧損,趙玉娥做到供應不斷貨、不缺貨、不漲價,保質保量地供應市場需求。
“群眾需要的關鍵時刻,我們一定要責無旁貸,勇擔社會責任。”趙玉娥說。
辛勤耕耘換來累累碩果。趙玉娥先后榮獲“山西省脫貧攻堅奉獻獎”、太原市“特級勞動模范”、太原市“三八紅旗手”、太原市“時代新人獎”“太原市道德模范”“山西好人”“太原好人”等一系列榮譽。
當她得知自己獲得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時,第一反應是:“這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譽,是所有堅守誠信、投身鄉村振興的人的共同榮譽。”
如今,她又有了新的目標:建一個雜糧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山西的農耕文化,讓誠信經營的理念代代相傳。
站在陽曲縣的山梁上,趙玉娥望著遠處連綿的梯田,目光堅定而溫柔。30年前,她從這里出發,帶著對黃土地的熱愛和對誠信的信仰;30年后,她依然在這里耕耘,用汗水和心血澆灌著鄉村振興的希望。她就像一顆閃耀的星星,照亮了黃土地上的每一個角落,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道德的力量和鄉村振興的內涵。
有人問她,為什么能堅持這么多年?她指了指胸前的黨徽,又望了望腳下的土地:“因為我是黨員,我的根扎在這里,我的心也在這里。”
風掠過麥田,掀起層層波浪,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于堅守與奮斗的故事。而故事的主角,正帶著她的“糧心”,在希望的田野上繼續前行。
(來源:陽曲微訊)
(責編 黃晶 助編 劉靜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