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從19世紀為馬蹄打造橡膠緩沖墊起家,到今天躋身全球汽車供應商前十,大陸集團(Continental)這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德國工業巨頭,正走上“自我解體”的道路。
6月24日,這家總部位于德國漢諾威的企業將正式向投資者提交一項計劃:將公司拆分為三部分——輪胎業務、橡膠零部件業務(ContiTech)以及汽車零部件業務(Aumovio)。這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也體現出德國傳統工業模式的根本性轉變。
(圖片來源:大陸集團)
“大陸集團正是德國企業在轉型中遭遇困境的一個典型例子。”德國貝吉施-格拉德巴赫汽車管理研究中心負責人斯特凡·布拉策爾評論道,“這種拆分說明,大而全、一站式供應的老模式已經走不通了。”
(圖片來源:彭博社智庫)
德國企業的“大拆潮”正在上演
近年來,德國企業紛紛告別傳統的龐大組織結構,轉向更小、更靈活的業務單元。西門子、蒂森克虜伯等工業巨頭早早開啟了拆分;戴姆勒、大眾也已經把乘用車、商用車甚至保時捷等品牌分別拆出去。而今,大陸集團的動作意味著這一波“瘦身潮”已經蔓延至汽車供應鏈核心。
這背后是技術更新太快、地緣政治變化——中國同行快速崛起、電動化轉型來勢洶洶,而德國國內的結構性問題(比如高稅負、低增長、勞動力成本高)又使企業在原地踏步中逐漸失去競爭力。
CEO態度180度大轉彎,核心邏輯是:輪胎賺錢,其它拖后腿
其實早在兩年前,大陸CEO尼古拉·澤策(Nikolai Setzer)還堅稱三大業務結構能讓企業更有韌性。但隨著歐洲車市持續疲軟、營收預期下調,他也不得不轉變態度。
澤策坦言,ContiTech(橡膠零部件業務)如今更像是一個工業產品公司,已經漸行漸遠于汽車產業。而三大板塊之間的協同效應正在減弱,“客戶不同、產品不同、目標不同,硬綁在一起意義不大”。相反,“獨立運作反而能更快適應變化”。
兩步走戰略已經啟動:今年9月,汽車零部件板塊Aumovio將獨立上市;明年,則計劃剝離橡膠板塊ContiTech,屆時,大陸集團將成為一個“純輪胎”企業——而這正是目前利潤率最高的業務。
不過這場重組也非沒有阻力。工會擔心拆分將導致大規模裁員,已表示將動用其在監事會的一半席位投票權力,試圖阻止ContiTech的剝離。目前大陸集團已宣布關閉7個ContiTech工廠(其中5個徹底關閉),數百個崗位或將被砍。
面臨被“吞并”的風險,但不拆更危險
今天的大陸集團,其市值只有競爭對手米其林的三分之二,過去五年股價幾乎原地踏步。相比之下,米其林反而在擴展非輪胎業務,表現更具活力。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拆分其實是不得不為之——“雖然是對的選擇,但晚了至少五年。”伯恩斯坦分析師哈里·馬丁說。
當然,并非所有德國企業都走向拆分。例如由基金會控股的博世,依靠穩固的結構免于壓力;默克和漢高等集團公司目前也未出現明顯重組意圖。但**“多元化=穩定”**的老神話正在被打破,投資人如今更傾向于“聚焦、精干、高回報”。
拆分是為活下去,而不是炫技
大陸集團高層的判斷是清醒的:面對低可見性市場,客戶需求波動劇烈,企業必須用更小、更靈活的團隊快速響應。澤策明確表示,“未來能活下來的公司,是那些今天就開始自我調整的。”
根據《Automotive News Europe》2025年百大供應商榜單,大陸集團以265億美元汽車銷售額排名第九。它的拆分,可能只是德國制造業大地震中的又一個前奏。
(編譯:全球汽貿網 Yang)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