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醫 行 業 的 良 心 和 大 腦
■口述 | 劉效杰 撰稿 | 蒲公英
2025年,體重管理已經成為了一件國民大事。數據顯示,我國肥胖人群已達5.07億,占總人口的36.7%,也就是說,每三個成年人就有一人需要減重。除此之外,由于肥胖引發的“四高”疾病每年都在消耗大量醫保資金,如今,醫保資金“不堪重負”,迫使減重政策向自費傾斜。
于是,去年6月,國家衛健委等16個部門就聯合印發了《“體重管理年”活動實施方案》,將肥胖防治上升為國家戰略。當"體重管理年"遇上5億肥胖人群的剛性需求,中醫減重關系著全民健康的戰略產業。如何能將中醫減重與現代商業邏輯深度融合?深耕于中醫減重領域17年的劉效杰為我們分享了他的看法。
中醫減肥,是紅海賽道嗎?
從上海中醫藥大學畢業以后,我與絕大多數的醫學生一樣,進入醫院規培、晉升,轉機發生在讀完博士后,我的心里便燃起了創業之心,于是便將賽道瞄準了減重,開啟了我的創業之路。
從臨床診室到商業戰場,這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做醫生時,我會更加關注病情是否能做到精準診斷和用藥。而創業時,我則會更加關注人力、物力以及其相關的附贈價值,更加關注整個服務鏈的運營。
若將中醫館業態和餐飲業進行對比的話,絕大多數的中醫館更多像是在做中餐,菜系豐富,有內科、外科、針灸、理療、婦科、兒科等等。而做專病專科則是像在賣漢堡包,只賣一個產品,但有各種各樣的搭配,選擇一個病種,運用內調、理療、外治等所有方法只專攻一種疾病,將疾病解決透徹。
肥胖本質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它伴隨長期低水平炎癥反應,脂肪沉積不僅限于皮下,更會侵入內臟、血液及血管系統,引發脂肪肝、動脈斑塊、高血脂等一系列并發癥,而這類深層脂肪無法通過單純的生活方式調整,如運動、節食等方式徹底解決。
隨著"國家體重管理年" 政策推進,中醫減肥憑借 "安全、健康、防反彈"等優勢持續升溫,中醫減肥法也從單一技術轉向復合模式,當前熱門的中醫減肥技術有哪些?我總結了當下減重方法的幾大類:
01
穴位埋線
原理:將可吸收蛋白線埋入足三里、豐隆、脾俞等穴位,通過 2-4 周持續刺激,調節脾胃功能、抑制食欲、加速脂肪代謝。
特點:醫保報銷、相比于傳統針灸反彈率低。適用:單純性肥胖、產后腹型肥胖、食欲旺盛型肥胖。
01
02
02
拔罐+推拿
拔罐原理:通過真空罐沿膀胱經、膽經推拉,疏通腰腹帶脈區,再配合穴位按摩,由此達到減脂效果。
推拿原理:通過按摩推拿以及精油促進內臟脂肪代謝,適合大基數肥胖者。適用:局部肥胖者、產后修復人群。
01
02
03
耳穴貼敷
原理:在饑點、脾穴、內分泌穴貼王不留行籽,每日按壓3次,通過迷走神經抑制食欲。
優勢:無創、可居家操作,適合學生、哺乳期女性等特殊人群。注意:需定期更換(3-5 天/次),過敏體質慎用。
01
02
04
藥膳食療(政策鼓勵方向)
原理:中醫食療減肥的本質是通過食材的性味歸經,調節臟腑功能、改善代謝失衡,從根源解決肥胖問題,而非單純減重。
優勢:適合所有人群,將減重融入生活場景中。
01
02
讓中醫標準化,讓技術產品化,把商品轉化為價值
當一名醫生想開始創業,我認為首要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忘掉技術,學會將自己的技術轉化為可感知、可交易的健康價值。就像消費者購買電視機,本質是為了觀看體驗而非電視本身;患者走進醫館付費,渴求的是健康結果而不是一堆藥方。
對醫館管理者而言,要跳出全科思維,用產品化思維拆解中醫技術,以結果為導向重構服務價值。因此,做醫館不要什么都做,當沒有結果和技術的時候,這一切都在耍流氓。要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做,不斷的做,做到極致,才更容易取得成果,未來的趨勢必將讓醫療技術標準化,讓標準技術產品化。
因此,2017年,我聯合上海38位院士高徒尖醫學專家聯合成立敘清,開啟醫學禁食療法的基礎多學科聯合治療技術研發。發表相關論文發表論文49篇, SCI論文14篇,通過治療周期標準化和中醫產品化以及療程交付標準化,從而奠定了敘清中醫減重14天平均減重18斤的療效基礎,減重后防反彈能力僅次于切胃手術。
經過多年的研發已經迭代到第四代敘清中醫輕斷食(換食)療法,有效解決患者減重治療期間的飽腹感核心痛點,使患者在治療期間吃代餐不餓、也不饞,3餐能吃飽、不做生活干預又能快速減重的難題。同時實現減重治療同步實現四高慢病逆轉停藥治療,讓有肥胖基礎的代謝病紊亂的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高血脂病人擺脫藥物依賴。
2020年,敘清首家肥胖及四高逆轉門診成立,開啟從診療技術到醫療產品的研發和迭代。2022年,敘清首家商業化運營門診在上海開業,開始啟動敘清肥胖門診的商業化驗證。
2024年,敘清招商加盟模式驗證成功,六個月招商加盟25家合作機構。讓原來看基礎病的醫館實現華麗轉身,從1個月營收幾萬到幾十萬的營收遞增。2025年在減重政策的浪潮下,敘清中醫減肥門診的發展正進入快速擴張期,今天3月以后突然增至接近100家。
中醫減重的可復制化路
如今,中醫減重已從全方位進入黃金賽道,不僅有國家政策的推動且社會客觀需求大,自費減重人群意愿強烈。那么該如何打造可復制化之路?我認為就是要將中醫技術標準化,但只靠教別人技術走可連鎖可復制的道路是很艱難的,只有將技術和產品疊加,通過銷售產品才能長久的走下去,才能不斷提升品牌度。
同時,我開始探索中醫輕斷食療法該如何與醫館更好的結合與鏈接,對醫館管理者而言,最關心的莫過于投入產出比。
我們通過一些列標準化動作后,使醫館只需投入1個中醫(會針灸或埋線)就能開展減重專病,無需進行多學科配合,并且,我們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 “療效保險兜底”模式,提前與患者治療前簽定14天后的減重目標具體指標,未達標減重目標則會由第三方保險機構主動7天內全額理賠給病人,醫療機構0賠付,確保合作醫館高客單價和高收益的情況下穩收益。
在技術標準化方面,敘清將能夠標準化的方劑標準化為食品,并形成了自己的發明專利,不能標準化的繼續保留1人1方案,形成了非標中醫外治(埋線)與標準化內服營養素套代餐結合,形成1套產品+ 1個標準化在線MDT多學科管理團隊的模式,多對1管理1個病人。
01
02
線下門診
線上團隊
醫館只需負責接診和基礎外治,后續的血糖監測、營養指導、減重治療過程和和療效保結果等均由總部線上團隊完成,解決了中醫技術難以規模化復制的難題。醫館無需承擔復雜的診療風險,只需做好前端接診(接待只需1次和1小時),后端的療效保障由敘清減重總部與保險公司共同承擔。
目前,中醫減重已從細分領域成長為戰略賽道。中醫技術完全可以通過標準化、產品化實現規模化發展,而“療效保險兜底”更打開了中醫走向市場化。
對醫館管理者而言,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醫保控費、過度與消費升級的雙重背景下,將技術+產品+服務結合為一體的模式,才能在中醫減重的黃金賽道上占據先機。
中醫辦醫一定要有定位、拒絕過度同質化式內卷
滿大街的中醫館和中醫門診隨處可見,病人在不了解醫生和醫館專長的情況下很難做出選擇。中醫看病是一個整體,不能單獨定位,現在競爭內卷的當下,中醫醫生既要懂全科更要有專長,深耕自己有特色擅長的專病專科,成為在3公里之外有特色有知名度的醫館,而不是默默無聞的同質化內卷。
中國 5 億的肥胖患者,缺的不是流量,而是一起變革辦特色專病的醫館。
I 版權聲明
本文原創,口述/劉效杰,撰稿/蒲公英,版權歸權利人所有。
編輯|蒲公英 視覺|花椒
-活動預告-
茯苓|17675458287(微信同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