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通用創始人 王鶴
作者 | 劉博
來源 | 投資界
寧王又出手了。
據悉,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簡稱“銀河通用”)近期已完成新一輪融資,融資金額超11億元規模,匯聚了寧德時代上市公司戰投、溥泉資本(CATL Capital)、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科創、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紀源資本等頂級投資方,并獲得多家老股東追加投資。值得一提的是,這是目前為止具身大模型機器人領域單筆最大融資,也創下了該領域累計融資額最高紀錄。
毋庸置疑,這是眼下創投圈最受關注的項目之一。銀河通用成立于2023年5月,由北大90后教授王鶴帶隊,創立于北京海淀,至今累計融資已超24億元,身后浮現一份長長的投資人名單。
沒有最火,只有更火。具身智能賽道的火爆景象,歷歷在目。但越是如此,越需冷靜思考:具身智能下一步到底要去向何方?
一
寧德時代罕見入局
銀河通用新一輪融資誕生
細細梳理下來,銀河通用身后幾乎集結了市場上各類型頂級投資機構。
時間回到2023年5月,銀河通用剛剛成立,便迅速完成了種子輪融資,此后不斷有頭部機構進入。據知情人透露,銀河通用接受投資的門檻較高、融資節奏又快,一大批慕名而來的機構都沒能擠進來。
去年6月,銀河通用宣布最終完成共計7億元人民幣天使輪融資——包括美團戰投、北汽產投、商湯國香基金、訊飛基金等戰略及產業投資方;啟明創投、藍馳創投、經緯創投、源碼資本、IDG資本等頭部財務機構,光源資本也參與了早期投資。
同年11月,銀河通用又完成5億元人民幣戰略輪融資,包括恒旭資本、香港投資公司HKIC、上海人工智能產業基金、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深創投、建銀國際、智友科學家基金、容億投資、金景資本等機構,同時老股東IDG、經緯、藍馳、北京人工智能產業基金等繼續大幅追加投資(排名不分先后)。
寧德時代的出手,無疑是具有風向標意義。作為全球動力電池龍頭,寧德時代自2024年底以來,明顯加大了對機器人領域的投入力度。據媒體此前報道,寧德時代在上海組建了數十人的團隊,進行機械臂研發。
同時在今年年初,富臨精工公告稱,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江西升華新材料有限公司與寧德時代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進一步拓展在汽車及智能機器人等創新領域增量零部件及關節的合作機會。彼時業內還盛傳,寧德時代將入股一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制造商。直到此次新融資完成,這筆出手最終浮出水面。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就在本月17號,博世集團旗下市場化投資平臺博原資本與銀河通用聯合宣布成立合資公司“博銀合創”。博世中國、博原資本與銀河通用共同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三方將通過“博銀合創”推動具身智能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商業化探索,并進一步推動全球布局。
據悉,合資公司將專注于復雜裝配核心制造場景,推進具身智能在工業端的規模化落地。這一合作正值全球制造業加速邁向智能化的關鍵時期,是具身智能技術從技術驗證走向產業落地的重要里程碑。
各方匯聚,讓銀河通用走到了聚光燈下。
二
90后教授帶隊
今年要開100家機器人零售店
銀河通用一路崛起,離不開背后的掌舵者王鶴。
出生于1992年,王鶴本科畢業于清華大學電子系,后進入斯坦福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美國三院院士Leonidas J.Guibas教授。早在讀博期間,他便開始了關于具身智能的研究。
2021年9月,王鶴回國加入北京大學任教,在計算機學院前沿計算研究中心擔任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他創立并領導了北京大學具身感知與交互實驗室(EPIC Lab),并于2022年在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建立具身智能研究中心并擔任主任。
直到2023年,王鶴判斷多模態感知大模型與具身操作相結合大有可為,決定抓住這一時機,投身創業。同年5月,他聯手姚騰洲,在北京共同創立銀河通用,專注于具身多模態大模型通用機器人研發。姚騰洲師從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北航機器人所名譽所長王田苗教授,具有10多年機器人領域創業經歷,曾就職于ABB集團上海機器人研發中心。
在王鶴的設想中,“具身機器人‘小腦’的身體控制、靈巧操作等物理交互技能,與‘大腦’的認知、理解、規劃等能力結合在一起,這就是未來通用機器人的藍圖。”
前不久,一段機器狗陪母子逛超市購物的視頻在網上爆火。背后正是銀河通用剛推出的端到端具身導航大模型TrackVLA。以往機器人執行任務,需要按“指令理解→環境感知→目標識別→路徑規劃”一步步執行。而TrackVLA 如同給機器人裝了個超級大腦,能直接把人類指令和看到的畫面,轉化成行動路線,“聽→看→懂→走”一氣呵成,實現真正的自主導航。
除此之外,在王鶴看來,人形機器人一定要有“勝任力”,能在場景里干活,就能走向落地。“落地就是找到足夠通用的場景,能夠承載足夠多的機器人,同時用現有的方法通過可控的資源去實現。”
于是,銀河通用在近日宣布,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智慧藥房解決方案正式落地應用。由銀河通用具身大模型機器人產品 Galbot 完成盤點、補貨、取送商品、打包等全流程操作,支持 24 小時不間斷的商品配送與庫存管理。
依托上述解決方案,新店面可在僅兩天內完成部署。同時,該方案兼容開放式貨架、精密抽取貨架及抽屜等多種復雜貨架結構,機器人能夠自主高效完成無人值守工作,外賣員只需輸入密碼即可取貨。
據透露,銀河通用已獲得 100 家門店訂單,計劃于年底前實現在全國范圍內投用。北京地區已近十家門店完成部署并實現常態化運營,每家約 40 平方米的門店配備超 5000 種藥品、6000 個貨道,數萬盒藥品均由 Galbot 單“人”管理。
這只是銀河通用商業化布局的冰山一角。據了解,該團隊展示了面向零售行業的端到端具身大模型GroceryVLA,無需針對每種商品包裝單獨調參,支持軟包裝(如袋裝面包、鹵蛋)、硬盒、塑料瓶、透明果凍杯等多樣形態商品的精準抓取,實現跨品類統一抓取策略。這意味著,無論是剛性包裝還是柔性物體,都能精準取放,滿足全品類零售場景需求。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圍繞工廠剛需場景,銀河通用Galbot 重點訓練料箱搬運、物料分揀等能力,目前已與奔馳、極氪等多家頭部車企展開合作。
而在康養場景,銀河通用還聯合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成立“主動健康具身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同時也在與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等展開深度合作。
正如王鶴所言,“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讓機器人成為‘能看、能懂、能幫忙’的家庭新成員。”
三
具身智能下半場
目之所及,中國具身智能賽道正在掀起融資風暴。
有數據顯示2025年前兩個月,中國具身智能機器人投融資交易達成27起,規模44.5億元,已經接近2024全年。毫無疑問,具身智能迎來一場集體狂歡。但隨之而來的,則是爭議不斷。
盡管前景篤定,但現實也擺在面前——目前全球范圍內,具身人形機器人都還處于早期階段,實現科幻電影那一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美國的同行們動輒獲得幾億美金起步的資金支持,國內更需要把大量資金聚攏起來。
而在王鶴博士看來,從機器人登上春晚跳舞,到舉辦機器人馬拉松比賽,當下正在經歷的是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時代。他認為,真正發展的應該是手眼腦的協調,這一點是推進人形機器人迅速賦能千行百業的關鍵。
啟明創投主管合伙人周志峰也曾提醒過,目前行業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于投資人對短期成果的急切期待與技術實現落地所需的較長周期之間存在沖突。大家往往過度關注技術短期內的變革,卻低估了其長遠發展潛力。具身智能行業需要點耐心,需要有長期投資意愿的資金注入。
“無淬煉,不鋒芒”,任何一項跨時代技術的誕生,都會伴隨著無數的爭議與挑戰。具身智能同樣如此,只有經歷大浪淘沙,才能夠到達彼岸。
王鶴期待著這一幕,“最好的科技,不是讓人仰望,而是讓人忘記它的存在,卻又離不開它的陪伴。”
(全文完)
【邱處機簡介】
福建龍巖人,現在常駐北京。公眾號專注于撰寫商業牛人的成長經歷和認知升級,讓我們一起向他們學習,不斷成長,不斷進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