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說件事。
那是2024年5月份的事情了,我帶孩子參加完比賽,順道去我妹妹家聚會。姐妹倆久別重逢,飯桌上聊得熱絡,話題自然轉到了孩子。
聊著聊著,妹妹忽然低頭嘆了口氣,說:“小寶的畫畫被同學嘲笑了。”
我一愣:“嘲笑?怎么回事?”
她一邊拿出了一幅畫一邊告訴我:小女兒小寶畫了一幅自己最喜歡的“戰士公主”畫像,結果被同學笑話“你是不是有病”,諷刺她畫得丑,“什么公主,明明像只大怪物”。
“所以小寶都不太想畫畫了,覺得自己畫得難看、四不像。”
我聽完當場炸了:“這屆小孩怎么回事?才五六歲啊,誰畫里沒幾個天馬行空的公主和王子!而且這畫一點都不丑好不好!
她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溫柔公主,而是小寶心中的戰斗公主,這本身就是很有象征意義的。”
妹妹也很頭痛,她說:“是啊,我也覺得不丑,可是孩子沒信心了。
我想著如果我外行人說話分量不夠,那找個畫畫機構老師引導下,總比我好吧,也讓她以后能更客觀地看待其他同學的評價。
但試了幾家機構都不喜歡,不是老師干預太多,就是孩子覺得無聊。都不知道怎么選。”
這道題我會答,于是我安慰妹妹說:“交給我,有一個畫畫課,品質高、價格便宜,而且還非常保護孩子的創意和興趣,可以很好地滋養小寶,鼓勵孩子用她的方式去想象世界。”
過兩天,我就在我直播間給小寶拍了畫啦啦的課,這個課也是我在2021年就看中的線上美術品牌。
這個月端午假期,我去找妹妹玩,順帶問起了小寶這一年的畫畫情況。
妹妹說:“姐,現在這個畫畫課是小寶最喜歡上的興趣班,我們已經一早續費了,孩子的畫都在家里的箱子里放著呢!”
那一晚上,我聽小侄女跟我逐個逐個介紹她在去年畫的近百幅畫。
都是在畫啦啦里每周上課學到的。
她有一張畫的是海邊的貓城堡,建筑是倒影在海面上的,右邊有一團蓬松的“守護獸”——她說那是她的貓咪守護神,始終守衛她。
她還有一幅畫叫“涂鴉舞會”,每個顏色都在跳舞,有的像紙片人、有的像果凍怪,她給這幅畫起名叫《Dance》。
還有一張,她畫的是“飛天蜻蜓”,說是可以從畫紙飛到她想去的地方。
她還有一幅畫,是夜晚的彩虹隧道,一輛可愛的小車駛入絢爛的燈海,她說那是駛向夢想的公路,通往她的秘密世界。
她畫了一只手,手持一幅風景照,而風景里的天空和山川又像真的一樣,她說這是“世界在我的手里”。
妹妹說,這一年小寶最期待就是畫畫課,每次看到 她拿著彩筆積極主動地畫,畫完后還像講故事一樣給大家解說時,妹妹就知道,孩子的自信也慢慢回來了。
在創意美術的世界里,小寶開始學會表達、傾訴、編故事、建構她心里的世界,最重要的是她不再害怕“畫得不像”,不再受別人的影響而畏畏縮縮。
一個孩子敢畫自己心里的樣子,本身就是一種勇氣,不是嗎?
看到小侄女在畫畫上收獲了能量和自信,我內心也感到很是慰藉。
我家倆孩子也是從小到大,都在學畫畫,如今仍然在堅持。
這些年來,孩子們的作品我都保存在作品集里,積累下來回看,還是挺有意思的。
那時候不懂什么是藝術教育,也沒想著走什么專業路線。
我只是覺得,畫畫,是一種很溫柔的表達心靈的方式。
他們在藝術的世界里畫喜怒哀樂、構建奇思妙想的故事,畫完之后就輕松了、舒展了。
△哥哥4歲、弟弟3歲時在家做的美育啟蒙
有時候兩人吵吵鬧鬧到處追逐,但一旦開始畫畫,就會安靜下來。
就像按下暫停鍵一樣,他們在畫畫的世界里,肆意釋放,表達自我。
畫畫對孩子來說,初心并不是為了比賽、拿證、考級。
它更像是一種心理的“溫水泡澡”,它幫孩子在心靈上松弛下來,表達他無法用語言說出來的情緒。
在畫啦啦課堂上,有一幅畫讓我印象很深刻,那是Eric弟弟的畫,他說他正在繪制他心中的“未來城市”。
陽光下慢慢暈開的城市風景,藍綠色的水面、黃色的飛機,還有正在展開的屋頂和街道,那里既有河流,也有飛天的夢想。
你說這不就是自由、細膩的藝術表達嗎?
我對畫畫的第一要求,是自由。
發展心理學理論認為,兒童早期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建立自我認同感(Identity)。
而“我是誰”“我喜歡什么”“我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這些重要的問題,是可以在創意美術的世界畫畫里,被一點一點拼出來的。
△ Joshua 8歲《我的人物世界》
每一個自由作畫的孩子,都是在練習不迎合、不討好、不恐懼、不否定。
這聽起來像成年人才能完成的課題,但其實,孩子天生就有這種能力,前提是我們給孩子自由的想象空間。
△ Joshua 8歲 《認識凱斯哈林》
有些孩子學畫,越學越緊繃,越畫越沒了靈氣——其實并不是孩子不行,而是他們在學畫的路上,不小心走了彎路。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例子。
市面上很多美術培訓班,課程安排千篇一律,重點只放在模仿和復制上,幾乎沒有給孩子真正自由創作的空間。
于是,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習慣了照著范本去畫,靠模板完成作品,卻慢慢失去了獨立表達的能力,也缺少了對藝術最初的那份感受力。
等到作品千人一面、毫無個人風格時,哪怕被掛在墻上展覽,看的人也很難真正被打動。
曾經那個喜歡畫夢、畫動物、畫天馬行空故事的孩子,現在只會依樣畫葫蘆去模仿線條,甚至一旦老師不在身邊,就不敢落筆,怕“畫錯”。
你說,那還是孩子的畫嗎?
肯定不是,那只是按要求完成任務的手啊。
真正的繪畫,不是把世界畫得像,而是把心里的東西畫出來。
就好像現在小寶會告訴我:“姑姑,反正我畫的就是我想畫的。我才不管別人怎么說呢。”
她再也沒有因為別人的一句評價就不敢畫畫了。
她的世界,也慢慢清晰起來,你看,有想象、有顏色、有個性。
她重新相信了一件事:我的表達是被允許的。
心理學家Rhoda Kellogg的研究指出,兒童畫是潛意識的顯影紙,是他們內在心理活動最原始、最真實的表達方式之一。
你越重視他的畫,你就越理解他的內心。
孩子在繪畫、涂鴉、音樂等非語言表達中,能更真實地釋放內心情緒,比語言更直接,也更安全。
尤其是在5-8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前額葉皮質發育尚不成熟,他們還無法用邏輯條理的方式梳理情緒,所以常常說不出來,但能畫出來。
你看到孩子畫了一只黑色的太陽,可能只是他那天心情不好; 你看到他畫了一個人在哭,可能是他在投射自己或身邊的某個委屈。
守住孩子的畫,
就是守住他面對世界的方式。
我很慶幸,我們及時接住了小寶的迷茫。
在她迷茫、想要放棄的時候,有老師輕聲告訴她:“你畫得很好,不用改。”
也有老師陪著她,一點一點探索屬于她自己的繪畫表達。
于是,她又拿起畫筆,繼續畫了下去,越畫,越開心。
她的畫,不只是作品,更是她成長中的思考與表達。
很多人以為學畫會占用太多時間,其實并不會。
像我家倆孩子和小寶,每周一節課,每次短短一兩個小時的放松與沉浸,就足以點燃內心的火花。
繪畫,是孩子最早的“心理免疫力”。它不追求效率,但能觸及內在;它不喧嘩,卻能默默療愈情緒。
哪怕孩子長大后不走藝術這條路,也請允許他/她在童年的某個階段,盡情地做一個“擁有自由想象力”的人。
如果你愿意從今天開始,重新理解畫畫的意義,你會發現——
孩子的畫,主題從來不是“我該畫什么”,而是“我是誰”。
希望每個孩子,都可以在畫里找到自己的獨一無二。
萌芽。
萌芽有話說:
如果你家孩子對畫畫也感興趣,進入到畫畫啟蒙階段,4歲半以上的孩子,不妨試試我之前給大家開團過的畫啦啦創意美術小班直播課。
孩子的那份想要表達的內心世界、享受畫畫的那份心情、以及對童真的保存,是孩子繪畫靈魂的基礎。
這周四、周五,我也邀請了畫啦啦教研總監lily老師做客直播間給大家講講什么才是真的美術。
一鍵預約直播間
畫啦啦無論在孩子的繪畫創意的保護、還是美術規劃的系統學習、乃至全國各大美術賽事的整體指導,都是很不錯的。
合適重視畫畫啟蒙的家庭,性價比也很高,我還給大家爭取了非常貼心的無憂試課期,近試課價值就超過1000元!
想提前鎖定班級名額的話,記得加入社群,社群也同步有各種抽獎好禮,多重福利別錯過了~
預定美術課福利
感謝你的 點贊 和 轉發,咱們不走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