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菲律賓副總統莎拉·杜特爾特在澳大利亞公開質問總統馬科斯:
"為什么非要親美?和中國做朋友不好嗎?"
這番言論像一顆炸彈,瞬間引爆了菲律賓國內外輿論。
要知道,這可是杜特爾特家族沉默兩年后首次高調發聲,背后暗藏的政治算計值得玩味。
莎拉這次的表態絕非偶然。
作為前總統杜特爾特的女兒,她選擇在澳大利亞這個美國重要盟友的地盤上公開批評菲律賓政府的親美政策,時機和地點都耐人尋味。
她強調菲律賓應該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不應卷入"更大的沖突",這明顯是在呼應其父親當年的外交路線。
杜特爾特執政時期的中菲關系確實可圈可點。2016-2022年間,中菲貿易額增長了87%,中國對菲投資累計超過100億美元。
特別是在基建領域,中國援建的橋梁、公路讓菲律賓老百姓真切感受到了實惠。
當時杜特爾特那句"美國軍隊必須離開菲律賓"的名言,至今仍被很多菲律賓人津津樂道。
然而馬科斯上臺后,菲律賓外交政策來了個180度大轉彎。
他不僅允許美國在菲新增4個軍事基地,還頻頻在南海問題上對中國發難。
最諷刺的是,馬科斯競選時曾與莎拉結盟,靠著杜特爾特家族的支持才贏得大選。
如今翻臉不認人,難怪莎拉會公開表示"曾經錯誤地相信了小馬科斯"。
杜特爾特家族選擇此時發聲,背后有著精明的政治算計。
今年5月的菲律賓中期選舉中,杜特爾特家族大獲全勝:
老杜特爾特第八次當選達沃市長,家族其他成員也拿下了多個重要職位。
這場勝利給了他們足夠的底氣重新站上政治舞臺中央。
更關鍵的是,馬科斯政府最近麻煩不斷。
通貨膨脹居高不下,失業率飆升到8.2%,民眾不滿情緒與日俱增。
莎拉此時打出"中立外交"牌,明顯是要爭取那些對現狀不滿的選民。
要知道,杜特爾特卸任時支持率仍高達65%,這說明他的政策在民間仍有廣泛市場。
南海問題自然是繞不開的話題。
莎拉特別強調"南海問題不代表菲中關系的全部",這明顯是在批評馬科斯政府過度炒作南海爭議。
數據顯示,盡管存在海上爭端,2023年中菲貿易額仍達到創紀錄的760億美元,中國連續第六年成為菲律賓最大貿易伙伴。
這種經濟現實讓很多菲律賓商界人士對馬科斯的對抗政策頗有微詞。
馬科斯陣營的反應也很有意思。總統辦公室至今保持沉默,但執政黨議員已經開始醞釀彈劾莎拉。
這種強硬姿態反而可能適得其反——最新民調顯示,莎拉的支持率比馬科斯高出15個百分點。
如果現在就撕破臉,2028年大選馬科斯恐怕兇多吉少。
中國方面的態度相當克制。外交部發言人只是簡單表示"中菲友好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但私下里,中國商界已經開始調整策略。
有消息稱,部分中企暫緩了在菲大型投資項目,轉而加大對杜特爾特家族大本營達沃市的投入。
這種"以靜制動"的策略,既給了馬科斯政府反思的空間,也為未來可能的政治變局埋下伏筆。
這場政治博弈中最受傷的可能是菲律賓普通民眾。
美國新增的軍事基地并沒有帶來承諾的經濟效益,反而導致當地物價飛漲。
這種反差讓越來越多菲律賓人開始懷念杜特爾特時期相對穩定的生活。
國際觀察家普遍認為,杜特爾特家族的強勢回歸,預示著菲律賓外交政策可能再次轉向。
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的專家指出:
"莎拉的表態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隨著2028年大選臨近,中菲關系有望迎來新的調整窗口。"
這場政治大戲才剛剛開始。
對菲律賓來說,如何在強國博弈中找到平衡點,考驗著政治家的智慧;
對中國而言,如何在復雜局勢中維護核心利益,同樣需要高超的外交藝術。
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當杜特爾特家族重拾政治話語權時,南海這片水域的故事必將翻開新的一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