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晶 通訊員 汪佳睿
6月18日,在岳陽市中心血站愛心獻血屋,47歲的付四光平靜地挽起袖子,迎來了他人生中第100次無償獻血??粗裳饾u充盈得鮮紅,時光仿佛倒流——26年前,岳陽造紙廠辦公樓前,那個21歲的青年緊張得發抖,第一次獻血僅完成了150毫升便匆匆結束。
“那時以為獻血是‘冒險’,現在只覺得慶幸做了這個決定!”付四光感慨道。如今,他的累計獻血量已達25350毫升——相當于6個成年人的血液總量,至少能為127名臨床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跨越:從“150毫升的忐忑”到“100次的從容”
“1999年第一次獻血,看著前面的針管,手心直冒冷汗,頭也發昏。” 付四光笑著回憶那段青澀經歷,“后來才明白,頭暈是過度緊張鬧的?!?/p>
這次“不完美”的開始,卻成了他深入了解無償獻血的契機。通過閱讀書籍、宣傳資料,他了解到:獻血不僅無損健康,還能促進新陳代謝,是利人利己的善舉。
真相驅散了恐懼。第二次獻血時,他主動伸出了手臂:“抽400毫升吧,我想試試?!?從那一刻起,他的愛心之路豁然開朗。
堅守:不只是獻血者,更是“生命擺渡人”
26年,100次獻血,付四光的身份早已超越單純的“獻血者”。在獻血車旁,他是耐心的“解疑人”,為市民消除顧慮;在獻血屋內,他是貼心的“服務員”,為獻血者端茶送水;在回訪電話中,他是溫暖的“問候者”,關心獻血者身體狀況;在社區活動中,他是積極的“科普員”,向大眾普及獻血知識。他用行動證明,奉獻可以延伸至獻血的每一個環節。
榮光:金獎背后,只是盡本分
翻開付四光的證書夾,“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湖南省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等榮譽熠熠生輝。然而,面對這些沉甸甸的肯定,他依然謙遜:“第一次拿獎特別意外?!彼钢C書笑道,“我覺得自己做的再平常不過,不過是每個有社會責任感、身體健康的公民,能做也該做的小事罷了?!?/p>
這份“小事”的背后,是26年如一日的自律和堅守:為了保證每次獻血都合格,他雷打不動——獻血前三天必須早睡,每周堅持鍛煉。岳陽市中心血站的護士們都知道:“付師傅的血,檢測總是特別順利?!?/p>
召喚:下一個“100次”,期待您的加入
從岳陽造紙廠的年輕工人,到岳陽市中心血站當之無愧的“熱血代言人”,付四光用26年和100次的堅持詮釋:無償獻血并非遙不可及的英雄壯舉,而是普通人用一份“小小勇氣”完成的生命接力。
“獻血無損健康,只需小小勇氣。” 這句話,付四光說了上千遍。他也想對大家說:“街頭采血車仍在靜靜守候,等待那份傳遞希望的‘紅色紐帶’。您的一次伸手,一次挽袖,或許就能為一個瀕臨熄滅的生命點亮整個世界。加入這場生命的接力,寫下屬于您的熱血故事吧!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