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邢師傅突發的腰疼打破了他平靜的生活。三門峽中心醫院的檢查結果令人揪心——左腎占位性病變。12月5日的手術確診為腎透明細胞癌,但這只是他抗癌之路的開始。轉移危機:
被誤診的"脂肪瘤"
2021年3月,邢師傅右上臂出現了一個腫塊,按壓不痛,皮膚也沒有異常。醫生初步診斷為脂肪瘤,直到手術切除后病理報告才揭示真相——這竟是腎癌轉移病灶。"4×1cm"的腫瘤無聲地提醒著癌癥的狡猾與兇險。
二次手術后,靶向治療帶來的不良反應讓邢師傅苦不堪言:小便隱血、大便稀溏、關節疼痛,連日常活動都成了挑戰。就在此時,他了解到鄭州希福中醫腫瘤醫院,決定嘗試"靶向+中藥"的創新治療方案。
治療轉機:中藥緩解靶向副作用
2021年6月10日,邢師傅開始了中西醫結合治療。令人驚喜的是,中藥很快緩解了靶向藥的副作用,除了手掌發紅外,其他不適逐漸消失。2022年,他進入春秋兩季鞏固用藥階段,身體狀況持續改善。
2023年3月的復查結果令人欣慰:兩肺、心、膈影未見異常。這個結果讓邢師傅信心倍增,他停掉了靶向藥,僅通過中藥進行維持治療。
醫患對話:四年后的復診時刻
"2024年后半年,我感覺沒以前有精神了。"2025年3月17日的復診中,邢師傅道出了自己的擔憂。袁希福院長仔細觀察后寬慰道:"整體還是不錯的,因為氣色還在這擱著。"
關于困擾邢師傅的手掌發紅問題,院長給出了專業解釋:"和雌激素高有一些關系。不過你這臉色紅的,像喝了酒似的。"這句生動的比喻,既點明了問題所在——血壓偏高和補氣藥的使用,也給出了調整方案。
從兩次手術的危機到四年穩定生活,邢師傅的故事展現了"靶向+中藥"治療模式的獨特優勢。他的經歷告訴我們:在抗癌這場持久戰中,中西醫結合往往能發揮"1+1>2"的效果,而定期復診、及時調整方案更是長期穩定的關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