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難免會遇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發燒、皮膚瘙癢、過敏不適等。
癥狀較輕時,多數人會選擇自行購藥吃藥而不是去醫院掛號,然而藥品并非普通商品,它們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使用方式各不相同。
通常藥品可分為處方藥(RX)和非處方藥(OTC)兩大類,這兩者有什么區別,普通老百姓又該如何正確選擇和使用呢?
(圖源pexels)
處方藥和OTC的區別
這兩者的核心區別在于是否需要開具處方。
處方藥是需要醫生或其他具有處方權的醫療專業人員(如執業醫師、執業藥師)開具處方后,才能購買和使用的藥物。
這類藥通常有較高的藥理活性,治療針對性強,但同時也伴隨著一定的不良反應風險或用藥禁忌,常見有降壓藥、降糖藥、抗生素、異維A酸軟膠囊等,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隨便吃處方藥可能會帶來嚴重后果。
而非處方藥(OTC)無需處方即可在藥店或正規渠道自行購買,這類藥經過長期臨床實踐驗證,安全性比處方藥高一些,主要用于緩解輕微癥狀,比如片劑的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緩釋膠囊等,需按照說明書使用,避免重復大量用藥。
非處方藥又可分為甲類(紅底)和乙類(綠底),相比之下,乙類OTC藥物安全性更高一點。
注意一點,同一成分的藥,有時候是處方藥有時候是OTC,這主要取決于藥物濃度和用途,不能一概而論。
比如低濃度尿素乳膏(10%~20%)主要起到保濕作用,安全性高,被歸類為乙類非處方藥;
而高濃度尿素乳膏(30%~50%)具有很強的去角質作用,常用于治療指甲銀屑病、甲癬等,發生不良反應的概率較大,被歸類為處方藥,需要在醫生指導下應用。
處方藥比OTC效果更好?
沒有優劣之分,得看實際情況。
處方藥和OTC藥物各有其適用場景,一般來說,處方藥主要針對特定疾?。ㄈ缈股刂委熂毦腥荆?,非處方藥針對的是常見輕癥。
非處方藥能解決的問題(如普通感冒)無需用處方藥,濫用可能增加風險(如抗生素濫用導致菌群失調)。大炮對大炮,小炮對小炮,能解決問題的都是好藥。
但使用非處方藥時要注意用藥周期,如果用藥3-5天癥狀未緩解或加重,需及時就醫處理。
還有,若是一開始就病情嚴重,應該先就醫確診,而非自行用藥,否則可能掩蓋癥狀或延誤治療。
藥品剛過期不久,能吃嗎?
不建議。
先說說【藥品有效期】這個概念,它指的是藥品在規定的儲藏條件下,能保持其質量的期限,這個質量主要說的是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
而且這個期限并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定的,是經過試驗研究后才確定的。也就是說,一旦超過了這個期限,就不能保證藥品的療效和安全性。
甚至有的藥物過期會發生變質,分解出一些有害物質損害人體。如維生素C過期后容易氧化,而氧化后的維生素C對人體是有害的;磺胺類、青霉素類的一些抗菌藥過期后則容易引起過敏,甚至休克。
所以,只要是過了有效期的藥品,即便是剛過期不久,都不建議吃。
無論是處方藥或OTC,科學用藥才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免責聲明〕
本文數據更新于2025年06月25日
由「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原創,旨在為讀者科普
科普內容不能代替醫生診治意見,僅供參考
如有皮膚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策劃團隊〕
策劃/編輯:吉娜 審核:李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