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昨天,一個朋友對我說,她所供職的那所小學,剛剛結束的一年級預報名人數大幅下降,只能勉強湊成4個班。而上一屆是6個班,再上一屆為8個班。
斷崖式下跌。
要知道,她所在的,可是人口持續流入的一線城市核心區。
人口危機,比想象中的來得更快。
高考即將陸續放榜,馬上迎來志愿填報季。我這個朋友透露的上述細節,加固了一個事實,即,繼“孩子如果要填報就把他打暈”的新聞專業之后,又一個熱門專業,可能也快懸了。
那就是當前仍然大紅大紫的師范專業。
先直接上一組數據。
來自教育部的消息,2023-2024年幼兒園在園人數暴減1043萬,相當于每天少了1.4萬孩子。2025年6月18日,教育部發布《2024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相較2023年統計公報,2024年全國幼兒園減少2萬多所,在園兒童減少500多萬。
這背后意味著多少教師崗位的消失?
但我認為真正的考驗還未到來。因為數據有一定的延遲性。
各種因素影響,出生人口下降明顯的就是最近幾年,人口負增長的拐點也才剛剛出現。據稱今年人口出生數較去年進一步下滑,只有前些年高峰期的一半多一點。而今年的人口出生下降的“威力”,對教育行業而言要三年后才能顯現出來。
那些搶著填報師范專業的考生與家長需要留意這樣一種變化 。
師范專業現在有多火呢?
嗯,和當年的新聞專業一樣火。
去年有媒體報道,云南一名666分的學霸不報浙大,不選南大,而是報考了北京師范大學(珠海校區)的國家優師專項——十幾年前,這所學校還不入流品,似乎還因文憑問題引發家長抗議,但如今,它的分數線已經超過不少985高校,令許多考生高攀不起。
今年的相關數據還沒出來,但大概率只高不低。
這么多考生擠進師范賽道,主要不是有多熱愛教育,而是看中教師飯碗的穩定性。近幾年,諸如清北畢業生應聘臵中小學當教師之類的新聞,比比皆是。
這看起來是一種理性行為,畢竟,隨著經濟下行,大廠裁員,市場上大批優質崗位消失,教師崗位可以成為他們的避風港。
但如果不能提前預判供求關系,可能會成為那個最后買單的人。
當代新古典綜合派的集大成者、著名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你只要教會一只鸚鵡說“供給”和“需求”,它就能成為經濟學家。足見需求定律和供給定律在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性。
當前,一方面是師范專業擴招,就像當年各種綜合性大學紛紛開設新聞專業一樣,如今,一些非師范院校也爭著開設師范專業;另一方面,則是需求萎縮。
就是出生人口減少了。
雖然也有人批張雪峰是另一個雞湯大師,但不管怎樣,我同意他對新聞專業的判斷,也同意他對師范專業的看法。有家長問上師范學校怎么樣?他說,千萬別去師范,教師這個行業已經嚴重飽和了,因為別的專業院校是每個省有1-3個,師范是每個城市都有。
四年之后——考慮到如今的內卷程度,大概率是讀研畢業的七年之后——誰知道這些畢業生面臨的又是怎樣的教育圖景呢?
當然,也可以不做教師做別的,就像新聞專業出來的其實多數不干新聞一樣。不過,師范文憑的市場競爭力,可能還沒有新聞專業改行來得強。
順便感慨的是,人口下降,影響的何止是師范生的就業。
都在說拉動內需,人口才是內需之王,小到一塊尿布,大到一套房子,都與人口有關。人口變化,會影響到經濟鏈條上的每一環。
所以,有司才著急地鼓勵生育,一些專家甚至獻策說,要對不生二胎的進行罰款——這人智力可能還不如一個胎兒,至少胎兒不會出這樣的餿主意——但是,就業、收入等問題不解決,誰又敢冒險生呢?
這似乎是一個兩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