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切實提升在校大學生金融風險防范意識和能力,守護青年群體的財產安全與信息安全,民生銀行海口分行近日持續發力,通過“金融知識進校園”系列活動,通過案例剖析、互動問答、資料派發等多元形式,為莘莘學子送上實用反詐“錦囊”,有效筑牢校園金融安全防線。
沉浸式宣教進校園拆解詐騙“套路密碼”
“掃碼注冊送禮品?可能是信息泄露的陷阱!”在高校活動現場,身披“民生消保在行動”綬帶的工作人員化身宣教大使,以近期高發的校園貸詐騙、刷單返利詐騙、冒充公檢法詐騙為切入點,通過“以案說險”模式還原犯罪場景。講師重點剖析征信修復、套路貸等話術陷阱,結合大學生日常場景,警示隨意出借銀行卡、泄露驗證碼等行為的法律風險與財產損失隱患。
活動創新設置“反詐知識擂臺賽”,圍繞“非法校園貸識別要點”“遭遇詐騙緊急止損流程”等實用問題開展有獎搶答,學生們爭相舉手、氣氛熱烈。同時,工作人員向師生發放反詐手冊、個人信息保護折頁等宣傳資料,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強化記憶。
銀校聯動深化宣教構建長效防護機制
6月17日,民生銀行海口分行進駐海口經濟學院,舉辦“破騙局護權益”主題宣教活動。針對校園內易發生的電信詐騙、網絡貸款陷阱等問題,工作人員們結合教師職業特點與學生生活場景,重點剖析了冒充公檢法、虛假投資理財、套路貸等典型案例,揭露詐騙分子利用心理弱點實施犯罪的套路,讓師生們深刻認識到金融詐騙的危害,掌握有效的防范方法。
“原來詐騙分子會利用‘公檢法’身份偽造文書!”一名學生在參與案例模擬后表示,通過學習深刻認識到詐騙手段的隱蔽性。活動現場,金融知識宣講與趣味問答穿插進行,不僅讓師生掌握“未知鏈接不點擊、個人信息不透露”等防詐口訣,更通過真實案例視頻播放,直觀展現詐騙分子利用心理弱點實施犯罪的全過程。
民生銀行海口分行相關負責人表示,青年學生是金融消費者中的重要群體,也是易受詐騙侵害的群體之一。該行將持續踐行“金融為民”理念,不斷創新宣教模式,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校園金融宣教活動,拓展服務半徑,將金融知識普及工作常態化、長效化,切實履行金融機構的社會責任,為構建和諧穩定的金融消費環境、守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貢獻堅實的“民生”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