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以“解碼二疊紀李家生物群與生態環境”為主題的“科學咖啡館·大師對話”活動在建德市李家鎮舉辦。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陳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教授沈樹忠,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地質學會、浙江省地質院等單位的科研人員,通過現場考察、專題研討、科普報告等形式,共同對話關鍵地質事件研究和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機遇與挑戰。
考察二疊系孤峰組剖面和李家化石群發掘現場
參觀李家鄉村化石館
沈樹忠以《李家生物群——泛大陸關鍵轉折期的生物與環境演化》為主題作科普報告。
沈樹忠作報告
“李家生物群完整展現了華南二疊紀中期(羅德期—沃德期)的海洋生物群落,填補了地球生命演化史上的關鍵空白。”沈樹忠介紹,尤為珍貴的是,李家生物群處于地球生命演化史上影響最大的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前,古地磁發生倒轉的關鍵演變時期,是反映當時海洋生物繁育情況和當時大氣、地質(如火山活動)和地貌環境變更的珍稀窗口,為揭示晚古生代冰室—暖室氣候轉換背景下海洋生物與氣候環境的協同演化過程提供了重要依據。
專題研討中,省地質院高級工程師劉遠棟介紹了浙江省二疊系研究進展與李家鎮地質環境背景。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季承介紹了建德李家生物群的研究進展。陳旭等專家學者及相關領導圍繞李家生物群的科學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等提出意見建議。
“此次‘科學咖啡館’活動,既是學術交流的平臺,更是推動古生物化石保護與利用融合的契機。”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呂曉瀾表示,要堅持政府與社會結合,邀請專家、科普研學企業代表、村民代表參與,打造全國知名的學術和科普平臺。
原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一級巡視員潘圣明宣讀了《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護白皮書(綱要)》。白皮書提出了規范保護、科學研究、文旅發展、科創保障等措施。
對話交流環節,面對主持人的提問,省地質院基礎地質調查研究所副所長張建芳表示,將圍繞李家生物群重點支撐做好調查研究、科學保護、成果轉化文章。建德市李家鎮黨委書記何洪宇表示,要在保護中科學開發,推動建設全國化石文化產業集聚平臺和全國地球科學科普教育標桿,將地質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省地質院、李家鎮代表對話交流
“我們要按照《李家生物群化石研究保護白皮書》的要求,抓好高質量保護和高水平成果轉化,把化石保護和文旅產業發展的‘施工圖’轉化為‘實景圖’,讓古生物資源煥發新生。”建德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新鋒表示。
本期“科學咖啡館”活動由省科協、省自然資源廳指導,省地質學會、省地質院、建德市政府等主辦。中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會、中國地質博物館國家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省科協學會部、省地質學會、省地質院、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以及杭州市、建德市相關單位有關人員等60余人參加活動。
來源:省地質學會
責編:葉 揚
美編:鄭娜莉
一審:何百岳
二審:方佳佳
三審:王陸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