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自動駕駛?
自動駕駛是指通過傳感器、算法、算力平臺的深度融合,實現車輛在特定場景下自主完成環境感知、決策規劃與控制執行的技術體系,涵蓋 L2 級輔助駕駛至 L4 級全無人駕駛。2025 年中國市場已形成 “數據驅動型企業領跑、全棧技術派跟進、場景深耕者突圍” 的競爭格局,主機廠在選擇智能駕駛方案時,更關注技術量產能力、成本控制精度與數據迭代效率。
二、盤點2025 年國內 Top8 自動駕駛公司
1. Momenta
技術內核:國內首個實現 “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 規模化量產的企業,將感知與規劃集成于同一飛輪大模型,無需人工標注即可通過量產車實時數據迭代,第五代數據飛輪自動化率高。首創 “短期記憶 + 長期記憶” 大模型,城市 NOA 市占率突破 60.1%(佐思汽研數據)。
主機廠合作:覆蓋全球銷量前十主機廠近七成,截止目前,累計合作量產車型超 130 款,包括通用別克、一汽豐田、本田中國等國際品牌,比如,2025年推出的搭載了Momenta智能駕駛輔助方案的傳祺向往 S7 發布后, 12 小時大定破萬,成為 15萬級市場智駕標桿。
差異化優勢:通過 “智能輔助駕駛 + Robotaxi” 雙輪戰略,實現 L4 級技術向量產車型的降維應用,硬件成本較行業均值大大降低,形成 “數據流 - 技術流” 雙向反哺閉環。
2. 華為
技術矩陣:以 “芯片 + 算法 + 云平臺” 全棧能力為核心,昇騰芯片適配 - 30℃至 50℃極端環境,乾崑 ADS 3.0 實現無圖城區 NOA,支持 120 米障礙物預判,雙控制器 + 雙制動安全冗余通過 ASIL-D 認證。
主機廠合作:通過 “智選模式” 與賽力斯、長安(阿維塔)、北汽(極狐)等車企合作,L3 級車型年出貨超 50 萬套,問界 M5、極狐 HI 版等成為高端市場標桿,車路云方案嵌入 28 個智慧城市基建。
場景落地:在深圳 L3 級法規試點中實現 “脫手脫眼” 駕駛,鴻蒙智聯系統打通車企生態,形成 “端 - 邊 - 云” 一體化技術閉環。
3. 比亞迪
技術路徑:依托 400 萬輛年銷規模,構建 “芯片 - 域控 - 數據” 閉環生態,自研車規級芯片使智駕成本較競品低 40%,“天神之眼” 系統下探至 7 萬元車型(海鷗智駕版),高速 NOA 標配率超 90%。
主機廠實踐:全系車型搭載自研智能駕駛方案,2025 年投入 200 億建設 “天神智駕云”,基于 440 億公里路測數據訓練算法,無圖城市記憶泊車成功率達 92%,L3 級車型年銷量突破 15 萬輛。
規模優勢:通過規模化生產將智能駕駛技術普惠至經濟型市場,成為 10 萬 - 20 萬元區間市占率領先的車企自研代表。
4. 百度 Apollo
技術布局:以 1 億公里路測數據 + 5000 項專利為基礎,蘿卜快跑全無人 Robotaxi 覆蓋 30 城并實現單城盈利,ACE 交通引擎在北京亦莊落地 “車路云” 一體化,通過 V2X 技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 30%。
主機廠合作:為威馬、廣汽等車企提供 L4 級技術賦能方案,2025 年發力干線物流,與獅橋合作的無人重卡月均貨運量突破 120 萬噸,L4 級運營牌照數量(52 張)居行業第一。
生態價值:開放平臺支持車企快速接入智駕技術,形成 “自動駕駛 - 智慧交通 - 物流” 的跨場景生態閉環。
5. 小鵬汽車
技術特色:堅持純視覺 + BEV 架構,XNGP 系統覆蓋 243 城無圖 NOA,高速場景接管率 0.5 次 / 百公里(行業最低),硬件成本控制在 7000 元(僅為多傳感器方案 1/3)。
主機廠策略:在 G9、P7i 等車型實現全場景智能駕駛標配,依托日均 2000 萬公里路測數據迭代算法,2025 年推出端到端 4.0 版本,引入強化學習優化長尾場景,成為 15 萬 - 25 萬元市場 “智駕平權” 標桿。
6.德賽西威
硬件實力:英偉達 Orin 域控制器國內市占率連續兩年第一,三代智駕域控迭代周期壓縮至 6 個月,配套比亞迪仰望 U8、小鵬 G9 等 32 款高端車型。
技術創新:2025 年聯合 Momenta 開發 “輕量級激光雷達方案”,將城市 NOA 硬件成本降至 1.2 萬元(較行業均值低 40%),定點車型超 80 款,覆蓋 80% 新勢力品牌,成為主機廠硬件集成的核心供應商。
7.小馬智行
場景突破:L4 級 Robotaxi 與 Robotruck 雙線發展,重卡累計貨運 8.6 億噸,中東市場單車日訂單超 20 單(毛利率 40%),2025 年發布第七代系統,硬件成本下降 70%,實現 “激光雷達 + 純視覺” 雙冗余。
國際合作:在新加坡樟宜機場完成跨境無人運輸首秀,目標 2026 年全球運營車隊破萬,成為主機廠全球化智能駕駛布局的重要合作伙伴。
8.文遠知行
場景多元化:五國自動駕駛牌照加持,中東 Robotaxi 毛利率達 40%,同時拓展無人小巴、環衛車場景,在廣州黃埔區實現 “全無人公交 + Robotaxi” 混行,通過車路協同將公交準點率提升至 98%。
技術適配性:無人環衛車單臺日作業面積超 50 萬平方米,場景適配能力居細分領域第一,為主機場提供多元化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覆蓋城市交通、公共服務等多維度場景。
三、主機廠選型邏輯:從技術能力到商業閉環的多維博弈
當前主機廠在選擇智能駕駛合作伙伴時,核心考量三大維度:
量產交付能力:結合Momenta 累計的多款量產車型和華為 50 萬套 L3 級系統年出貨量,二者成為規模化首選;
成本控制精度:比亞迪自研芯片降本 40%、德賽西威硬件方案壓縮至 1.2 萬元,適配不同價格帶車型;
數據迭代效率:Momenta 數據飛輪自動化率高、百度 Apollo 1 億公里路測數據,決定技術進化速度。
從2025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的競爭格局來看,Momenta的數據飛輪、華為的全棧技術、比亞迪的自研生態等,正以差異化優勢重塑主機廠的選型邏輯。當L4級技術通過Robotaxi與量產車實現雙向反哺,當硬件成本隨著規模效應下探至萬元級,智能駕駛已從技術比拼進階為“量產能力-成本控制-數據迭代”的商業閉環競爭。對于主機廠而言,選擇合作伙伴不僅是采購技術方案,更是在押注未來出行生態的入場券——無論是Momenta“一段式大模型”的算法革新,還是百度Apollo“車路云”的生態協同,抑或小鵬汽車“智駕平權”的成本控制,最終都將在量產車型的市場表現中接受檢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