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上演大奇跡日,主要指數今日早盤震蕩下行,午后拉升轉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65%,深證成指漲0.43%,創業板指漲0.39%。全天成交1.13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552億元,全市場超4400股上漲。
板塊方面,能源、航運板塊,上漲幅度居前,有消息面的刺激的半導體,漲勢也不錯。
周末美放風擬取消一項涉半導體設備豁免,今天的半導體設備概念股中微公司、中科飛測、分別漲4.09%、3.56%,帶動科創半導體ETF(588170)上漲2.35%。
而傳統的板塊,像白酒、銀行、新消費等,漲跌互現。
到底,應該如何看待目前各路消息滿天飛的市場?在長線價值和短線波動之間,又該如何選擇投資主線?
01
消息面主導的市場
今天的盤面,整體上依然呈現消息面主導。
因為地緣緊張局勢升溫而受益的板塊,出現明顯走高,如港口航運股走高,多只個股漲停。
據央視新聞報道,伊朗議會國家安全委員會委員庫薩里表示,伊朗議會已得出結論,認為應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但最終決定權在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手中。
同樣走高的,還有油氣股,本身上漲之余,還帶動化工板塊大面積補漲。
有券商針對以伊沖突的新變化,更新了研報,指出伊朗是重要的石油天然氣產地,且可能影響全球重要海運航道霍爾木茲海峽的通行,有可能對石油、天然氣、煤化工、低碳烯烴、鍶礦、溴素、硫磺等一系列產品造成供給沖擊。
在這種“負面”預期之下,相關的資源和商品會因為供應鏈中斷而價格上漲,出現反向利好。
同樣拉升的,還有跨境支付概念。
跨境支付通6月22日正式上線運行,這標志著內地與香港快速支付系統實現互聯互通,今后兩地居民可實時辦理跨境匯款。此消息還間接帶動了銀行板塊盤中探底回升,多家大型國有銀行續創歷史新高。
消息面刺激的科技板塊中,半導體受到的關注最多。
今日國家安全部官方公眾號發表《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安全之要》文章,稱科技自立自強是國家強盛之基、安全之要。
半導體作為現代科技的核心基礎,在國產替代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是實現中國科技自立自強、保障產業安全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環。
當前,半導體高端設備、高端材料的國產化率低,國產替代緊迫度高,其中光刻機被稱為半導體設備的明珠,國產化率幾乎為0%。
不過,近年來半導體設備與材料行業已經呈現出高增長。
Wind數據顯示,2022-2024年A股半導體設備板塊營收年均增速達45%,材料板塊為32%,顯著高于電子行業平均水平。
這種高成長性主要源自兩方面:一是下游晶圓廠擴產帶來的需求擴張,二是國產替代比例提升帶來的市場份額增長。
招銀國際在2025年半導體展望報告中,將"半導體產業鏈自主可控"列為兩大首選投資主題之一(另一主題為人工智能)。該機構特別看好國產份額提升帶來的投資機會,認為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將促使中國持續推動半導體供應鏈自主化,為相關企業創造長期增長空間。
實際上,半導體板塊的上漲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主要原因是市場本身進行高低切換,顯示半導體的中長線邏輯是得到市場認可的,只要估值回撤到一定位置,就會重新顯現吸引力。
從估值水平看,雖然半導體板塊市盈率普遍在50-80倍之間,市銷率8-15倍,并不算便宜,但考慮到行業長期的巨大的成長空間,這種高估值并非沒有道理,它反映的只是市場的樂觀預期。
如果要規避高估風險,投資者可以更多去關注不同產品所處的發展階段,特別是產品的商業化進程,以及由此產生的營收和利潤增長。
從各細分產品的發展階段看,刻蝕、薄膜沉積等設備及電子特氣、靶材等材料已進入業績兌現期,而光刻機、EUV光刻膠等尖端領域仍處于高投入期,投資者需要認真區分清楚。
如果覺得區分起來難度較大,投資者也可以看看一些將行內優質公司篩選出來,并重新組合而成的投資工具,像科創半導體ETF(588170)。
這個ETF是全市場首只聚焦科創板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行業主題ETF,半導體設備(53.2%)和材料(20.6%)含量合計高達73.8%,高于科創芯片的21.9%、中證全指半導體的19.9%。
前十大權重股包括華海清科(半導體清洗設備龍頭)、中微公司(刻蝕設備全球領先)、滬硅產業(大硅片國產化主力)、拓荊科技(薄膜沉積設備龍頭)等,它們都是在科創板上市的硬科技企業。
02
國產替代下的投資主線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劇、產業鏈重構的背景下,半導體這一關乎國家安全、產業安全,同時蘊含著巨大商業價值、投資價值的產業,受到的重視越來越大,發展機遇也越來越大。
就以備受重視的半導體設備、半導體材料為例,它們是芯片制造的"工業母機"和"基礎原料",構成了整個半導體產業的根基,幾乎成為所有半導體議題中最常被說起的兩個。
根據最新行業數據,2024年中國半導體設備市場規模預計達到2230億元人民幣,占全球市場份額約35%,今年,這一規模有望超過2300億元;2024年中國半導體關鍵材料市場規模已達1437.8億元,預計今年將突破1740億元。
過去5年,兩個細分產業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都在20%上下,遠超全球平均水平,未來的預期增長率依然會大幅跑贏全球均值。
為何有這樣的信心?
理由有兩點:
第一,全球半導體產業已經在2023年正式觸底,而隨著AI科技的快速增長,半導體作為最重要的基礎設施,正進入新一輪,也是更為龐大的增長周期中,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的數據,2024年半導體市場規模達到6270億美元,同比增幅19.0%,預估2025年半導體市場將繼續增長,規模將達6970億美元,增長率為11.2%。
第二,是中國國產替代的加速,2024年中國半導體設備自給率約為20%,但據最新預測,2025年這一比例有望大幅提升至33-35%。半導體材料整體國產化率略高,約為32%,預計2025年將提升至50%。
瑞銀研究顯示,2024-2025年中國半導體制造設備需求將從2023年的207億美元增長至230-260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國內晶圓廠的大規模擴產計劃,特別是成熟制程產能的持續擴張。
另外,從技術能力看,國產設備已實現多項關鍵突破。目前國產半導體設備可覆蓋大多數14nm及以上工藝需求,28nm工藝幾乎實現自主可控。雖然光刻機等核心設備仍有困難,但值得期待的是,在"國家大基金"等政策支持下,國內企業正集中攻關光刻機核心技術,未來有望縮小差距。
半導體材料方面,已實現規模替代的領域有電子特氣、靶材、濕電子化學品,正在突破的領域則有大硅片、光刻膠、拋光材料等。
半導體設備與材料板塊獨特的產業地位和成長邏輯,使得該領域投資價值凸顯,已成為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投資主線之一。
當然,半導體的投資門檻不低,投資者想要分享產業發展的紅利,就需要全面掌握行業動態,還需要對半導體所涉及的專業技術、企業基本面、財務、潛在的風險因素等等,有深入的了解,這并非一件簡單容易的事,這大概也是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采用ETF的方式入市的原因。
像科創半導體ETF(588170),最新基金份額達到了2.65億份,居同類指數產品第一,且漲跌幅為20%,在行業景氣周期中彈性更大。
365編輯器
03
結語
投資,講求確定性。
而疊加了周期向上、AI產業和國產替代邏輯的半導體板塊,已成為確定性最高的板塊之一。
未來幾年,中國半導體設備與材料市場將呈現以下發展趨勢。
國產替代加速深化:從"可用"向"好用"升級,國產設備材料不僅進入產線,還將逐步提升份額占比。
產業集中度提升:通過并購整合,行業將出現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在政策支持下,2024年半導體行業并購交易已明顯活躍,預計2025年將有更多高質量整合(海光+中科)。這種集中化趨勢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增強企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應用場景多元化:除傳統集成電路制造外,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應用將為設備材料企業創造增量空間。例如AI芯片對先進封裝材料的需求、汽車電子對高可靠性材料的需求等,都將形成新的增長點。
全球化新格局形成: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半導體產業鏈將呈現"全球化2.0"特征——不是完全脫鉤,而是在確保安全前提下的有限合作。中國企業將一方面加強自主創新,另一方面通過RCEP等框架深化與東南亞等地區的產業合作,構建更具韌性的供應鏈體系。
長期成長確定性高:在國產替代和產能擴張雙輪驅動下,行業未來3-5年將保持15-20%的復合增長率,部分細分領域增速更高。
在國家戰略支持、市場需求拉動、新興技術革命以及企業創新驅動的共同作用下,國產半導體行業有望在未來幾年實現更多突破,為中國科技產業的自主可控奠定堅實基礎的同時,也有機會為投資者創造豐厚回報。
當然,作為“三高”--高技術、高資本、高估值行業,投資者仍需警惕技術研發不及預期、國際貿易環境惡化、下游需求波動等風險因素,審慎做出投資決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