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曹操出行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開盤即破發,跌幅一度達19%。上市前,曹操出行在港股暗盤的跌幅也超過13%。
據了解,此次赴港上市,曹操出行全球發售共計4417.86萬股股份,每股發行價為41.94港元,并引入6家基石投資者,包括梅賽德斯—奔馳、未來資產證券(香港)、無極資本、國軒高科(香港)、億緯亞洲及速騰聚創。
曹操出行于2015年由吉利控股集團孵化成立。曹操出行認為定制車是其在差異化優勢,其基于與吉利汽車集團的戰略合作關系,受益于吉利集團龐大的規模經濟及強大的供應鏈談判能力,定制車可在網約車市場上實現高成本效益。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總交易額(GTV)計算,自2021年起,曹操出行持續位列國內網約車平臺規模前三位,并于去年躍居至行業第二位。數據顯示,2022—2024年,曹操出行營收分別為76.31億元、107億元和147億元,其中出行服務的營收占比分別為97.9%、96.6%和92.5%。
但在外界看來,曹操出行在港股上市首日的低迷表現,顯示出市場對其發展的擔憂。雖然營收持續走高,但曹操出行卻未盈利“上岸”。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曹操出行的收入由72億元增加至107億元。2023年,在訂單量大幅上漲和車輛銷售收入增長的雙重推動下,曹操出行的收入同比增長39.8%,毛利率由負轉正至5.8%,全年公司毛利潤6.15億元,較2022年毛利潤虧損3.39億元及2021年的虧損17億元有大幅改善。
不過,經調整凈利潤方面,曹操出行依然虧損,2021年、2022年、2023年公司經調整虧損分別為29.59億元、16.51億元、9.66億元,虧損逐年收窄。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聚合平臺的依賴,也讓曹操出行面臨壓力。招股書顯示,2022—2024年,曹操出行來自聚合平臺的訂單分別占其總交易額的49.9%、73.2%和85.4%。隨著訂單量的增長,2022—2024年曹操出行支付給第三方聚合平臺的傭金,由3.2億元增至10.5億元。此外,在市場份額上,雖然曹操出行屬于出行行業頭部企業,但與滴滴相比仍存不小的差距。據統計,按去年總交易額計算,滴滴以70.4%的份額穩居首位,曹操出行位居第二位,但市場份額僅為5.4%。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顏景輝認為,網約車平臺積極接入聚合平臺,短期內可以幫助其獲取較大的訂單量,幫助其拓客,但部分消費者往往更關注價格而不是品牌,因此為爭奪更多客源,網約車平臺的定價模式被制約。因此,各個出行企業也需要發揮自身獨特性或優勢,來吸引更多市場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曹操出行赴港上市,也希望盡快改善盈利能力。其中,定制車與Robotaxi也成為曹操出行布局的關鍵。根據規劃,2025—2027年,曹操出行每年將采購約8000輛定制車。曹操出行方面稱,計劃將部分定制車出售及租賃給運力合作伙伴及其他共享出行平臺,逐步以定制車替代過時的運營車型。此外,曹操出行約17%的所得款項凈額,將在未來三年用于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同時,曹操出行所得款項凈額約12%將用于投資自動駕駛。其中,約5%將用于支持雙方合作開發的新一代自動駕駛定制車型(包括計劃于明年底前推出、專為L4級Robotaxi設計的車型);約6%將用于自今年起向吉利集團采購Robotaxi所產生的成本。
目前,國內網約車行業的最大變量為Robotaxi。據第三方測算,2030年,全球無人駕駛出租車市場年利潤或達1萬億美元,因此Robotaxi賽道也成為各家出行公司爭奪目標。不僅曹操出行,包括享道出行、哈羅、小馬智行等企業也正加速拓展這一市場布局,而在海外市場,特斯拉、Waymo同樣在Robotaxi賽道進行投入,市場競爭不斷升溫,曹操出行面臨眾多競爭對手的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