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干槽癥?拔牙后需警惕的并發癥
干槽癥是拔牙后常見的急性感染性并發癥,多發生在拔牙后 2-3 天,典型表現為拔牙創口劇烈疼痛,并向耳顳部、下頜區放射,若不及時處理,可能影響愈合甚至引發全身癥狀。
二、為什么會得干槽癥?這些因素是 “導火索”
拔牙創傷大:下頜智齒(尤其是阻生齒)拔除后發生率最高,因手術創口深、軟組織損傷重。
血凝塊脫落或破壞:正常拔牙后,創口會形成血凝塊保護創面,如果血凝塊過早脫落(如用力漱口、吸煙、吮吸創口等),牙槽骨直接暴露于口腔細菌中,易引發感染。
口腔衛生差:牙菌斑、牙結石堆積,拔牙前已有牙齦炎或牙周炎,增加感染風險。
其他因素:吸煙(煙草中的有害物質影響血凝塊形成)、女性生理期、長期服用抗凝藥物、免疫力低下等。
三、干槽癥的典型癥狀:如何快速判斷?
劇烈疼痛:拔牙后 2-3 天創口突然劇痛,普通止痛藥難以緩解;
創面異常:拔牙窩內無血凝塊,暴露灰白色骨質,或有腐敗壞死的血凝塊覆蓋(伴惡臭);
放射痛:疼痛向同側頭部、耳部、頸部擴散;
全身反應:可能伴隨低熱、乏力、淋巴結腫大。
四、一旦懷疑干槽癥,該如何處理?
立即就醫,切勿拖延:
醫生會用生理鹽水或過氧化氫溶液沖洗拔牙窩,清除腐敗組織,然后填入碘仿紗條(鎮痛、抗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通常 1-2 周可愈合。
居家護理注意事項:
1.避免觸碰創口:不舔、不吸拔牙窩,不用患側咀嚼;
2.輕柔清潔:用溫水或醫生開具的漱口水輕輕含漱,避免用力漱口;
3.戒煙禁酒:減少對創口的刺激,降低感染風險。
五、拔牙后如何預防干槽癥?這 6 點是關鍵
干槽癥的核心預防原則是 “保護血凝塊 + 減少感染”,拔牙后若出現異常劇痛、惡臭等癥狀,別猶豫,立即找醫生處理。記住:科學護理比 “硬扛” 更重要,別讓小創口拖成大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