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書法永遠都不會被淘汰,這是由書法的特性所決定的,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傳統文化藝術,傳承了幾千年,承擔起中華文化的傳播,并伴隨著強大的中華文明遠播海外,影響了其他國家文化的發展。
書法曾在歷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社會作用,但是隨著科技取代了書法的實用性,書法已經不再承擔任何社會作用了,只能成為一門純藝術。
作為一門純藝術,確實有被時代淘汰的風險,比如很多戲曲曲種就已經被時代淘汰,但是書法不會,這是由書法的特性所決定的。
書法是以文字為主要元素的創作藝術,這就注定了書法與文化的緊密關系,這種緊密關系維持了幾千年,書法與文化相互支撐共同發展,不可分割。
書法已經成為中國人溝通文化表達情感的一個載體,這是其他藝術形式所不能相比的,無論書法是否還具備實用性,它都是文化交流和情感抒發的主要方式,文化不亡,情感不息書法就不會消亡。
不同于很多戲曲傳承的照本宣科,書法是一種創造性藝術,每個人都可以去豐富它的內容,去嘗試拓展它的生存空間,讓書法始終萌發新芽,怎么可能被淘汰呢。
繪畫早已經成為一門純藝術,但是歷經了幾千年依舊沒有被淘汰,同樣緣于繪畫也是創造性藝術。創造性藝術的生命力是非常強悍的。
并且相比于繪畫,書法是一種非常廉價、便捷的創造性藝術,這就注定了書法比任何其他藝術都更容易普及,容易普及的東西往往不會面臨淘汰危機。
即便書法不具備實用性,但是文字始終都是人們接觸最多的文化符號,文字的藝術性表現在所難免,而書法正是因此誕生的,漢字不消亡,書法永遠都會伴隨漢字長存。
縱觀那些已經被時代淘汰的藝術形式基本都是所謂的雅俗共賞型藝術,并且依托民眾的扶持生存,當民眾不再關注的時候,消亡也就順理成章了。
比如昆曲靠民眾的一張張票錢生存,但是太過高雅,民眾不愛聽了,沒人買票也就生存不下去了,所以雅俗共賞的藝術必須首先迎合俗,脫俗必死。
書法的獨特性就在于書法一直都是雅的,從未俗過,更拒絕媚俗,支撐書法生存發展的受眾不是普通百姓,而是權貴和藝術機構,所以書法不受世俗文化變遷的影響,也不受社會風波的牽連,始終受到嚴密的呵護,不會遭受滅頂之災。
書法的獨特性和它巨大的市場價值決定了書法不會被淘汰,更不會消亡,只會越來越繁榮昌盛,作為今人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書法的未來,盡情欣賞當下的書法盛景便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