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土地拍賣背后的城市發展密碼正在揭曉
7月16日,馬鞍山土地市場將迎來年度焦點——位于雨山區昆侖路東側的29.19畝優質宅地(馬政儲出2025-4號)即將公開拍賣。這宗編號馬國土出讓告字〔2025〕第24號的地塊,不僅將配建1500㎡菜市場和500㎡養老服務站,更承載著城市更新與區域協同的雙重使命。在長江經濟帶與南京都市圈雙重戰略疊加下,這場土地拍賣正成為觀察長三角"白菜心"發展動向的重要窗口。
NO.1|壹
土地供應新邏輯,存量激活與精準投放
2025年,馬鞍山市計劃供應國有建設用地總量10878.68畝,覆蓋工業、交通、居住、生態等全域空間需求。從結構看,三大特征凸顯城市發展新邏輯:
產業優先導向明確
工礦倉儲用地供應達4410.76畝,占總量的40.5%,重點保障博望數控機床、鄭蒲港半導體、慈湖新材料等先進制造業集群用地。博望區單區工業用地達1350畝,直接服務江寧—博望省際產業協作區建設。
交通與生態投入加碼
交通運輸用地供應2756.63畝(占比25.3%),綠地和開敞空間用地1433.85畝(13.2%),兩者總和是居住用地的4倍以上。這一布局直指寧馬城際、湖北路過江通道等重大基建,以及長江岸線復綠、雨山湖綠環等生態工程。
居住用地精準匹配需求
經營性用地中,18宗居住地塊共1014畝,主要分布在產業密集的城南、城東片區。如博望鎮新合路地塊緊鄰工業走廊,定向滿足產業人口住房需求。同時通過“靶向招商”“拿地即開工”機制提升供應效率。 更值得注意的是,41%的土地來自存量挖潛。市自然資源局通過地塊整備、污染治理、配套升級,將低效用地轉化為高質量空間資源,為城市更新注入新動能。
NO.2|貳
戰略升維,寧馬同城化的"黃金支點"
昆侖路地塊的出讓條件,暗藏馬鞍山融入長三角的智慧。根據國土空間規劃,該地塊正處寧馬城際創新發展廊道關鍵節點。隨著計劃2025年通車的寧馬城際鐵路推進,距地塊僅1.5公里的湖北路站將升級為城市級交通樞紐,實現"半小時直達南京南站"的時空突破。
更大的區域協同藍圖正在鋪展:
交通互聯:在建揚馬城際鐵路如同銀色紐帶,串聯南京江北新區與馬鞍山主城區
生態共保:長江生態廊道建設持續推進,構建"水清岸綠產業優"的百里風光帶
產業協同:江寧-博望一體化示范區加速建設,形成"南京研發+馬鞍山轉化"創新鏈條
規劃中"一核三心三客廳"的中心體系,更將雨山湖片區定位為市級核心,未來將集聚高端商務、文化休閑功能。此次出讓地塊配套的菜市場和養老站,正是落實"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民生工程,與規劃要求的"每3-5萬人配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形成完美呼應。
NO. 3|叁
結語
第一房研究院:長三角"白菜心"的價值躍升
從昆侖路地塊看馬鞍山發展,三個維度值得關注:
土地價值重構
2025年居住用地占比僅9.6%的供應結構,凸顯住宅用地的稀缺價值。在"畝均效益"導向下,雨山區等核心地段正成為優質資源聚集地。隨著規劃中"做精主城"戰略推進,低密改善型產品將成為市場新寵。
同城效應加速
寧馬城際通車后,馬鞍山將正式納入南京"半小時通勤圈"。目前雨山區1.2-1.8萬元/㎡的房價水平,較南京濱江板塊存在顯著價差,隨著交通壁壘打破,價值洼地屬性日益凸顯。
產城融合典范
工業用地占比超40%的供應計劃,印證了"智造名城"的戰略定力。在國土空間規劃"創新競進培育區域智造引擎"的藍圖中,產業升級與宜居環境建設正形成良性循環。此次地塊配建要求,正是"民生配套與開發建設同步"的創新實踐。
當長江經濟帶的浩蕩東風遇上南京都市圈的澎湃動能,馬鞍山這座"長三角白菜心"的城市價值,正在土地市場的聚光燈下迎來全新刻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