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晚,小米首款SUV車型YU7以25.35萬元的起售價殺入市場。開售僅3分鐘,大定訂單突破20萬臺,1小時飆升至28.9萬臺,創下全球汽車銷售紀錄。這一數據,相當于特斯拉Model Y在華5個月銷量的1.5倍,更讓小米中國區總經理王騰驚呼:“什么?!比我們手機賣得還多!”
一場蓄謀已久的“技術普惠”革命
小米YU7的爆發并非偶然。作為小米第二款量產車,它精準鎖定家庭用戶與年輕群體。定價直擊痛點:標準版25.35萬,比特斯拉Model Y煥新版低1萬元,卻多出242公里續航(CLTC835公里),充電速度翻倍(15分鐘補能620公里)。配置“全系頂配”:激光雷達、800V高壓平臺、英偉達Thor芯片(算力700TOPS)全部標配,打破“高配需選裝”的行業潛規則。設計拒絕妥協:9款配色如熔巖橙、寶石綠,搭配135°電動調節后排“大床”和36處收納空間,兼顧個性與實用。
雷軍在發布會上直言:“蘋果不做汽車了,但我們特別呵護蘋果用戶。”——支持UWB近場控車、靈動島交互,直指高端生態空白。
改寫行業規則,友商緊急“應戰”
YU7的橫空出世,瞬間重構了中高端SUV的競爭邏輯。沖擊Model Y霸主地位,Model Y前5個月銷量12.66萬輛,而YU7單日訂單量已超其兩年總和。倒逼傳統車企轉型,嵐圖高管爭議性評價小米“像網紅奶茶”,折射出傳統陣營的焦慮。
重新定義價值標桿:將50萬級豪車配置(如雙腔空懸、EC智能天幕)下放至25萬級,迫使行業跟進“普惠策略”。資本市場反應劇烈,特斯拉市值一日蒸發400億美元,小米美股ADR大漲超10%。
爭議與挑戰:狂歡下的隱憂
盡管訂單火爆,質疑聲亦隨之而來。產能交付成最大瓶頸,小米工廠年產能僅30萬輛,需兼顧SU7與YU7生產,部分訂單或排至2026年。黃牛攪局:二手平臺代搶費炒至萬元,官方緊急呼吁理性購車。
安全信任重建,針對此前SU7事故爭議,雷軍宣布投入57.9億元研發輔助駕駛,并完成649萬公里極端路測。用戶評價呈現兩極,有人稱贊“性價比屠夫”,亦有聲音認為“25萬并不便宜”;而Max版因3.23秒破百性能和頂級隔音,反被稱“最值頂配”。
YU7的爆發印證了一個新邏輯:技術民主化+用戶信任=顛覆性增量。從SU7到YU7,小米用“堆料不漲價”撕開豪車溢價護城河。從“米粉”到家庭用戶,品牌完成從極客圈到大眾市場的關鍵躍遷。從產能危機到黃牛亂象,也暴露出互聯網思維與制造業規律碰撞的陣痛。
雷軍在發布會尾聲強調:“安全是基礎,安全是一切。” 這句話或許正是對行業的最好警示,當配置內卷漸成常態,長期主義才是終極護城河。時代的贏家,永遠屬于尊重技術、敬畏安全,并敢于“把天花板踩成地板”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