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5年,明憲宗朱見深忽然感慨道:“我已鬢生華發,至今卻沒有一個兒子,這皇位將來該傳給誰呢?”
太監張敏聽到這話,忽然跪地告罪,聲稱皇上有一位五歲的小皇子,一直被他偷偷養在西內。
太監偷養皇子,皇帝不知兒子的存在,真是千古奇談。
而這個在深宮里悄無聲息長大的皇子,正是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繼承了老朱家的短命基因,只活了35歲,卻做了三件堪稱奇跡的大事。
其中有一件事備受爭議,有人稱贊,有人指責。
深宮求生,五歲才見父皇
朱見深子嗣單薄,和他專寵萬貴妃脫不開關系。
萬貴妃善妒,只要發現朱見深寵幸了哪位嬪妃或是宮女,必定暗中加害。
特別是她的獨子夭折后多年未孕,更是對懷孕的妃子恨之入骨,想方設法讓對方一尸兩命。
拜她所賜,朱見深連一個兒子都沒有,心中苦悶無處說,只能對鏡哀愁。
好在大太監張敏給他帶來一絲希望,在萬貴妃的眼皮子底下偷偷養大皇子,這才讓朱見深不至于斷了香火。
再說朱祐樘,他的生母姓紀,原本是廣西瑤族土司紀勇的女兒,1465年,瑤族土司叛亂,明朝派出16萬軍平亂,成功誅殺紀勇和他的同黨。
紀勇死后,家族里的男丁全部斬首,女眷入宮為奴,紀氏也因此來到宮里當差。
她出身貴族,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舉止端莊,容貌秀麗,又能識文斷字,在宮女中非常出眾,不出意外引起朱見深的關注。
一朝寵幸,朱見深很快將這名小宮女拋諸腦后,而紀氏的人生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懷孕了。
紙包不住火,萬貴妃得知此事,怒火中燒,立即派人傳召紀氏,如若她真的懷孕,定叫她有來無回。
紀氏深知萬貴妃的手段,要死不認懷孕一事,只說肚子里長了腫塊,只怕命不久矣。
萬貴妃并未全信,將她送去安樂堂,名為養病,實則是囚禁,免得她再去朱見深面前晃蕩。
數月之后,紀氏產下一個男嬰。
萬貴妃大怒,命令太監張敏去悄悄處理掉孩子。
紀氏一見到張敏,立即明白了他的來意,嗚的一聲哭起來,拖著孱弱的身體跪地求饒。
張敏注定不會有子嗣,望著襁褓中熟睡的嬰孩,忍不住心生憐愛。
猶豫再三,他決定冒著生命危險救下這個孩子。
張敏安置好紀氏,立即回去向萬貴妃復命,謊稱已經將孩子溺死,萬貴妃信以為真,不再追究。
而紀氏母子被安置在樂善堂附近的西內,那里還住著因為得罪萬貴妃被廢黜后位的吳皇后,兩個可憐的女人惺惺相惜,共同養育小皇子。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小皇子越發聰明伶俐,深得宮女太監們的喜愛。
大家默契地守口如瓶,絕不讓萬貴妃知道他的存在,就連朱見深也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張敏主動坦白。
朱見深第一次見到孩子,激動得淚流滿面,當即給他取名上族譜,將紀氏冊封為妃,從西內搬到永壽宮。
萬貴妃雖然恨得咬牙切齒,但如今木已成舟,也沒有其他辦法,只能將怒火撒到紀氏頭上。
朱祐樘認祖歸宗沒多久,紀氏就命歸黃泉,她臨終前并沒有生過大病,后世普遍認為她是被萬貴妃所害。
此后,朱祐樘一直被養在周皇后膝下。
其實在朱祐樘之前,朱見深有過兩個兒子,都不幸早夭,在他出現之后,嬪妃們接連有孕,先后給朱見深生下11個兒子。
1487年,萬貴妃和朱見深相繼病逝,朱祐樘繼承帝位,屬于他的時代正式到來。
朱祐樘身上流著異族的血液,非嫡非長,卻成了大明正統皇帝,這在明朝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也可以說是他身上發生的第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不納妃嬪,獨寵皇后一人
通常情況下,皇帝登基后會舉辦選秀、充盈后宮。
就算皇帝不好女色,臣子們也會想盡辦法給他塞女人。
封建社會,皇帝后宮佳麗三千是很常見的事情,但在朱祐樘這里根本不存在,他一生只娶了張皇后一人。
張皇后的父親是都御史張岱,家族地位不算高,卻是有名的書香門第。
1487年,朱見深親自定下標準,給17歲的朱祐樘擇選太子妃。
從父母的品性、家教到女子的性情、年齡、容貌、儀態等都有嚴格規定,張皇后過五關斬六將,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和朱祐樘喜結連理。
婚后,夫妻琴瑟相和,感情非常深厚,生活中也不像多數帝后那樣尊卑分明,而是像平民夫妻一樣親密。
或許是因為從小見慣后宮女人的血腥爭斗,不想再有無辜的女人重蹈母親的悲劇,朱祐樘堅決不肯納妃。
也因此一生只有張皇后孕育的二子一女,其中次子朱厚煒一歲夭亡,只剩朱厚照一個兒子。
這也意味著,不管朱厚照的品性、能力如何,都會成為大明未來的皇帝。
大臣們紛紛上疏勸誡,請求朱祐樘廣納后宮,多孕育子嗣,但都遭到拒絕。
這件事在《明史》《明書》等歷史資料中都有明確記載,別說不納妃嬪,朱祐樘就連宮女都不曾沾染,可謂是將一夫一妻制貫徹到底。
他的舉動在當時也備受爭議,有人贊揚他感情專一,難能可貴,也有人指責他只顧自己,不想著為皇家開枝散葉,置大明江山于何地?
朱祐樘卻想得很開,只要有兒子繼承帝位就夠了,再不濟,他還有那么多弟弟,天下總不至于落入外姓人手里。
當然,他也并非毫不在意傳承問題,他非常重視朱厚照的教育問題,努力將其培養成德才兼備的繼承人。
朱厚照也不負所望,繼位后選賢任能、賑災免賦、平定宦官亂黨,在很多國家重大問題上的決策睿智果決,這都得益于朱祐樘的培養。
不過朱厚照也犯了很多皇帝的通病,前期英明,后期昏庸,做了很多荒唐事,這是后話,暫且不表。
說回朱祐樘,他始終不納妃嬪,除了因為帝后情深和避免后宮爭斗,很大程度還以為他根本沒時間關心這些問題。
史書記載朱祐樘在位十八年,從沒有缺席過一次朝會,每天早上東方剛露出魚肚白就起床處理政務,一直到月上中天才洗漱睡覺,整天像陀螺一樣轉個不停,比文武百官還勤快。
偶爾閑暇,還要檢查兒子的功課、陪張皇后吃飯,哪還有心思沉迷女色。
不納妃嬪,獨寵皇后,一生一代一雙人,這是朱祐樘做出的第二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勤政寬厚,比肩漢文宋仁
在朱祐樘之前,明朝出過很多行事荒唐的皇帝。
比如他的父親朱見深,在位期間設立西廠和皇莊,西廠擾亂朝堂,皇莊與民爭富,不斷激化明朝內部矛盾。
再比如他的祖父朱祁鎮,大名鼎鼎的“瓦剌留學生”,在土木堡直接打沒了明朝三大精銳部隊,武將勢力被消耗殆盡,明朝自此由盛而衰。
大明江山傳到朱祐樘手上,早已是千瘡百孔,有父輩的前車之鑒,他立志做一個明君。
新官上任三把火,更何況是皇帝,朱祐樘一上臺就做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事是整頓吏治,當時明朝冗官冗費,尸位素餐的官員數不勝數,朱祐樘登基后立即著手解決官員泛濫的問題。
干涉朝政的外戚、把持朝政的宦官、禍亂朝綱的奸臣等大批朝廷蛀蟲被清理。
隨后又提拔了一些正直有才干的臣子,補充到各個部門,讓朝堂煥然一新。
第二件事是堅持勤政,在朱祐樘之前,所有奏折都需要先經過內閣票擬,然后再呈給皇帝批閱,如果內閣大臣徇私枉法,皇帝很容易被蒙在鼓里。
于是,朱祐樘取消了內閣的票擬之權,所有奏折都由他親自批閱。
明朝幅員遼闊,國家事務繁雜,皇帝的桌案上永遠堆著處理不完的奏折,朱祐樘每天從早到晚不敢有絲毫懈怠。就算是生病了,躺在床榻上也要辦公。
第三件事是堅持寬厚御下,朱祐樘不喜歡做高高在上的天子,他喜歡和臣子們平等交流,客觀公正地討論問題,而不是用皇帝的權威壓人。
臣子們說錯了話、辦錯了事,他也不會嚴厲處罰,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先生”。
就連曾經傷害過他們母子的萬貴妃,在她死后也從未苛待她的家人。
針對此,史書也給出了極高的評價,認為朱祐樘可以和漢文帝、宋仁宗這樣的仁明皇帝比肩。
朱祐樘登基時只有17歲,面對朝堂上的老狐貍們絲毫不懼,勤政寬厚,整頓朝堂,贏得滿朝贊譽,這是他做出的第三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朱祐樘在位18年,不曾有一日懈怠,在他的治理下,明朝國力大幅提升,人口增長了一千萬,開創出有名的“弘治中興”。
可惜的是,他的命數太短,35歲驟然離世,只留下一段傳奇和無限唏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