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申請破產清算的鶴誠醫院是一所二級綜合醫院,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設置病床200張。
作者|黃雨薇
來源|看醫界
深陷337名投資人共計1354萬元未兌付資金的困境,長沙鶴誠醫院(以下簡稱“鶴誠醫院”)的破產清算揭示了民營醫療行業非法集資的冰山一角。
2025年6月,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發布《關于長沙鶴誠醫院有限責公司破產清算案選任管理人的公告》?!豆妗吠嘎?,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受理長沙晨鴻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對長沙鶴誠醫院有限責任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申請。該案被定性為重大破產案件,根據相關規定,目前正在選任管理人,以推進后續的破產清算程序。
被申請破產清算的鶴誠醫院是一所二級綜合醫院,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0平方米,設置病床200張,設有內科、外科、婦科、體檢科、中醫理療科、耳鼻喉科、口腔科、放射科、檢驗科等科室。
根據法院刑事判決書,鶴誠醫院因參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法院刑事判決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罰金人民幣50萬元。判決書中還明確指出,鶴誠醫院非法吸收的社會公眾資金中,未結清資金共計人民幣約1354萬元,涉及投資人員337人次。
這并非鶴誠醫院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早在2022年7月,長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就發布通告,披露已依法對該醫院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立案偵查,并對犯罪嫌疑人劉某森、羅某峰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根據警方通告,集資人需提供“第一筆集資至最后一筆集資實際投入資金的支付憑證、銀行交易明細及收款收據復印件”,以及“收取利息的交易憑證及銀行交易明細復印件”。這些要求顯示,鶴誠醫院很可能采用了承諾返利模式,以高息回報吸引公眾資金。
盡管集資目的與具體資金去向未在公開信息中詳盡披露,但在類似醫院非法集資案中,醫院非法集資案常見名義包括“投資醫療項目”“擴大醫療規模”等。資金流向通常呈現“高額返息消耗、經營性虧損、資產購置或直接轉移挪用”幾種模式。
類似案件頻發,社會辦醫是重災區之一
近年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案件屢見不鮮,多家社會辦醫曾深陷其中。
宿遷中院曾在一次打擊非法集資犯罪新聞發布會上通報典型案例:宿遷市區一家醫院曾以擴大經營規模等為由,許以較高利息,從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醫院先后向醫院內部及社會不特定對象借款6.5億余元,涉及2300余名集資參與人,案發前返還3.4億余元,尚欠3.3億余元。
陳某某在此期間擔任該醫院院長。法院一審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某醫院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罰金四十萬元;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陳某某有期徒刑七年,并處罰金二十萬元。責令醫院將未退還的部分,返還相應集資參與人。
2021年4月,江蘇連云港灌南一家民營醫院一位員工向《看醫界》透露,在2011年至2018年期間,該醫院及院長因經營需要,先后向70余人借款約4800萬元,經審計醫院已歸還了近9000萬元。據介紹,該醫院成立于2010年,是一所綜合性二級醫院。公開資料顯示,醫院總投資約8000萬元,設有住院病床400張。
該員工表示,如果醫院能正常運營,是有能力償還欠款的。但院長被羈押,醫院不能有效開展工作,只能走破產變賣資產方式來償還欠款,醫院130余人都將陷入失業境地。“醫院出現的困境都是被‘高利貸’所害,為此醫院已經償還了巨額的利息”。該院員工表示。
有業內人士分析表示,一方面,不少醫院發展缺錢,融資渠道尚欠缺,因此到處借款,但醫院正常經營實際上并沒有如此高的利潤,導致還款能力跟不上陷入深淵;而另一方面,對于醫院管理者而言,醫院建設投入、成本與回報等事關醫院長期發展,需要慎之又慎的考量。
(本文為《看醫界》發布,轉載須經授權,并在文章開頭注明作者和來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