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發布會已經成為科技消費者的年度盛會。
6月26日晚間,小米汽車旗下首款SUV車型——小米YU7正式上市。新車共推出標準版、Pro、Max三個版本車型,售價分別為25.35萬元、27.99萬元、32.99萬元。在當天晚上22點正式開啟預訂后不久,小米汽車就捷報頻傳:小米YU7,3分鐘,大定突破20萬輛;1小時,大定突破28.9萬輛。
小米汽車首款SUV車型YU7在2025年6月26日的發布會上創造了中國汽車工業史上的銷售奇跡——3分鐘大定訂單突破20萬臺,1小時飆升至28.9萬臺,鎖定營收約578億元,相當于小米集團2024年全年汽車營收的1.8倍。
小米同時發布的還有小折疊手機Xiaomi Flip2、搭載玄戒O1旗艦芯片的小米平板7S Pro、以及一款“面向下一個時代的個人智能設備”小米AI眼鏡等。YU7的表現徹底蓋過了同期發布的小米Flip2折疊手機、小米平板7S Pro等傳統硬件產品的風頭。
這些曾經的小米主業產品在發布會中被認為“存在感都不強”,被小米YU7搶了風頭,有觀點認為雷軍對此不僅不介意反而應該很釋懷,因為小米汽車立項,就是因為手機業務增長漸緩,為了替代手機業務成為第二增長曲線。
汽車業務蓋過手機業務,雷軍到底應該焦慮還是應該釋懷?
從手機增長焦慮到汽車業務爆發
小米集團的發展歷程堪稱一部中國科技企業的轉型教科書。2021年,當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觸及天花板,小米手機業務增速放緩至個位數時,雷軍做出了公司歷史上最具爭議卻也最具前瞻性的決策——進軍智能電動汽車領域。
這一決策背后,是對手機行業增長瓶頸的清醒認知和對未來科技生態的前瞻布局。正如雷軍在當時內部信中所言:“小米需要第二增長曲線,而汽車是下一個十年最大的智能終端?!比缃?,YU7的爆發式成功完美驗證了這一戰略的前瞻性。
從財務數據來看,小米汽車業務雖仍處于投入期,但增長勢頭迅猛。2024年全年,小米汽車業務營收達321億元,而YU7僅用一小時就創造了578億元的鎖定營收,超過前一年汽車業務總收入的1.8倍。更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汽車業務的毛利率呈現逐季提升的態勢,從2024年二季度的15.4%提升至四季度的20.4%,已經接近理想汽車同期20.53%的毛利率水平。這種增長質量表明,小米汽車并非依靠補貼或低價策略獲取市場,而是通過真正的產品力贏得消費者認可。
手機業務的高端化困境是促使小米加速向汽車轉型的另一重要因素。盡管小米14系列銷量比前代增長80%,在4000-5000元價位段取得24.3%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但智能手機業務的毛利率卻從2023年底的14.6%降至2024年底的12.6%。在華為重回5G戰場、蘋果持續下探中端市場的競爭環境下,手機業務難以單獨支撐小米的萬億市值夢想。YU7的爆發恰逢其時地為小米打開了更廣闊的增長空間,這也是雷軍對手機產品風頭被搶反而應該感到釋懷的根本原因——汽車業務正在成為小米集團名副其實的“第二引擎”。
從產能規劃來看,小米汽車北京亦莊工廠一期年產能15萬輛,二期工廠預計2025年年中投產后將再增加15萬輛年產能。然而YU7單日訂單已接近30萬輛,遠超工廠當前產能,這種“甜蜜的煩惱”恰恰反映了汽車業務的市場需求遠超預期。雷軍對此的興奮之情溢于言表:“我們所有的車主朋友們,和小米一起創造了中國工業史上的奇跡。”這種奇跡不僅體現在銷售數字上,更體現在小米成功實現了從消費電子到高端制造的跨越式轉型。
從“性價比”標簽到高端化
小米YU7的爆發式成功標志著小米品牌形象的一次質的飛躍。長期以來,小米被市場貼上了“性價比”的標簽,這雖然幫助其快速占領市場,卻也制約了品牌溢價能力和盈利能力。YU7以25.35萬-32.99萬元的價格區間,在高端電動SUV市場取得的空前成功,徹底打破了外界對小米“只能做低價產品”的刻板印象,完成了品牌價值的重大升級。
從產品定位來看,YU7直接對標特斯拉Model Y和BBA的入門純電SUV,但在配置參數上實現了全面超越:標準版續航835公里(Model Y標準版為593公里),四驅版零百加速3.23秒,全系標配激光雷達與英偉達Thor芯片(700TOPS算力)。這種“頂配普惠”的產品策略——將50萬級豪車配置下放至25萬級市場——不僅重新定義了行業價值標準,更讓小米成功樹立了“技術領先”的品牌形象。雷軍在發布會上自信宣稱:“YU7不是一款平庸的、普通的SUV,是一款非常獨特的SUV?!边@種自信源于產品力的實質突破。
用戶結構的變化最能反映小米品牌升級的成效。數據顯示,小米SU7系列購車用戶中,BBA用戶占比達29%,蘋果用戶占比52.5%。這些傳統高端品牌用戶的流入,顯著提升了小米整體用戶群的質量和消費能力。YU7憑借更高的定位和更豪華的配置,有望進一步擴大在高凈值用戶群體中的滲透率。這種用戶結構的優化將產生交叉銷售效應,反哺手機等傳統業務的高端化進程——使用YU7的高端用戶更有可能選擇小米的高端手機產品,形成生態內的消費升級閉環。
從品牌資產角度評估,YU7的成功極大豐富了小米品牌的內涵。此前,小米品牌聯想主要集中在“年輕”“性價比”“互聯網”等維度;而現在,“科技”“豪華”“性能”等高端屬性正加速融入小米品牌基因。這種品牌資產的積累具有長期價值,將為小米全品類產品的高端化提供背書。值得注意的是,YU7的熱銷并未如外界預期那樣擠壓SU7的市場空間——SU7的新增訂單從預期的每月1萬左右上調至1.3-1.4萬單,這表明小米汽車已經形成了差異化產品矩陣,能夠同時滿足不同細分市場的需求。
雷軍個人IP的升級也是品牌價值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中國互聯網時代的標志性人物,雷軍從“Are you OK”的網絡梗圖主角,成功轉型為能夠與馬斯克相提并論的科技企業家。他在YU7發布會上對標特斯拉的自信表現,以及在社交媒體上“創造中國工業史奇跡”的豪邁宣言,都在強化其作為中國高端制造代言人的形象。這種個人IP的升級與小米品牌的高端化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小米沖擊全球科技巨頭地位的無形資產。
從硬件公司到生態巨頭的價值重估
YU7的銷售奇跡在資本市場引發了強烈反響,直接推動了小米集團市值的躍升。發布會次日,小米美股ADR單日漲幅超10%,市值激增超500億港元。這一市場反應不僅是對一款產品成功的認可,更是對小米整體商業模式升級的價值重估——投資者正在以生態型科技公司而非硬件制造商的標準重新評估小米的投資價值。
從估值邏輯來看,資本市場對小米的認知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傳統硬件公司由于增長可見性低、利潤率有限,通常只能獲得10-15倍的市盈率;而生態型科技公司由于具備更強的用戶黏性和更廣闊的變現空間,往往能獲得20-30倍甚至更高的估值倍數。YU7發布前,小米市值約為1.4萬億港元,對應2024年經調整凈利潤272億元的市盈率約40倍,這已經反映了市場對其生態戰略的部分認可。隨著YU7證明汽車業務能夠規?;a生協同效應,小米的估值中樞有望進一步上移。
現金流與融資能力的提升是資本市場看好的另一原因。截至2024年6月30日,小米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93.35億元,同比增長近80億元。充裕的現金流為汽車業務的持續投入提供了保障,降低了外部融資需求。更為重要的是,YU7的訂單火爆將顯著改善小米汽車的財務狀況——按照578億元的鎖定營收計算,即使考慮每輛車4.53萬元的虧損,28.9萬臺的訂單也僅產生約130億元的虧損,遠低于此前市場預期。隨著規模效應顯現,小米汽車有望在2025年實現盈虧平衡,這將徹底改變投資者對其“燒錢”的印象。
從業務結構優化角度,汽車業務的高增長正在改變小米的收入構成。2024年四季度,小米汽車業務營收占集團比重為15.3%;而YU7一小時創造的578億元營收,相當于小米集團2024年全年營收3659.06億元的15.8%。如果加上SU7的銷量,汽車業務很可能在2025年貢獻小米30%以上的營收,成為名副其實的第二支柱。這種業務結構的多元化降低了公司對手機單一業務的依賴,增強了抗風險能力,是投資者樂見的發展趨勢。
分析師預期的普遍上調反映了機構投資者對小米的重新評估。摩根大通在YU7發布后將小米目標價從28港元上調至35港元,認為“汽車業務成功證明了小米的技術積累和品牌溢價能力”;高盛則指出“小米的人車家生態已經形成閉環,將享受更高的估值溢價”。國內券商中,中金公司預測2025年小米汽車銷量有望突破50萬輛,帶動整體營收突破5000億元。這些樂觀預期共同推動了小米股價的持續上漲,2025年以來漲幅已超過70%。
值得注意的是,YU7的成功還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產生了外溢效應。小米汽車概念股在A股市場表現活躍,特別是其國產供應鏈企業受到資金追捧。雷軍透露,通過自研三電系統、大規模采用國產供應鏈,小米成功將豪車零部件成本砍掉40%。這種供應鏈深度整合的能力不僅提升了小米自身的競爭力,也為中國汽車產業鏈的升級做出了貢獻,進一步強化了投資者對小米長期價值的信心。
從長期來看,資本市場對小米的關注點已經從“手機賣了多少臺”轉向“生態協同創造了多少價值”。這正是雷軍樂見其成的轉變——當投資者以生態公司的標準而非硬件廠商的標準評估小米時,其估值天花板將大幅提升。YU7的銷售奇跡恰逢其時地加速了這一認知轉變過程,為小米未來三年的市值增長打開了空間。
綜合來看,YU7的行業影響遠超一款熱銷產品那么簡單——它標志著互聯網思維對傳統汽車產業的深度改造,也預示著中國汽車品牌高端化的新路徑。正如雷軍所言,YU7“不是一款平庸的、普通的SUV”,它的成功也不是偶然的銷售奇跡,而是小米長期戰略布局的必然結果。
在這個意義上,手機產品在發布會上被搶風頭恰恰反映了小米轉型的成功——它已經從一個以手機為核心的公司,成長為涵蓋人、車、家全場景的生態型科技巨頭。
該文為BT財經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擅自使用、復制、傳播或改編該文章,如構成侵權行為將追究法律責任。
作 者 |元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