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快打開最近的《天賜的聲音》!當孟佳那句“跳起來才能夠唱準”甩到梁源老師臉上之時,我手中的奶茶,差點在原地就引發了爆炸
這哪里是音綜的現場?分明是選秀時代遺留下來的“消極應對美學”在搗亂吧?
看著張靚穎努力想要穩住,那失去控制的局面的模樣,難道不像加班替同事填補漏洞的你?
瞧瞧江皓南,這位剛進入演藝圈的年輕人,就跟一本生動的教科書似的。
他站在姚曉棠身旁,和聲的時候,能清楚地察覺到,聲音有點微微顫抖。
不過呢每次轉調的時候,都能非常緊密地跟著鋼琴的節奏。有人發現在后臺的角落,放著五六瓶他的潤喉噴霧。
這種“職場新人對生存的渴望”,在偶像這個圈子里就跟稀有動物一樣稀少。得知道他唱的可是曾經上過熱歌榜的《褪黑素》。
對比畫面,實在是太殘忍啦。當孟佳掏出那手寫的歌詞本,展示出密密麻麻的筆記之時,這就好似在小組作業里,瘋狂炫耀熬夜照片,卻遞交著垃圾PPT的隊友一般。
而張靚穎在現場打圓場的每一個字,都仿佛在滴血:“和聲有著三度、八度的交替……”翻譯成通俗的話便是:就連小學生的音階練習,都比這要簡單得多啊!
最為令人窒息的是,那位當事人的那套“肢體記憶論”,難道唱跳歌手在打歌舞臺上全開麥表演,就都是靠AI來修音的嗎?
更值得深思的是,觀眾的反應。
現場觀眾中的每一個人,都不約而同地,站在孟佳這邊,隨后爆發出一陣,熱烈的掌聲;而在同一時間,直播彈幕上卻不斷,刷過“梁源快逃”的字樣。
這種反差就好比你明明知道,自己的朋友在感情中,有些情緒化和固執,但你還是會遞上紙巾,輕聲說一句“我懂”。
回想孟佳的過往,她十六歲就遠赴韓國當訓練生,韓系偶像工業的鋼印,早已深深烙進骨血里。
那時候聲樂老師只教喘氣發聲,律動節奏,全部都綁定編舞動作。突然讓機械零件脫離流水線?
那雙無處安放的手,就仿佛被強行拽出舒適圈的我們。
而孫耀威的降維打擊,可真是既傷人又傷神。
同樣是玩回憶殺,《烏龍闖情關》的配響起的那一刻,就將“劉病已”這個角色帶到了我們面前。
沒有烘托努力人設,沒有汗流浹背的排練花絮,甚至連一句粵語都沒說,便讓這場懷舊演出變成了一場技術流的碾壓式比拼。
當彈幕劃過“前頂流的尊嚴”時又有多少人想起了當年被上司用PPT施壓,卻依然交出滿分答卷的自己呢?
而江皓南的《褪黑素》,當因何泓姍的翻唱再次登上熱榜之時,網友進行考古,發現他去年在酒吧駐唱的視頻——每一首翻唱都重新進行編曲,甚至連《學貓叫》都被強硬地改造成了巴薩諾瓦風格。
所以說哪有什么"唱跳基因病",不過是專業敬畏心的癌癥晚期。
但真全是孟佳的鍋嗎?鏡頭一掃而過,張靚穎那欲言又止的微表情,像極了閨蜜陪著你去與渣男談判的現場。
她拼命地在那里圓場的樣子,何嘗不是內娛那些老將們對養成系偶像的一種集體性的贖罪呢?
更讓人覺得可笑的,是危機公關這件事本身。
孟佳的工作室當晚就搞起了一場合唱挑戰。話題標簽卻是“#姐的律動,DNA動了#”。
就好像選秀年代的鬼魂一樣,穿過了時間的通道,熟練地拿出了那一套“只要足夠瘋狂,就沒人能抹黑得了”的老辦法。
《天賜的聲音》,早就應該改名叫《天賜的美顏濾鏡》了。
孟佳她們呢,能夠把那像車禍現場那樣的場面,硬是給扭轉為個人風格,只不過是看準了粉絲總是會為那種“還在成長”的人設而掏錢——所謂的養成系偶像,本質上都是資本打造出來的、偏離專業的一直運轉的機器。
節目的預告里,孟佳在排練廳中壓腿和開嗓。
這一畫面很真正值得留意的細節,實際上隱藏在畫面的一個角落:聲樂老師在指導她練習氣息的時候,使用的節拍器清晰地顯示設定在了80bpm。
這一幕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起初代選秀教母龍丹妮曾經說過的一句經典話:“造神得要九年,毀神只需九秒。”
當資本想要修補那些被它自己打破的行業底線時,又有誰會為那些被耽誤的練習生們,去彌補他們白白流失掉的青春呢?
所以別急著笑孟佳嘴硬的樣子。
當各大公司仍在流水線生產,那些四肢及情感功能有障礙的偶像時;當聲樂老師的簡歷里,“能將修音素材調成人聲”都被視為硬門檻時,我們每一個沖過出道榜的觀眾,又何嘗不是共犯呢?
至少該給江皓南這樣偷偷打磨技能的新人投幣并點贊——畢竟內娛的ICU病房里需要的是呼吸機,而非情懷點滴。
最后悄悄問:如果唱跳舞臺變全開麥刑場,你還會為哥哥姐姐的絕美直拍打call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